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正在进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医疗费用过高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重要问题.同时,在医疗费用控制方面的问题也对世界各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各国根据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且随着不同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医疗保险也处于不断的动态改革中.本文通过世界各国对医疗保险制度对医疗费用控制办法的研究,以及借鉴各国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经验,提出有利于我国医疗保险发展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起步早,发展时间长,制度较为健全,为应对医疗费用的持续增长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以期能保持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但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仍有待解决。主要介绍德国、美国、英国不同的医疗保险模式的特点,并且分析了其改革的经验,希望能为我国政府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快速、持续、不合理增长的医疗费用以及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已经迫在眉睫.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对象是医疗保险范围之内的各项医疗费用,其目的是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权益.建立合理的医疗费用控制制度是医疗保险制度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持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三张网”.要想实现“城乡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每个制度构建本身与制度之间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调查分析w市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现状、问题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制度全覆盖、筹资多渠道、保障分层次、政策可衔接、管理趋统一”的原则。构建“城乡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良严 《天中学刊》2011,26(4):45-47
河南省从2007年起开始进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截至目前,已基本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其运行过程看,河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存在覆盖面不足、医疗费用过高、个人负担沉重、筹资渠道稀少、特殊群体仍在制度之外等问题。完善河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应提高城镇居民参保率,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建设;争取更多的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完善筹资机制,拓展筹资渠道;推广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国务院的充分重视和直接指导下,我市作为全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自一九九五年元旦起实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十个月来运行效果看,实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成功之路,它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具有许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公费医疗和劳动保护制度是沿袭战争年代供给制,在五十年代初建立,存在诸多缺陷。公费医疗制度难以继续运转。改革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迫在眉睫。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为城镇全体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个人医疗帐户资金为年老多病时所需医疗费用的个人发挥纵向共济作用。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主要是为解决大病、重病职工的医疗费用发挥横向共济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参与医疗保障实证分析——以河南省高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学生为对象,通过实证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参与医疗保险的情况。结果表明,高校开展的医疗保险存在险种单一、学生参保意愿不强且参保比例偏低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医疗忧患意识较差,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偏低等原因造成的。需通过完善现行政策,引入竞争机制,增强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9.
医疗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特殊性,使得该领域道德风险发生频率高且规避难度大,这导致了医疗费用的急剧攀升,并进而损害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效率基础。在我国,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一直表现得非常突出。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营造一个以诚信为共识的医疗费用约束机制,是医疗保险改革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保证社会和平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运行中,涉及医疗服务提供方、医疗服务需求方、医疗保险机构等多个主体,目前社会医疗保险的费用支付方式使医疗保险机构、参保人和医疗机构三方形成三角支付关系、利益竞争关系和信息不对称关系,容易导致医疗保险机构费用控制能力降低,造成医疗保险基金浪费。医疗保险中的费用控制问题归根到底是调整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机构和参保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除了要运用传统的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规范制度、严格监督管理外,通过创新医疗保险模式,可以有效地重新整合三方关系,改变医疗保险机构在三者关系中的被动地位,提高其费用控制能力,从而实现社会医疗保险资源的合理、高效、规范利用,促进社会医疗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是改善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明确了研究的背景,并系统分析了现有三大保险制度的各种问题,就统筹和整合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提出了具体思路,也就是以下三个步骤:初始阶段、整合过渡阶段和目标的实施阶段,进而逐步整合资源,建立城乡统筹的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提升全民的医疗福利水平和待遇。  相似文献   

12.
论医院适应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政府行为。医院在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中担负着提供基本医疗和控制费用的双重任务,这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重要一环。医院应以此为契机,从内到外深化改革,适应形势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后勤改革社会化的推进,高校医院正逐渐走出以校养医的旧模式。医疗保险的介入,又必然促使高校卫生机构面临功能定位的重新调整。为了保证学校医疗机构担负和完成校区各项医疗工作,使卫生资源使用合理化,适应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我校医院对自身职能明确定位,进行一系列内部结构调整,从而圆满完成了学校卫生工作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医疗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疗服务是每一位公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关系到的是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就当前来看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从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和分散疾病风险方面来看,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形成时间较短,依旧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相对严重的制度缺陷,这就导致了医疗市场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道德风险问题,从而不利于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听说我国今年年底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我想问 :为什么要实行医疗改革?教师是否也在医疗改革的范围内?医疗改革后 ,教师应该怎么看病买药?如何报销医疗费用呢?岳阳吴兵接到读者来信 ,彭家井热线编辑约请《中国劳动保障报》驻湘记者站记者罗玉林一道 ,采访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分管医疗保险改革的副厅长吕兴元。问 :为什么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改革的任务和原则是什么?答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作为本届中央政府五大改革任务之一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  相似文献   

16.
医疗保险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国家福利型和国家保险型的模式,忽视了效率,太过注重公平而导致医疗费用巨额增长。另一方面,个人储蓄积累型模式,又太过注重效率而被批评缺乏公平。如何能够做到医疗制度既体现公平又兼顾效率,本文就中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前后的制度设计差异,提出医疗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模式,从而为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在试点城市推出了公费医疗改革新模式,即建立市、县一级的个人医疗账户与大病社会保险基金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这一改革模式在高校也将得以实施。但高校毕竟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引入时要注意高校的特殊性,结合高校的实际进行贯彻。本文就这一问题,阐述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是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通过梳理影响医疗保险基金平衡的因素,从四个维度总结出人口年龄结构、医疗服务成本增长率、统筹层次水平等十二个风险因子的影响程度,从而以医药卫生"四位一体"联动机制构建、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监管体制创新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探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面对社会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我们不可能靠道德约束或仅从单个方面控制,必须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多方控制机制。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控制,需要从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机构三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使医疗保险制度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6,(5):78-84
以百色市为考察对象,对广西当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比较,并在描述现有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设的主要弊端。研究表明,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效地减轻了居民的医疗负担,但是制度的人为分设也造成了重复参保、保障有失公平、统筹水平低等问题,建议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经办机构、尽快建立市级统筹制度和统一的城乡医保政策专家评审制度,以推进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整合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