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由泷水山歌看乡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暑期,为了解乡村文化发展沿革状况,探讨乡村文化建设道路,我参与广州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在广东泷水地区的乡村采风活动。研究所的目的是采访收集整理民间歌谣,抢救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而我从采风活动中,对民间歌谣体裁和乡村文化变迁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评价,对未来的乡村文化建设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迁,作为上层建筑的乡村学校的具体功能也不断变化,这符合唯物辩证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不过,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也出现了过度高扬乡村学校责任与使命的呼声,由此形成了过分渲染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文化传承作用之差异,乡村学校文化传承功能僭越其教育功能以及夸大乡村教师文化传承责任等倾向.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剖析乡村学校的变迁,以此确立城乡学校共同的传统文化传承使命及城市反哺乡村的立场,乡村学校教书育人基础上的文化传承任务责任序列以及乡村教师限于学校场域及教育范畴内的文化传承责任.  相似文献   

3.
段俊霞 《教育导刊》2010,(12):27-30
乡村教育的发展与文化变迁有着密切关系,乡村从贫穷走向逐步富裕的文化变迁背景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若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促进乡村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创新多元教师配置机制,提供合宜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加强乡村精神文化建设,发挥学校文化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已经显示出旺盛的生机。湖北省荆州古城西郊十公里外的桃花村,乡村旅游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致富村。乡村旅游给桃花村的"乡土文化"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乡土文化前所未有的变迁,他们面临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乡土文化变迁的重大困惑。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文化的变迁,乡村文化出现了虚无化和城市化的趋势.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乡村学校教育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放弃了应有的文化担当.乡村学校要走出文化困境就必须主动融入社会,加大课程内容中乡土文化的渗透力度,构建以乡村文化作为指标的乡村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和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陈志刚 《教师》2008,(14):40-42
本文从乡村文化建设的角度来关注农村的教育问题,提出了乡村教育的意义和乡村文化的危机所在,重点解决乡村教育怎样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问题。文章中论述的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建乡村文化:追寻乡村教育的文化之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乡村少年的生活场域和精神家园,作为乡村教育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背景,乡村文化在当今乡村社会变迁中的凋敞必然会导致乡村教育与乡村少年生活经验的脱离,导致乡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乃是人们所持有的功用性、获得性的文化价值观,尽管这一文化价值现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我们可以超越它,重建一种以人的自然和谐自由发展为旨趣、而不仅仅是追逐物质生活享乐的文化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诸多具体途径,重建乡村社会浓郁的文化氛围。文章重申了乡村文化对于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并针对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边缘化的问题及其给乡村教育带来的困境,提出重建乡村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正>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促进农村文化全面发展,就要加强文化保护、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发展文化产业、传播文化价值,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发展,让乡村文化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张禧、毛平、赵晓霞所著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社会发展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一书,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该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回顾了不同时期农村社会的发展变迁;第二章对乡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农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了一系列现代性变迁,这些变迁使城乡之间的发展距离进一步加大,乡村社会陷入了发展困境。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后,政府、学界、社会资本和基层民众等不同主体,从不同角度、立场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解读,乡村也由此成为诸多学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为此,本文试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出发,探讨乡村文化重构问题,通过重建乡村文化生态,以期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根与魂,缺少乡村文化内涵作为精神内核,乡村旅游业将失去生命力。乡村文化作为一村一地发展历程的有效见证,如若不挖掘不利用不传承,极有可能销声匿迹。因此,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效融合,不论是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实现均是一件利事。辽宁省具有丰富的乡村文化,为其深度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辽宁省乡村旅游文化的构成,如遗址文化、民居与村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并针对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业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