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选》的选文标准在选学史上是一个重要问题,各家观点不一。本文从萧统《文选序》出发,概括其为:单独成篇,着意为文,重辞采之美,及史传中的赞论序述部分"综辑辞采""错比文华"者,皆在入选之列。  相似文献   

2.
“诔文”属于哀祭文中的一种,在《文心雕龙》与《昭明文选》中同时有这种文体,而因两部著作的作者创作时间、所持身份、著作时间、文学观念的不同以及著作的体例的差异,使得刘勰和萧统在诔文的选择上有了明显的差异.刘勰更侧重于对诔文追本溯源的评价,其中有评价高的作品,也有给予不好评价的作品,相比较下而对读者产生导引作用;萧统则是在《文选序》中总评以后选入他认为是上品的文章,并没再有更多的评述,是用一种选文的倾向来导引读者,因而二者选文不同和选文标准的分析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萧统在《文选》编纂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中一些相关问题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如:萧统东宫十学士问题,萧统“辞典文艳,既温且雅”的文学主张,《文选》的选文标准。  相似文献   

4.
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一语,历来解释多有歧异,争议主要集中在"事""义"和"翰藻"的理解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转换思路,通过《史记》论赞的不被选录来理解"翰藻"之义,通过将"事""义"二字放入《文选序》和时代文学语境,来探讨其具体内涵。《文选序》此语,虽针对史书赞、论、序、述诸文体而发,也可推而广之,作为《文选》全书的重要选录标准,但不能涵括其选篇的复杂构成。  相似文献   

5.
萧统作为陶渊明的“第一读者”,以选文的方式确认了陶渊明作品“文”的属性,并通过选文的价值判断行为确立了陶渊明的文学经典地位;萧统撰写的《陶渊明集序》与《陶渊明传》在文学史上第一次对陶渊明进行了较为全面、准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书名是刘勰文学观点的集中体现,它强调的是精妙的艺术构思与精美的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而《文选》的选文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是萧统文学观点的典型反映,其“沉思”之想与“文心”之思,“翰藻”之文与“雕龙”之采,名异而实同,都体现了他们注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文学观点。《文心》所论文体34种,《文选》39种,两书基本相同的文体选目近20种,其渊源有自,一目有然。  相似文献   

7.
“杂”在文学上一般表示内容的博杂,《文选》下有“杂诗”一类,列于诗歌分类的末尾,可理解为“杂诗歌”。从《文选序》以及萧统时代的文学观点看来,这一类诗歌比正统呆板的说教性的诗歌更具深意,更能代表时代风气。按照萧统的编选观点,杂诗兴起于建安时期,在诗体的过渡上也体现了文学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萧统在编纂《文选》时,其东宫文人集团对《文选》的选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萧统身边的文人学士大都出身士族名门,著作丰富,并通儒悉礼,生活清简中和。这些特点在影响萧统的同时,也使《文选》的选文带上了贵和、提倡教化、素雅守礼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萧统故里镇江隆重召开,盛况空前。大会交流论文80余篇,对“《文选》版本及注本”、“《文选》作者、选录标准、分类及其价值”、“《文选》所选作家作品”、“《文选》分体文学”、“萧统文学思想与文学史观”、“《文选》接受学”、“《文选》语言学”、“萧氏家族及萧统遗迹”等八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讨。大会回顾了上世纪文选学研究的历程,对新世纪文选学研究提出了希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选序》分三个层次阐说了怎样对待《文选》的选录标准问题:首先,要区分“选录范围”和“选录标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分析“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这句话不是在说《文选》的选录标准;第三,应将萧统本人的文学观与《文选》的实际选录标准区别开来;从萧统的其他作品、甚而至于从其他人的作品中“找寻”出一个所谓的《文选》的“选录标准”也是不妥的。讨论《文选》的选录标准,较稳妥的方法是从《文选》文本出发,仔细分析每一篇作品的性质、文体特征、艺术特色,从而归纳、概括出《文选》实际的选录标准。  相似文献   

11.
《文选》是萧统编纂的一部重要文学选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李密的《陈情表》也被历代文学评论界予以高度评价。萧统选入此文,一方面符合其《文选》选文的标准,另一方面与萧统个人因素相关,同时也与当时的社会时代潮流相合。文章试图结合具体的历史、政治、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将其选录宗旨的多方面性尽可能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萧统的《文选序》是反映萧统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本文通过对《文选序》的文本进行研究,指出萧统文学主张中存在的传统与时代新变的矛盾,以及萧统面对这种矛盾的微妙心态和折衷调和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古人对“音乐”概念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萧统对《文选》“音乐”赋的分类采用的是广义的理解,他的这种理解是受《礼记》和《周礼》的影响。萧统的音乐观,从微观上看,他对音乐有微词;从宏观上看,他是很重视音乐的。他积极的音乐观表现在: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注意音乐的娱乐养志作用,好尚“清音”。《文选》为音乐赋立类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与萧统对乐与礼的关系和功能的认识有关,二是与乐舞繁盛的历史、现实及乐舞赋的大量出现有关,三是受汉晋音乐类赋归类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如何理解萧统《文选序》中“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两句的含义,学术界长期来意见纷纭,莫衷一是,后读杨是先生有关文章,在对两句含义的总体把握上,彼此所见略同,唯觉杨文对某些局部问题的疏解,似尚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冯婷 《华章》2007,(4):133-134
从编辑家的角度去看《文选》,萧统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确定"辜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标准;按照选文标准编制分类体来;根据选文标准对入选作品进行精心加工.不论是《文选》本身,还是其中所蕴涵的编辑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代张溥在《昭明集题辞》中说:“后人见其《选》,即可知其志。”《文选》是萧统主编的体大虑深的泛文学总集,不仅反映了萧统的思想与文评观念,也反映了萧统“化成天下”、巩固统治、匡正文坛、流芳千古的编撰目的。对《文选》编撰意图的研究,能够深化对萧统的了解以及对《文选》成书、选录标准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选》李善注在大量征引《诗》《骚》文本及其研究《诗》《骚》之有关论著的过程中,从词句承传之渊源生态、以事析典之解读方式及比兴艺术之广泛运用等三方面,充分体现出《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这些对唐代士子的科举考试与诗歌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促进作用.《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与之所以如此自觉产生,是因为李善注能够自觉奉行《文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选文标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萧统在《文选》赋类中首次设“情”目,填补了在赋作分类中无“情”类的空白,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入选的赋作代表了萧统心目中“情”类赋的理想面貌,萧统认可的“情”是“止乎礼义”的、为传统儒家思想所浸染的“情”。对赋中女子“中和之美”和赋中故事“以悲为美”的认同和赞赏则体现出了萧统对传统美学观念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论萧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萧统应该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因为他编纂了《文选》,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选学”。《文选》不仅是李白、杜甫、陆游幼年识字就要读的启蒙读物,也是人生的入门书,是子子孙孙都要学下去的重要典籍。不仅影响唐诗、宋诗和历代人的思想,还影响汉字文化圈和周边文化;世界编纂史上亦无第二个可以媲美的例子。而作为《文选》指导思想的萧统的文学观和诗学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学发展进化论;(二)是文学价值论;(三)是文学审美特征论;(四)是“典”、“丽”兼容的中和美。萧统所有的文学观念,都是植根于儒家的诗学观和时代变迁、审美变化的交汇点上的。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论赋与《文选》赋分类定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心雕龙》不是影响《文选》赋分类和选赋定篇的唯一作品,但它是影响《文选》赋分类及选赋的较直接的重要作品之一,对其影响不能估计太高,但也不能估计太低。《文选》赋分类定篇与《文心雕龙》论赋在“原始表末”、“释名章义”、“别体分类”与“选文定篇”四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同或相异之处。其相同处表明刘勰与萧统赋学观上有一致的地方及刘勰对萧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其不同则表明二人赋学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