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纸质媒体的生态环境,使得纸质媒体的信息传播特征发生了质的变化。编辑作为媒体信息的加工者与传播者,在媒体转型之际,应如何调整及适应呢?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需求变化,提出媒体转型之际,纸媒编辑应从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转变,编辑职能、编辑知识结构素养也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纸媒对编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闻编辑作为媒体新闻传播的执行人员,在新闻的选择、报道上如果不能尊重客观事实报道、不能向群众披露真相,那么则失去了职业赋予的职能.本文就电视台新闻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此把握舆论导向,从而不断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产生,以其传播迅速并具有互动性等特点,得到广大受众的追捧,电视传统媒体为提高收视率进行的变革,使电视等传统媒体生态发生了变化,针对新媒体的冲击,在新媒体生态下,传统媒体必须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提高基本素质,正确的价值判断,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等应把握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受众心理看新闻报道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在新闻传播的两极,“受众”与“传者”的关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受众”心理,总结归纳他们的新要求、新愿望,有的放矢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成为各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复制、吸收、嫁接、进化,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版、电信、广电、娱乐、互联网等产业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优势包括时空互补、虚拟和现实融合。新媒体传播技术会彻底改变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人本媒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传播过程中"人"的价值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新新媒体技术也会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针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快速报道成为各国媒体的竞争焦点,在新媒体环境下都呈现出崭新的报道样式。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能够秉持优势,但也多少表现出一些力不从心,与此同时,新媒体正以其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蔓延到各个领域,它在逐步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联合报道。这一切都依托于三网融合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视等多种新型媒体展现了其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作为"第五媒体"的优势,这使得手机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同时,以网络和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改变着传统的国际传播格局,并和传统媒体相互融合,使得国际新闻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面对三网融合时代下新媒体多渠道的信息集合趋势,国内国际媒体如何利用机遇来迎接挑战,在增强新闻传播力度的同时,又能避免新闻盲点的产生,成为了此次论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新闻的演变与社会舆情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传播发布的新闻,产生了与以往平面媒体完全不同性质的新闻报导、写作与编辑——网络新闻。网络新闻自平面媒体文本的转贴上传开始,近年来已经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网络新闻。所谓"新媒体"的概念在近年来变化很大,作为新媒体的标志,从互联网而后,有短信、手机电视、对等互联的P2P工具等等。受众的移动化导致了传媒的移动化,传媒的移动化成了当今新媒体新闻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与此同时,当新媒体新闻还在与传统媒体互相侵入、互相融合时,三网合并、全媒体、融合媒体的新闻概念也被提了出来。文章讨论新媒体演变过程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特别是网络媒体新闻交互中的公民新闻的舆情表达。除了时效性强、有图片、视频和音频的支撑、可以现场同步播报外,网络新闻的本质是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交互,这使得公民新闻有了新的内涵。网络新闻的深度和交互表现在新媒体——各种背景的官方或私人网站对新闻的搜集、采访、发布和反馈,其中,反馈和交互产生了新闻的新形态;而新媒体尤其是私媒体如播客、博客、聊天室、微博等的运用,对社会舆情的表达也有了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手机,有人称之为移动媒体,有人称之为新媒体,也有人称之为手机媒体,还有人称之为继"第四媒体(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基于数字和IT技术的新媒体的出现,激发产生了媒介融合。在新媒介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环境随之改变,广告传播的环境也产生了诸多新现象和新的研究领域。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因为新媒体出现,广告传播手段更多元化,本文主要就新媒体对广告传播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碎片化"是近年来社会各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传媒领域同样存在着"碎片化"现象,"碎片"一样的新媒体形式还在不断产生,不断发展壮大。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媒体在受众"碎片化"导致的分众传媒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渐渐地被稀释,新媒体的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受众形态的"碎片化"趋势也成为推动新媒体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李凡 《华章》2012,(14)
报纸的版面是传达信息的重要载体,如何让受众优先接受自己想要重点传播的信息,是主流报纸新闻版面的编辑们需要特别研究的问题.中国与美国的新闻传播方式及其对受众群体的影响力均有很大的不同,选取这两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报纸的新闻版进行版面空间、编排手段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和把握报纸的风格与特色对受众影响强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为更好地借鉴美国媒体的先进传播经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最后一场雪纷纷扬扬时,我们的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理论读书班,正春意盎然地进行着。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轻轻地抚摩,爱不释手,因为它有一种积淀了丰富教育思想的厚重感;翻开施良方先生的《教学理论》、《学习论》, 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也曾让我望而生畏;《新课程标  相似文献   

12.
探讨学习的两种性质:天性学习和规定性学习为研究起点,分析两种学习认识的异同和产生的作用,试图从二者的集合相生作用中找出对教育异化现象的解释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爱好成就事业 耿成群站在监视器前,对着新郎喊:"踢球的时候不要看新娘,你是第一次见到她,怎么能老看她.眼神运用不对!你这样看不怕人家当你是流氓啊!"然后他走到新郎面前,拿起足球边踢边跑边示范,这样,很自然地跑过,让足球自然地滚到她脚边.一队人马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忙碌着,摄像、灯光、化妆……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正成为网络用户中的一支不容忽视的群体.网络的"双刃剑"作用明显,特别是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网络管理,提供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推进网络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免疫力.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让网络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分析哲学家赖尔批判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否认了独立的心的存在,将心灵还原为行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但同时也面临方法论和本体论上的困难。由于其包含了物理主义的本体论,故成为一种"无头脑"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如何对待精神存在的事实?这也正是唯物主义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视为自我调整顺利度过每个阶段的"危机",实现每个阶段的"平衡"。后悔往往伴随消极的情绪体验,与内部"不平衡"状态联系紧密,是人格发展需要处理的任务。接受后悔的程度、自我调整以及年龄差异影响个体的生活状态。适应和接受人生后悔经历对人最终实现人格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赫尔巴特主张在教学中和教学外都要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自由,但又反对教育者对学生放任自流。在对学生的态度上,他力图保持“压制”与“约束”、“自由”与“放任”间的平衡,这对当今教育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重建教师评价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评价工作既复杂又重要.反思教师评价工作现状,积弊甚多,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建教师评价工作.重建,是继承、借鉴和创新.发展教育生产力是教师评价工作的根本目的.评价工作应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群众性和法制性等基本原则.要用多元化的标准评价教师工作.构建强调了指导和权重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是开展教师评价工作的关键.师德、课堂教学、教科研、身心健康、继续教育、学科成绩、学生测评等是特别要加强研究的教师工作评价子指标.  相似文献   

19.
考试作弊在我国越来越严重,屡禁不止。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对考试作弊进行了一次考查,内容涉及作弊原因和防止作弊的措施等。通过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恰当的方法和得力的措施还是能减少作弊的发生,但要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还需要尽可能取消作弊有利的考试,提高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综合语文学科的各种能力 ,培养思考 ,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 ,是由感知到内部语言(加工酝酿)再到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 ,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而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 ,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多年以来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研究探索的着力点 ,许多有识之士为改变作文教学停步不前、学生作文水平没有真正提高的局面 ,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 ,产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使得作文教学研究领域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 ,在诸多研究中 ,人们更多地着眼于作文教学的过程研究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