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根据物质物理性质的鉴别1.观察法: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颜色的差异来鉴别.如 Fe(OH)3、BaSO4、胆矾三种固体物质,可分别根据三种物质颜色差异而鉴别;根据某些物质的挥发性,通过观察法来鉴别.如浓盐酸和浓 H2SO4.浓盐酸挥发而形成酸雾,而浓 H2SO4不挥发.2.水溶法: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解于水后产生现象的差异,进行鉴别的方法.如 NaCl、BaSO4、CuSO4三种白色粉末可用溶解于水的方法鉴别.  相似文献   

2.
董顺 《化学教学》2023,(2):75-79
由两道高考试题引出对Fe2+与H2O2反应的探究。结果发现,不同的亚铁盐与H2O2作用的结果与实验条件有关:在无外加酸碱时FeSO4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碱式硫酸铁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FeCl2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聚合氯化铁胶体。在酸性较强时Fe2+与H2O2作用主要生成Fe3+;在酸性不太强时主要得到胶体,往往得不到沉淀。亚铁盐与H2O2混合除了发生Fe2+与H2O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外,同时含铁物质会催化H2O2的分解,H2O2分解放热还会促进Fe  相似文献   

3.
酸碱的中和反应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命题的常青树.现将有关中和反应知识要点和考点分析梳理如下,供参考.【知识梳理】1.特点: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uO+H2SO4=CuSO4+H2O;CO2+2NaOH=Na2CO3+H2O等就不属于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NO2与H2O反应并无NO生成”这一异常现象进行探究,发现通常利用NO2与H2O反应制备HNO3的过程是分步进行的,NO2与H2O反应先生成HNO3和HNO2;HNO2不稳定,随后分解生成NO和HNO3。  相似文献   

5.
酯化反应是高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但是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存在危险性高、副产物多、环境污染性强等缺点,将常见、便宜、低毒性、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Al2(SO4)3·18H2O作为催化剂,利用无水乙醇和冰醋酸合成乙酸乙酯,反应结束后,Al2(SO4)3·18H2O通过简单过滤即可回收利用,适合应用于中学课堂实验中。  相似文献   

6.
1.(福建南安)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  相似文献   

7.
例1(2014·龙岩)"接龙"是化学扑克(和普通扑克相似,牌面标注物质的化学式)的一种游戏,其规则是:当上家出牌时,下家跟出的牌所标注的物质必须能与上家的反应.某局游戏中,甲到戊五人各有一张不同的牌,牌面标注"CuSO4"、"H2SO4"、"NaOH"、"Fe"、"Fe2O3".若甲的牌为"Fe2O3",且按甲→乙→丙→丁→戊依次出牌时能满足"接龙"规则,则丁的牌是(D).A.NaOH B.Fe C.H2SO4 D.CuSO4解析本题主要借助于"扑克接龙游戏"来考查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若甲为  相似文献   

8.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EuFeO3纳米颗粒,通过调节蒸胶温度控制Eu3Fe5O12相的生成,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当蒸胶温度升高到140℃时,样品会出现EuFeO3和Eu3Fe5O12的混合相.并且随着蒸胶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磁性逐渐增强,但可见光下对有机染料罗丹明B的催化降解效率逐渐减弱.当在光催化反应中加入少量H2O2后,由于存在非均相芬顿反应,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物质的分类例1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其中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1)NaCl、KCl、NaClO、BaCl2(2)HClO3、KClO3、Cl2、NaClO3(3)H3PO4、H4SiO4、HCl、H2SO4  相似文献   

10.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大多是在溶液中通过离子之间的交换而实现的.因此若能灵活地运用离子的性质解答问题,常常会显得比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题快捷、简便.下面举例说明,相信定会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一、运用离子性质分析溶液导电性变化情况例1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Ba(OH)2溶液中,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减弱的是()(A)盐酸(B)Na2CO3(C)Na2SO4(D)H2SO4解析: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盐酸加入到  相似文献   

11.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浙江新高考改革,对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用CO2与H2制CH3OH”。以“用CO2与H2制甲醇可以实现吗?→用CO2与H2制甲醇反应能进行到什么程度?→用CO2与H2制甲醇反应快吗?”为教学主线,构建化学反应原理的认知模型,为高三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硝酸铜晶体Cu(NO32·3H3O2和硝酸铜溶液都是深蓝色的,可是Cu与浓HNO3反应后的Cu(NO32溶液却明显的呈绿色。按通常的解释,是因为反应生成的红棕色的NO2溶解在蓝色的Cu(NO32溶液中引起的。这种解释原本是至理入微的,是已经完全解决了的简单问题。最近有实验者撰文指出Cu(NO32溶液显绿色的原  相似文献   

13.
优化教材实验“探究pH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并测量了不同浓度的H2O2底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利用滤纸片上浮法测定酶促反应速率,简化实验步骤、放大实验现象,提高了实验成功率。结果显示:H2O2酶的最适pH在6.0左右,pH2.0环境下其活性完全丧失,pH10.0环境下活性降低且重新置于适宜pH环境后可部分恢复。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度与H2O2浓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用于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双抗夹心免疫反应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板上进行,纳米银-二氧化钛-壳聚糖(Ag-TiO2-CS)复合物标记的多抗作为信号源,经氨水溶解后产生的电活性的Ag+,结合高灵敏度的电化学方法间接检测H1N1流感病毒。通过对实验条件的考察可知,Ag-TiO2-CS标记过程简单易行,电化学反应结果提示,电介质对峰电流影响较大。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H1N1流感病毒浓度在1×10-5~10μg·mL-1范围内,电化学信号强度与病毒浓度呈多项式曲线关系,H1N1流感病毒浓度在1×10-5~0.1μg·mL-1范围内,电化学信号强度与病毒浓度呈线性关系。所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结合了ELISA...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结构】【重难点精析】1.常见化学肥料及用途(1)氮肥:如NH4NO3、CO(NH22、NH4HNO3、NH3·H2O等,氮肥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2)磷肥:如Ca3(PO42、Ca(H2PO42等,磷肥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旱抗寒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3)钾肥:如K2SO4、KCl等,钾肥能促使作  相似文献   

16.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大纲版)采用省份最多,影响最广泛.我们在研究化学试题时,发现"试题和标准答案"有几处值得商榷,现提出来供参考.一、缺少元素化合价例1(2011年高考全国)某含铬[Cr2O72-]废水用含硫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  相似文献   

17.
使用乙醇生产制备C4烯烃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以乙醇作为平台化合物,获取乙醇催化偶合制备C4烯烃的最佳条件。从催化剂组合设计与反应温度入手,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线性回归表达式,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最后得出制备C4烯烃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50℃,催化剂组合为200 mg质量分数0.5%Co/SiO2-200 mgHAP-乙醇浓度0.3 mL/min。  相似文献   

18.
结合锂的需求导向和科学研究热点,设计了基于工艺矿物学分析的黏土型锂矿提锂实验。通过化学多元素分析、XRD、BPMA、SEM-EDS等分析测试及特性表征手段对贵州某黏土型锂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采用(NH4)2SO4焙烧—酸浸提锂工艺,利用正交实验研究焙砂的制备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浸出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颗粒粒度<45μm、(NH4)2SO4用量50%(质量分数)、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110 min、4%(质量分数) H2SO4作浸出剂、液固比4∶1、浸出时间100 min条件下,锂的浸出率达到90.19%,实现了锂的高效提取。该实验研究为此类黏土型锂矿资源高效提锂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易错点一忽视物质的性质、不能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或不能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例1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在高考化学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困惑:看书时找不出问题,做题时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总有一些偏差,当老师讲解时又恍然大悟。下面结合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剖析产生这种困惑的根源,并介绍几种常她的解题对策,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一、克服思维定势例1 8.50ml 18mol/l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O4物质的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