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棍,是意拳使用器械进行格斗、实战的一门功法。拳谚日“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意拳没有固定的招法和套路,只讲究在实战中随机随势,应感而发。通过意拳站桩、试力等各项基本功严格的训练,掌握了拳术的浑圆力后,就可以进行棍法的训练了。所以说意拳棍法的训练,其内涵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的争力,完全与意拳的原则原理相同。意拳名家姚承光先生曾讲,  相似文献   

2.
意拳散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竞技散手,它属于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意拳散手和推手是紧密结合的,推手是散手的基础,可以弥补散手技术上的不足,在意拳的实战技法中,往往把这种搏击形式称为推断结合。推断结合是意拳高级实战技法,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贴身肉搏战。关于  相似文献   

3.
散手水平的高低与基本功有很大的关系。散手对抗,从表面上看只是一拳一脚,或拳打脚踢,但实际上是各项训练内容的综合体现,无论是拳法、步法,还是肩、肘、膝、胯,在对抗中都应发挥作用。 下面向大家介绍由上而下的拳法——栽拳1.定步左、右栽拳练习 站立的姿势是技击桩的浑元桩肩架,步子站立为“丁八步”,头虚领,脚下踩,膝盖前指,胯略微后靠下坐,两脚似有外分内合之意,不要用力,要放松。手虚握,设想两手如握一个鸡蛋,一用力就破了,不用力就掉了。假借两手之间似有弹簧相连,保持争力,两手腕似有弹簧与脖子相连。发拳时,…  相似文献   

4.
谢永广 《中华武术》2007,(10):60-62
1、扎实的基本功是意拳散手训练的有力保障练好散手,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意拳散手本身就是意拳各项基本功的综合体现。意拳的基本功在散手中的主要体现是发力。主要包括各种拳法、腿法、身法(身体瞬间的移动)及步法(脚蹬地时瞬间的用力)的发力。关于意拳散手各项基本功发力训练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步。  相似文献   

5.
栽拳是大成拳重要打法之一,其形态气势如飓风卷树抛于空中而后倒栽于地,故名之。在大成拳实战(包括实战训练)中,栽拳并不像劈拳崩拳那样为人所重且运用广泛,但它决不是可有可无。事实上,大成拳的任何一种攻击方式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运用得当,皆有很强的威力。比如,劈拳是运用上下的力量,崩拳是运用前后  相似文献   

6.
经常进行武术骰练的人都知道,“劲”从拳术术语上讲称“拳劲”“爆发力”。所谓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走步,发拳等训练都是为发力做准备的。所以,我们练习发力,确保有力可发,就必须要通过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训练,待有一定基础后,才能专门从事发力的练习。发力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的综合体现。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把力发好是不容易的。意拳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性,要系统地按照意拳的训练方法训练。例如“站桩”既能培养浑元力又是拳术的基本功;“试力”就是把站桩所求出的力量,通过放大和移动进行强化,把力试出;“走步”是意拳的实战步法,要求身法、手法、步  相似文献   

7.
意拳所讲的拳法,不是注重招式招法之法,而是学法的原理原则之法、其实拳家不肯揭示于人的正是该拳种的原则原理及训练方法。所谓“一法不立无法不容”,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实事上不存在所谓“偷拳之说”,口传心授,勤学苦练,尚不易得之于身,“偷拳”只能学到些表面的招式而已,看不到的东西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拳术原理原则之精华。 一、单发拳 意拳的实战肩架就是技击桩。在技击对抗中所采用的基本肩架,一般来讲比练功时更自然一些,应保持全身的灵活协调。首先应该注意两脚站立的姿势,应采取“丁八步”,重量为前三后七或前四后六,…  相似文献   

8.
姚承荣先生今年47岁,自幼随父亲姚宗勋练习意拳,几十年如一日,深得拳学真谛,具有丰富的实战搏击经验。他曾经多次出访香港、日本等地,与各武术流派交流技艺,鲜有败绩。他演练的意拳,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发劲刚猛,刚中寓柔,充分展示了意拳古朴、实用的特色。姚先生现任北京市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武术协会中意武馆馆长兼总教练。意拳名师姚承荣@燕侠  相似文献   

9.
樊爱民 《武当》2014,(6):23-25
意拳桩法是意拳训练的入手之法,也是意拳训练的核心内容,意拳桩法训练的正确与否,关乎意拳训练的成败。武术功力也有人称之为武术内力,意拳内行称武术功力为“东西”,  相似文献   

10.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集众家拳术之精华,创立了意拳。实践证明,意拳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是优秀的现代实战拳术。 意拳可谓健身与技击双重并举,它的训练主要包括站桩、试力、走步、试声、发力、推手、散手等内容。 凡学习意拳者都要先从站桩开始。练习站桩应当明确三点:1.站桩应该掌握“意念”的运用;2.在意念的诱导下,统帅周身,自身各部建立“争力”,进而与外界建立“争力”;3.培养拳术力量(统称“浑元力”)。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通过意念诱导,…  相似文献   

11.
推手是意拳实战对抗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站桩、试力、走步、发力等内容的综合体现。通过推手训练,可以弥补散手的不足,既能达到切磋交流的目的,又能把对抗的危险程度降低到最小。 推手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单推手(分左、右侧二是双推手。双推手又有几种措手形式──方双手在上,一方双手在下;或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或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等。 要想掌握好推手技术,就必须在实战对抗中训练。通常应注意两个方面:一、以站桩为基础,加强意拳各种试力的练习,并在推手对抗中应用;二、在推手时避免无谓的打轮转圈,注意每一动作是否…  相似文献   

12.
推手是意拳技击实战训练的一种形式,又是意拳技击实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推手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散手中的不足。散手时,远近距离适宜,双方可以用拳掌肘、膝腿脚攻击对方,可是在散打中亦经常出现双方手臂缠绕在一起,互相扭抱不能有效击打的状态,此时拳手们唯有靠摔来解决问题由于比赛时间的限制,很多拳手在三秒钟之内摔不倒对手,就只好罢手,待分开后再重新比赛。而意拳的推手则完全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拳术的浑元力即前后、左右、上下、四面八方、浑然一体平衡匀整的状态来解决问题,即在对手身体、肢体等部位接触到我们身体的瞬间,我周身如炸弹爆炸一般将对手发倒或发远(这是指在接触的瞬间猛然的整体发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飞速发展,世界各体育强国都在普遍重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如何有效地挖掘运动员的内在潜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传统体育——意拳则是一种独特的、将心理训练与运动训练密切结合的拳术,是一种能够挖掘人体内在潜力的训练方法。近些年来,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已经开始重视对意拳的研究,重大体育科研项目《篮球运动科学化训练初探》就把意拳对消除运动员的疲劳与紧张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从北京体育科研所的候郅华在运动员身上应用意拳站桩实验所取得的结果上看,进一步印证了意拳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以作为我国现代运动训练中一个具有独特风格、效果良好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4.
哈达 《中华武术》2005,(8):37-37
我的恩师自幼从学于意拳名家王斌魁先生,几十年来练功不辍。在练功的过程中还有幸得到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的指教,我的老师经常讲多亏这些老先生的栽培和谆谆教导,自己才得以步入意拳殿堂。意拳实是集养生、技击于一体的上乘实战拳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想掌握意拳的要义,就要多多深入研究王芗斋宗师所留下的拳论,还要了解以姚先生为首的这些意拳二代名家留下来的练习方法和心得。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够逐步走向成功,这样练出的东西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意拳。  相似文献   

15.
意拳推手     
我们在进行实战搏击时,主要就是考虑如何在肢体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攻防。意拳推手就是在实战中与对方肢体相接触时来体察对方力量的虚实、强弱,并善于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控制对方施以有效的打击。可以说意拳推手是对平时站桩、试力、走步、发力等各项基本功的综合检验,也就是在双方肢体接触的实际对抗中,来继续摸索、培养并运用浑圆力。  相似文献   

16.
意拳自诞生以来,因其先进的拳学理论、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出色的实战效果,受到很多拳学爱好者的喜欢,习练者越来越多。由于习练者的锻炼效果不一,社会  相似文献   

17.
卜一,姚承光先生入室弟子,为意拳第四代传人。自动好武,曾专业学习散打,虽稍有所成,但仍不满足。为学中国功夫之精髓,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赴北京师从姚承光先生,专业练习意拳近八年,得恩师倾囊相授,尽得神髓。于一九九七年开始担任北京宗勋武馆教练,积累了丰富的实战与教学经验,并于一九九八年在京举行的首届国际意拳散手对抗赛和二000年首届国际意拳推手循环赛中荣获冠军。此间受北京工业大学、四川攀枝花五泰  相似文献   

18.
炮拳是大成拳重要打法之一,在大成拳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当中,属稳健而沉实的一种攻击类型。恩师王选杰先生在实战中,对炮拳的运用相对于劈、崩二拳来说较少,但这并不意味对炮拳的轻视。相反,选杰先生非常看重对炮拳的训练,他认为,长于直线发力的练者,应该加强炮拳的训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攻击风格。  相似文献   

19.
“鹰手拳”又名“岳氏散手”,在实战中特别注重擒拿术的使用。鹰手拳的劲力分为七种,即“阴、阳、刚、柔、弹、寸、脆”。它的打法主要有“高挑低压、翻崩滚砸”。在实战擒敌中,通过手法抓叼掳拿,擒拿对手的关节薄弱部位,达到卸骨拿筋,使敌屈服就范。实战擒敌时,心狠手辣,一旦得到下手的机会,就要毫不迟疑,迅猛快速地将敌擒拿制服。“鹰手拳”劲力刚猛,其十指宛如铁指钢钩,抓击时其劲力直接渗进人体的骨缝之中,并将敌方肌健揪断扯伤,达到卸骨分离的目的。平常训练“鹰手拳”要求在沉静自然中去训练,因为沉静可使精力集中,这有助于提高人意识的控制力,能够做到以意导形。  相似文献   

20.
拳术的力量,不同于本力和机械性用力。拳术力量的培养是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强化训练,才能获得意拳以站桩为基础,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的训练方式,获得拳劲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所谓真髓是指“拳劲”而言。意拳站桩所培养出的“劲”称浑元力。我认为“浑元力”是指人体全身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浑元一体的力。我们通过训练获得浑元力,其关键在于怎样运用精神假借,使身体各部建立矛盾争力,进而使周身与外界建立争力,最终达到一动无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