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推手是意拳技击实战训练的一种形式,又是意拳技击实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推手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散手中的不足。散手时,远近距离适宜,双方可以用拳掌肘、膝腿脚攻击对方,可是在散打中亦经常出现双方手臂缠绕在一起,互相扭抱不能有效击打的状态,此时拳手们唯有靠摔来解决问题由于比赛时间的限制,很多拳手在三秒钟之内摔不倒对手,就只好罢手,待分开后再重新比赛。而意拳的推手则完全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拳术的浑元力即前后、左右、上下、四面八方、浑然一体平衡匀整的状态来解决问题,即在对手身体、肢体等部位接触到我们身体的瞬间,我周身如炸弹爆炸一般将对手发倒或发远(这是指在接触的瞬间猛然的整体发力)。  相似文献   

2.
陈新 《武当》2000,(12):26-26
意拳平步分合试力,是意拳在实践中,当双方手臂交错接触时的情况下,所做出分合试力的表现形式。在实战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形势都是可能发生的,有时一手在对方手的上面,另一手却在对方手的下面,分合试力正是此时的攻防练习。  相似文献   

3.
推手是意拳实战对抗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站桩、试力、走步、发力等内容的综合体现。通过推手训练,可以弥补散手的不足,既能达到切磋交流的目的,又能把对抗的危险程度降低到最小。 推手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单推手(分左、右侧二是双推手。双推手又有几种措手形式──方双手在上,一方双手在下;或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或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等。 要想掌握好推手技术,就必须在实战对抗中训练。通常应注意两个方面:一、以站桩为基础,加强意拳各种试力的练习,并在推手对抗中应用;二、在推手时避免无谓的打轮转圈,注意每一动作是否…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推手是在实战条件下的双人对抗练习,在与对方肢体接触时,要善于体察对方的虚实、强弱和力量的方向,并相机而动,应感而发,控制对手施以有效打击。文章对太极推手的内涵、特点及原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拓宽太极拳活动的新思路,为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并试图带动太极拳运动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意拳散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竞技散手,它属于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意拳散手和推手是紧密结合的,推手是散手的基础,可以弥补散手技术上的不足,在意拳的实战技法中,往往把这种搏击形式称为推断结合。推断结合是意拳高级实战技法,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贴身肉搏战。关于  相似文献   

6.
棍,是意拳使用器械进行格斗、实战的一门功法。拳谚日“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意拳没有固定的招法和套路,只讲究在实战中随机随势,应感而发。通过意拳站桩、试力等各项基本功严格的训练,掌握了拳术的浑圆力后,就可以进行棍法的训练了。所以说意拳棍法的训练,其内涵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的争力,完全与意拳的原则原理相同。意拳名家姚承光先生曾讲,  相似文献   

7.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集众家拳术之精华,创立了意拳。实践证明,意拳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是优秀的现代实战拳术。 意拳可谓健身与技击双重并举,它的训练主要包括站桩、试力、走步、试声、发力、推手、散手等内容。 凡学习意拳者都要先从站桩开始。练习站桩应当明确三点:1.站桩应该掌握“意念”的运用;2.在意念的诱导下,统帅周身,自身各部建立“争力”,进而与外界建立“争力”;3.培养拳术力量(统称“浑元力”)。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通过意念诱导,…  相似文献   

8.
意拳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由王芗斋先生创立,其创立对中国传统武术是次重大改革。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过程中的重要性。意拳的训练包括:站桩、试力(包括试声)、发力、走步、推手、散手等,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人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促  相似文献   

9.
李树琦  郝俊岭 《精武》2004,(11):31-31
迎面蹬是在实战中,对方用拳进攻时,利用前腿的有利位置,采用正蹬技术,抢先踢击对方的实战技法,动作简单、快速、实用。一、迎面蹬头 对方(着迷彩服者,下同)出左拳欲击打我头部;我立即用右臂向外格挡来拳,重心前移,右腿支撑,左腿快速抬起蹬击对方头部(图1)。  相似文献   

10.
意拳入门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意拳(大成拳)的锻炼内容有了了解.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推手、散手、试声等。但是有一部分意拳爱好者在练习时不得要领,不知如何入门。  相似文献   

11.
经常进行武术骰练的人都知道,“劲”从拳术术语上讲称“拳劲”“爆发力”。所谓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走步,发拳等训练都是为发力做准备的。所以,我们练习发力,确保有力可发,就必须要通过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训练,待有一定基础后,才能专门从事发力的练习。发力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的综合体现。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把力发好是不容易的。意拳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性,要系统地按照意拳的训练方法训练。例如“站桩”既能培养浑元力又是拳术的基本功;“试力”就是把站桩所求出的力量,通过放大和移动进行强化,把力试出;“走步”是意拳的实战步法,要求身法、手法、步  相似文献   

12.
燕侠 《中华武术》2004,(2):30-30
2003年12月27日,首届北京香港意拳交流会在北京市武协中意武馆举行。来自香港中意武馆的13名意拳爱好者,在林德富主席的带领下,与北京中意武馆的学员进行了友好的切磋交流。京港两地的意拳爱好者,各展所学,推手较艺,气氛激烈紧张。在比赛交流中,北京中意武馆馆长姚承荣先生为香港朋友做了意拳推手、技击的指导和示范,博得了在场的意拳爱好者的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13.
卜一,姚承光先生入室弟子,为意拳第四代传人。自动好武,曾专业学习散打,虽稍有所成,但仍不满足。为学中国功夫之精髓,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赴北京师从姚承光先生,专业练习意拳近八年,得恩师倾囊相授,尽得神髓。于一九九七年开始担任北京宗勋武馆教练,积累了丰富的实战与教学经验,并于一九九八年在京举行的首届国际意拳散手对抗赛和二000年首届国际意拳推手循环赛中荣获冠军。此间受北京工业大学、四川攀枝花五泰  相似文献   

14.
蒋林 《武当》2014,(11):25-25
任何内家拳种,除养生健身外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实战技击。杨氏太极拳更不例外。杨氏太极拳之所以名誉天下,就是实战打出来的。现在普遍认为,太极拳只是健身拳、老人拳,最多也就是推推手,真打起来根本不行。即使在武术行内,练外家拳的、练拳击散打的等等,也普遍瞧不起太极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前,杨氏太极拳是打出来的,现在怎么就不能打了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观念上的错误。认为只要坚持现在一般的练法,功到自然成。  相似文献   

15.
一、散手运动释意和发展散手运动是两人运用各自肢体的特殊功能和技击技巧,在特定的规则的制约下进行攻防实战的一项传统徒手对抗性体育运动,是武术这项宝贵遗产的重要运动形式之一。散手近可用手,远可用足,贴身可摔,人体各部位都可以成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概括起来为七拳:头、手、肘、肩、足、膝、胯。技击方法分踢、打、摔、靠、撞、跌等。踢就是腿击法;打就是进攻和防守的手法;靠、撞就是以自身的体重,巧妙地贴身撞击对方,使其失去平衡的击法;摔就是二人相抱使对方例地的技巧;跌就是利用合理倒地而进攻对方的能力。散手的技艺高低,是身体素质、技击招法、战略战术、心理意识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结合反应,是以实战能力来此较,以实战对抗效果来评价的。  相似文献   

16.
一、意拳推手技术能力概述:推手技术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合理有效的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它是交流或比赛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决定因素。推手运动技能从运动技能分类标准来看,应属于开放性运动技能,即运动员在竞技比赛或训练时,其技术动作时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意拳,大家就会不由想起了站桩,意拳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功法组成,它在健身、技击、寻理趣三个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它没有套路及固定的招式,只讲求随机随势应感而发,这是意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般人都知道李小龙的拳技刚猛凶狠,却不知李小龙还有“柔”的一面。中国内家拳刚柔相济,截拳道源于泳春拳,诛春拳讲究刚柔相济,有“鹅手”训练——其实就是推手(柔化敌人来力,从而有效地发放敌人,“引进落空合即出”为推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一、技术运用的全面性意拳推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它没有事先设计好的固定路线,因为双方都是处在不停的功防转换中,都在寻找机会进攻对手。所以任何固定路线的形式都是不可取的,推手中机会往往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推手时技术的运用不要仅仅局限于旋、偏、挂等几种常  相似文献   

20.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功练习、拳架套路练习、推手和散手练习三部分。 在推手练习中又分为单人推手练习和双人推手练习,就是把拳架套路中的“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结合步法的“进”“退”“顾”“盼”“中定”,通过单人及双人练习,更好地运用到对抗实战中去。在此,我把跟陈正雷老师学练的单人推手的训练方法整理出来,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