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唐宋山水游记以柳宗元、苏武、陆游为代表。柳宗元为中国文学史公认的山水游记开山之祖,他再现山水胜景;苏轼则淡化自然山水,强调表现自我感受;而陆游的山水游记则处处留连的是一系列浸透文化意识的人文景观。唐宋山水游记的这三种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散文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在他贬谪其间所创作的山水游记。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描绘他独特视角所发现的自然美的同时,也融入了他内心的情感和理想追求,在阅读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过程中,能够读到其中所蕴藏的几重对比。从这些对比入手,从中寻找柳宗元在磨难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美以及对理想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山水游记独辟蹊径,成就突出,历来为人称道。他借写山水抒发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眷恋之情,寄寓自己对政治、现实、人生遭际的强烈感受,一篇篇山水游记中闪烁着作者思想的光辉,折射出作者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本文试图探寻儒释道精神及影响在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和谐统一:儒家的骨骼、佛家的经络、道家的风采。  相似文献   

4.
窦建丽 《现代语文》2011,(11):77-78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品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握柳宗元山水游记所写景物的象征意义,了解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山水游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创作打开了新的领域,作品中充满了他对“不遇之景”的热爱和对自己仕途上不幸遭遇的感受,张扬着决不气馁、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这些特点和柳宗元的思想取向密切相关。身为思想家的他以儒家思想作为理想的标准,又吸收百家思想革新儒学,在借助佛道的虚静避世排遣心中的苦闷后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和强大的力量投入到对现实的关注中。正是这种内在的精神本质使得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具有了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茅坤在柳宗元文章接受史上地位特殊,是柳宗元文章地位奠定的关键人物。茅坤与柳宗元有相似的经历,对柳宗元能做出较客观评价。茅坤在韩柳问题上,能客观地评价柳宗元文章的地位,韩柳并称,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虽是协作者,但其成就与韩愈一样,在山水游记上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茅坤认为柳宗元是自古以来山水游记文章做得最好的文人,永州和柳州的山水与柳宗元的遭遇相结合,形成了柳宗元的游记文章,“公与山川两相遭”。茅坤还指出,柳宗元的文章是“谷风凄雨四至”,有风骚之旨。茅坤真正发现了柳宗元文章的价值,真正认识到柳宗元山水游记文章的地位,这在柳宗元文章接受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永州之贬是柳宗元生命中的重要转折。十年贬谪生活中,柳宗元的心境极为孤寂痛苦,因此他投迹山水自然,以求安慰。但是由于内心对于理想的执着,他又不能忘怀和超脱现实。这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影响了他在永州创作的山水游记散文,使之表现出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与韩愈共国倡导古文运动的文学大师。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散文为高,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被人比作“精金”、“名姝”,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拟就柳宗元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作些粗浅探讨。 明人王世员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峭拔紧洁,”正可以概括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贬永州后,柳宗元谪居一隅,物异俗殊,志士失路,充溢着怀才不遇的落寞情怀,模山范水时,他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这种寥落情怀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他在继承前人的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柳宗元不全用诗歌而是要用散文这种体裁来写山水游记的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游记文学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才逐渐走向完善的.早在<诗经>中,就有不少描写景物美好的句子,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1],但这些诗中的写景只是只言片语,起着比兴的作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记大多只对山水作客观的摹写,只能说是不成熟的山水游记.直到唐代时期,游记才进入成熟时期.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标志着这种文学样式的成熟,从此,山水游记才开始大量的涌现.杨万里写了五篇以写景为主的山水游记,我们通过他与柳宗元,欧阳修的山水游记相比较,来体会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在山水记中提出了游观论,包括游观的审美效应,游观的价值取向,游观的选择性,以及游观的品类和方式.对此,文中作了提炼与阐释.  相似文献   

12.
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赢得了古今文人墨客的诸多美誉。元结、柳宗元作为唐代山水游记大家对于潇湘山水可谓意趣盎然,都在游记中展示了山水奇异之美。由于二者遭遇、心志不同,在面对相似的山水景物,触发的情感可谓大相径庭,因而选取的"山石"意象也大不一样。研读元结、柳宗元游记山水散文中的众多山、水意象,不仅可以对永州之自然风光有更多认识,并且还可以从中体会他们当时忘怀山水、寄寓身世之情。  相似文献   

13.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脍炙人口,炉火纯青,文体“如泉”,给人一种心悸魄动的感觉。作为自觉地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在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由于本身“明道”思想的困惑,晚期文学思想的发展主要一方面以鲜明的情感为本位的理论特色,营构了晚期颇具特色的“快意累累”的抒情理论,另一方面由于儒学情怀的惯常作用,文学创作的内敛的气质也颇浓,这是柳宗元晚期诗与文的风格大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着重探讨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六朝山水文的继承和开拓,以及对后代山水文学的影响,发现记游性质的诗序、《山海经》等山水文对水、石的叙述和描写为柳氏提供了摹本和开创空间。柳氏将道家的“愚”和虚静美学注入山水游记,使作品融会着奇、理、骚的色彩。后人对柳氏山水游记的接受,主要形成三种文学现象:一,遇与不遇的山水情怀;二,“愚溪”的多元内涵:三:取材、撷思于柳氏游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徐霞客的游记是日记体,基本具备了自传的要素,因而具有自传意义.游记保存了一个奇人的旅游经历,是奇人灵魂与山水的对话,写出了一个热衷旅游的奇人自我形象,语言新奇活泼.霞客游记丰富了晚明自传的内容,在写作样式上具有把日记、游记、自传三合一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诗歌在抒情方式和情感表现上具有鲜明的对比性特点,即语言学意义上的表层遣词造句的对比,情感期待上主体愿望舒心适意之情和客观作品生成上悲苦幽怨之情的对比以及抒情风格上淡泊与深沉的对比,这与柳宗元独特的思想性格、人生经历以及贬谪期的自然人文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山水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山水文学的优良传统 ,将自然山水情感化 ,人格化 ,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首创了山水文学中具有形象性、抒情性的议论方式 ,创造了一种精炼、优美、自然流畅、富有表现力、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语言 ,大大提高和丰富了山水文学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9.
最后的诗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柳宗元柳州计作进行研究,指出在柳州,柳宗无真正发乎本心的创作只有诗,而这也使柳宗元成为了一个比较纯粹的诗人,从永州到柳州,对于柳宗元来说,是从文到诗的转变,是从永州时期的政治情感、文化情感中走出来,进入现实情感,从而形成了柳州诗作最集中的风格--郁结。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运用不同视角与多种笔法塑造了一组神态各异的商人形象。这组商人形象在中唐散文中的出现,不仅明示着柳文对史传文学手段的继承与突破,深隐着中国文化对商人注重道德评判的传统意识,承载着柳宗元对政治与士风进行干预的一贯精神,也构成了对当时新乐府诗歌创作的呼应,实现了新式散文的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