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品德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学生的生活世界,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表达情感体验,这就要求从“实”教学——教学案例展现生活的现实,教学互动吐露思想的真实,教学延伸重在行为的落实。只有实实在在,才能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品德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学生的生活世界,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表达情感体验,这就要求从"实"教学--教学案例展现生活的现实,教学互动吐露思想的真实,教学延伸重在行为的落实.只有实实在在,才能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教学论研究的"生存论转向"是指以教学生活世界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存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教学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教学论研究的"生存论转向"是走出教学论研究误区的理性选择,也是解决教学生活世界中诸多生存问题和生存矛盾的内在要求,它为教学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开辟了新的问题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教学立意是课的灵魂和核心。通过确立不同的教学立意,引导学生学会多个视角看待历史问题。以求真求实立意,培养学生多维视角,走进真实的历史;以直面现实立意,培养学生多维思考,解决现实问题;以开阔视野立意,培养学生用多元视角打量历史、观照现实。  相似文献   

5.
<正>"尊重学生"是建立在师生平等与信任的基础上的,"尊重学生"是教师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要还给学生自由的时空和话语权,"尊重学生"是学生视野的不断自觉观察与修正。"尊重学生"可以促使教师从学生成长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落实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尊重学生"是当前课改背景下的现实思考与行动...  相似文献   

6.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知识之锁的钥匙。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本人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创新性学习应具有的特征1.生活性。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人的世界。历史是现实的留影,现实是历史的折射,"知  相似文献   

7.
陈宏贤 《师道》2006,(7):25-26
我一直以一种欣赏的目光来看待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尤其是历史新课标所闪耀出的璀璨夺目的人文光辉吸引着广大历史教师为之不断探索与实践。它终于摈弃了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只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落后观念,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有对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这种转变令人相当欣喜,因为它不仅给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空间,也给了教师多视角、多层次的教学空间。为了彰显人文教育的特点,教师需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贴近现实,贴近生…  相似文献   

8.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在实践教学之中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探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差异教学,以较好地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差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实践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要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入手来持续转变其自身的教学重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教育理论对于当前的小学音乐实践教学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以小学音乐实践教学作为研究视角,从以生活实践引入教学、以社会实践为感悟和以能力实践为核心三个视角,思考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小学音乐实践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位学生,而需要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这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不能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与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化教学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一种教学模式。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和对话理论构成了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生命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对学生生命的发展、生命的体验性、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和教学方法的对话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中,公共教育学课程并没有真正发挥其课程功能。为了提升公共教育学教学有效性,基于教学实践的分析和思考,教师应改变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确立生本教学理念,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教育生活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教学论研究:热点与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世界自身的演变发展历程决定了教学世界不能简单地回归生活世界,而是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上超越生活世界。因此,作为教学世界核心的课堂既要传承知识,更要激扬生命,即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与此相适应,当前教学论研究范式不能迷恋书斋文献,而是要热衷于课堂实践,即研究范式从"文本式"向"田野式"转向;教学理论来源不要仅停留在思辨演绎层面,而是要实践生成,即从理论教学论到实践教学论;研究取向不应只追求宏大理论,而是要关注教学生活,即研究取向由"科学泛化"趋向"泛学科化"。  相似文献   

14.
本论述了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深层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文章分析了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应体现时代性、坚持针对性、把握严肃性三个基本原则,旨在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他们的生活工作实际,而且要联系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实际,并通过多种方式体现在教学之中,从而有效地发挥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并达到学生自觉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论学科建设应在教学理性的指导下重新思考教学存在,要走出方法上唯科学和理论论证中以逻辑代替实证的误区,从教学存在、教学论研究范式、教学论接继发展、教学理论传播四个层面上关注教学论的发展,重视教学论发展的智力基础和现实基础,研究教学理论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典型案例为为出发点和主线索,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应用案例教学很有必要,在应用中要注意处理好它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课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学生。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带领学生贴近社会与生活,重视价值观教育,以构建“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20.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2):235-249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sponses given by 27 students in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gives an account of how education theory can be conceived by students as relevant 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in many countries has revealed that students regard theory and practice to be inconsistent or to belong to different worlds in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This may have a potentially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eachers’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s such develop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bility to view one’s own teaching practice from a critical, theory- and research-based perspective.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the PIL-project, the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was chosen as the pivotal point for all the other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h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questions emerge from the students’ own experience, theory is often found useful in discuss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e results further show that the students’ choice of theory when discussing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is eclectic. Students tend to choose theory with direct relevance to their daily tasks in the classrooms. The implication for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is that the educational theory taught should more often address the immediat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students doing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