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眼动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动可以反映视觉信息的选择模式、在我国,眼动技术在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如阅读心理学、广告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病理心理学等方面已有了广泛的发展,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在介绍这些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眼动方法在心理学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眼球追踪技术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广泛运用于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阐述了3种眼球运动的基本模式:注视、眼跳和追随运动;界定了眼球运动的测量指标,如眼动轨迹图、眼动时间(注视时间、眼跳时间、回视时间等)、眼动方向和距离、瞳孔直径.特别探讨了眼动技术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结合,如眼动和ERP单独记录、ERP结合EOG分析、眼动和ERP同步记录,以及不同记录技术的优点和缺陷.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眼动追踪技术在心理学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如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交通心理学等.  相似文献   

3.
眼动仪的发展和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动仪是一种在教育以及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精密设备,其工作原理经历了从早期的直接观察法、机械记录法到目前角膜反射法的发展历程.在国内,使用较多的眼动仪主要来自加拿大SR公司、瑞典Tobii公司、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德国SMI公司等.选择SR公司的Eyelink系列眼动仪和Tobii公司开发的系列眼动仪进行介绍,并对其相关性能加以比较,对有关研究者在眼动仪的选择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眼动实验法的历史回顾入手,对心理学实验方法的进展及其争论进行了概括总结,进而对《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一书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作了全面谰价。这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心理学界眼动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并且证明了实验方法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眼动研究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阅读方面。阅读困难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其阅读的眼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集中在对词、句子和语篇等材料的阅读研究上。但这一领域的眼动研究也存在许多问题,未来的研究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更加全面和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眼动技术给研究者提供了直接观察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的途径.通过分析不同多媒体表征下有关视觉参与、注视时间等相关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与学习兴趣,进而指导多媒体的设计,提升学习效率.文章梳理了眼动技术在促进多媒体学习效率上三个方面的应用:探究已有的多媒体学习理论与原则的有效性、指导多媒体学习材料的设计、充当教学材料辅助学生学习.最后,文章对未来眼动技术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眼动追踪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认知心理学和用户体验等领域,对于不同的实验范式和实验场景,眼动仪的选择既需要考虑测量数据的精确度,也需要考虑其应用的生态效度。对眼动仪数据指标的认知意义和应用实验的研究范式进行简要总结,并选取业内最具代表性的SR公司的EyeLink系列和Tobii公司的Tobii系列眼动仪最新款产品,从设备性能参数、研究适用领域和硬件扩展空间3方面进行对比,为不同研究领域研究者开展实验和选择眼动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分析了多媒体课件的特征和构成,并通过相关眼动参数统计,结合筛选过程中观看的物理规律,以及播放内容和组织形式对注意力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眼动研究方法制作课件,以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语言理解眼动研究的争论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动记录法是当代心理学界进行语言理解研究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可以看到,目前这一领域研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眼动控制的本质、串行抑或并行加工两个问题上。而在未来,对语言理解的眼动研究将会集中于口语理解的眼动研究、眼动与ERP的结合、宏观层面语言理解、语言理解的个别差异、不同语言间的眼动比较研究等方面,未来语言理解研究的新成果将会更多地建立在眼动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中的眼动能反映出阅读中的认知加工。该综述在对阅读眼动研究的历史、阅读时眼动的几种形式、当前流行的几种眼动研究方法以及阅读心理眼动研究的几个模型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眼动研究在阅读心理学中介入的贡献与局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Web网页是网络课程重要的人机界面,其布局和设计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文从眼动心理学角度,利用眼动实验研究学习者利用网络课程学习的视觉搜索行为,测量学习者在3种常见的网页布局及其导航样式下学习时的眼动数据,探讨网页布局对网络学习的影响.通过记录注视次数、注视持续时间等6项眼动指标,并结合态度测量,试图揭示学习者学习时的眼动心理生理基本特征,以期找出适宜的网页布局形式和导航样式,为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提出有效建议.实验研究表明:(1)T字型布局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视觉搜索;(2)国字型布局更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认知加工;(3)学习者进行视觉搜索时兴趣区集中在导航区,进行知识学习时兴趣区集中在主体内容区;(4)学习者在国字型布局下能取得更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眼动分析法兴起于心理学领域,其客观记录受众视线和认知分析的能力迅速得到众多学科推崇,与视觉信息加工相关的心理机制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教育技术学领域迫切需要利用眼动分析法从受众的视角出发,遵循人的视觉认知规律去探索人机交互过程中如何优化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过程。目前教育技术领域中引入眼动分析法开展的研究数量较少且尚不全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眼动分析法能够使得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更加严谨、科学。  相似文献   

13.
Automatic attention cueing by perceived changes in gaze direction was studied in 2-year-old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typically developing (TD) controls using a visual attention cueing paradigm. In Experiments 1 and 2 the cue consisted of an eye movement (Eyes) and a nonbiological movement (SimEy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visual atten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their TD counterparts is cued by perceived eye movement. Thus, although in naturalistic situations toddlers with autism do not follow the gaze of others, they are sensitive to directional cues inherent in eye movement. Cue-specific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engagement and cue-processing time may suggest reliance on different underlying strategies for gaze processing in autism.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称差分、肤色模型和几何特征相结合可以快速实现视频图像中的人脸检测,具体做法是:先利用图像对称差分方法得到运动区域,再用肤色检测方法在运动区域中得到人脸候选区域,最后通过检测眼睛位置,利用人脸几何特征精确定位人脸.此方法提高了检测速度,降低了误检率,可以应用在视频监控等实时系统中.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眼动记录技术,探讨学习困难儿童(学困儿童)视觉搜索过程的眼动特性。要求被试搜索结束后报告搜索结果。结果发现,与学习优秀儿童、学习一般儿童相比,学困儿童视觉搜索的效率低。在视觉搜索的眼动模式上,学困儿童注视次数多,与其他两组儿童差异显著。结果提示我们,学困儿童的眼动效率低与视觉搜索效率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探讨不同朗读表达水平的大学生朗读和默读即时加工过程的眼动特点。通过对朗读表达水平高和低的大学生在朗读和默读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眼动轨迹等眼动指标的比较,结果发现: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默读时的眼动特征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朗读的眼动特征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朗读和默读时的眼动模式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7.
汪周  赵向军  史月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2):219-222
为将眼动技术应用于指法教学,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论述眼动技术在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现状,指出指法教学存在的问题。选用Smarteye5.4眼动仪,以10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为被试,记录其指法训练情况。结合访谈法进行效果评价,并给出相应教学建议。实验结果显示,在指法教学中使用眼动追踪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盲打能力,促进指法教学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情绪识别是近年来情绪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日趋引人注目的主题。本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探讨四种基本情绪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识别基本情绪快乐、恐惧、悲伤、愤怒时,注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时间差异不显著;最大瞳孔距离和平均瞳孔距离差异不显著;总注视时间差异显著,其中识别愤怒、悲伤情绪所需要的总注视时间较长,而识别恐惧的总注视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