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身体活动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行为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身体活动及能量消耗呈下降趋势,从而导致了诸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高发.由国家或专业组织编写的身体活动指南是人们提高身体活动量与强度的科学依据.通过对《2008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制定的背景,以及在锻炼时间、锻炼的规律性、对不同人群的分类指导、力量与有氧耐力项目的重视及运动的安全性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应加强普通人群身体活动的科学研究、多部门合作搭建发展平台、重视身体活动的社会价值研究、强化身体活动干预并尽快研制我国公民身体活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身体活动干预与老年人健康促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问题,伴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出现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摔倒等疾病高发以及由此带来了医疗支出的快速增长、生活质量的降低,已倍受个人和社会关注.缺乏有规律的身体活动是导致上述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但保持积极地、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对老年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利用身体活动干预来促进老年人健康是目前发达国家解决老年人身体活动缺乏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目前老年人身体活动干预研究成果,为我国日益加重的老龄化现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运用2016年京津冀城市居民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状况调查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锻炼活动、医疗消费、个人特征对居民自评性健康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性别、年龄、居住地、居住社区类型对居民自评健康具有显著影响。(2)体育锻炼活动对居民健康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持续性的促进作用。(3)居民健康理念由"医疗手段"向"非医疗手段"转变。总体来说,中国居民疾病转型到慢性疾病,体育锻炼成为促进居民健康行为持续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智能手机干预对成年人身体活动的影响。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梳理当前运动智能设备干预身体活动的研究进展,分析智能手机不同的干预方式对身体活动的的影响以及在智能手机干预下身体活动发生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智能手机干预已成为增强身体活动以及促进健康的重要途径;智能手机不同的干预方式对身体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每日平均步数以及身体活动时间的增长,除此之外,还能使人体身体活动水平有所增强;智能手机干预可以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或者通过设立目标、提供反馈等健康行为改变技术来增强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5.
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1 概述 1.1 人类对身心关系的认识 身体活动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患有慢性疾病或身体不佳时,人们在采取医疗手段进行治疗的同时,也会进行身体锻炼活动以达到治疗和恢复的目的。这源于一个最直接的逻辑推理: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会对身体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探究了体育活动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体育活动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效益;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可以促进身体自我概念各方面的发展;身体活动对心境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体育锻炼能够产生良好的心境平衡效益;身体活动确实能够改善人们的不良心境,增进情绪性的整体心理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7.
检验老年人身体活动是否能够降低其患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率,以及不同身体活动负荷对降低老年人身体活动风险率的效果.共1 010名老年人参与本研究,其中男性392名,女性618名,平均年龄66.7士7.9岁,男性平均年龄70.4±6.7岁,女性64.6±7.7岁;采用国际上经典的老年人身体活动流行病学PASE问卷对身体活动和患慢性疾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参加身体活动能够有效减低其患慢性疾病的风险率,在“中”和“高”负荷身体活动组的老年人患病风险率(RR)分别是高血压疾病(0.81和0.68)、Ⅱ型糖尿病(0.92和0.77)、骨质疏松(0.91和0.86)、心脏病(0.60和0.19)、高血脂(0.93和0.77),在其他身体活动类型和患病风险率的关系上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研究认为,积极参与身体活动的老年人相对于较少参与身体活动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疾病的风险率明显降低,参与身体活动负荷越高,患慢性疾病的风险率越低.在身体活动参与的类型上,骑自行车等与交通型的身体活动负荷参与越高,降低患病风险率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于洪军  刘路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4):113-123,136
从身体活动对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功效的视角,从身体活动对不同年龄群体的生理退化速率、死亡率、疾病发生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骨质疏松症、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国外身体活动负荷标准的研究进行归纳,重点分类归纳了预防慢性疾病发生的成年人(18~65岁)、老年人(65岁以上)和已患慢性疾病群体控制疾病发展的不同群体间身体活动的适宜负荷方式和剂量,对身体活动与慢性疾病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身体活动不足会导致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走路和单车出行作为现在城镇居民身体活动的主要形式,受到城市建筑环境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下降趋势。对城市建筑环境怎样影响身体活动,以及对欧盟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可以为我国面临的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健康问题,提供方法学和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是公共卫生及运动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个体一日24 h由睡眠、久坐及各种强度的身体活动组成,已有研究多从单一维度探讨这些行为对健康的影响,忽视了身体活动、久坐、睡眠等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健康结果的综合影响,可能使相应行为与健康效应间的关联产生偏差。时间使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克服了这一不足。以“时间分配”作为切入点,综述国际学术界关于身体活动、久坐和睡眠行为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并系统阐述了等时替代研究方法、活动-平衡模型、时间使用流行病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框架。基于此,展望了时间使用流行病学相关理论在身体活动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1、开发新式测量工具并完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2、建立有关时间使用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3、制订我国大众人群的活动-平衡时间分配推荐指南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以体教融合为出发点,总结体育运动提升学习效益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探索我国儿童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学习效益提高和身心健康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立足于脑科学研究,综述体育运动在优化大脑生理机制(细胞和分子层面、脑结构和功能层面)和认知功能(记忆、感知-运动协调、动作预期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在体育运动的剂量方面,为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大脑功能效益,儿童青少年需每天累积至少60 min、每次持续20~30 min,每周≥3 d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但关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与运动剂量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体育与教育结合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和学习效益提升的有效手段,体教融合应立足于理论机理,基于运动效益剂量关系的原则开展体育教育,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2.
体力活动不足是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由体力活动不足而引起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学生每天有近10小时左右在学校中渡过,所以迫切需要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青少年校内体力活动。研究对通过运用干预手段促进青少年校内体力活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后续研究可以考虑从不同社会支持来源以及学校环境和政策方面对青少年进行多维的干预,以促进其在校期间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创新青少年体育治理模式成为必然。采用文献综述法与逻辑分析法展开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整体性治理研究。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治理面临着身体活动时空分割化与政府垂直型管理体系之间的错位,身体活动社会组织多元化与管理机制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身体活动需求多样化与运行机制滞后化并存的困境。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阐述青少年身体活动整体性治理内涵,厘清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和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共治的关系,并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治理手段等方面探讨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整体性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儿童青少年自主性身体活动国外研究的区域分布、测量和统计方法、参与影响因素、干预情况等进行系统梳理。结果显示:英国是儿童青少年自主性身体活动研究最多的国家/地区;调查法(问卷、访谈、自我报告)和测试法为常用研究方法;研究主要聚焦在肥胖关系、久坐行为、场地设备和影响因素(运动环境感知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等)4个方面。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议: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报告基础上关注自主性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倡导融合自主性身体活动研究手段,注重客观测试方法的使用;探究家庭、学校、社区多元主体干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湖北体育科技》2021,(11):961-964
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国内外身体活动促进的研究,指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支持性环境创建的4个"诉求":是影响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是践行青少年体育参与制度的重要保障、是干预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是提高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效果的内在要求。并提出4个"转变":由关注硬环境向关注软环境转变,以营造崇尚体育的社会文化氛围;由关注效率向关注公平转变,以实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由单部门主导向多部门合作转变,以形成支持性环境建设的合力;由学校主导向"家校社"联动转变,以构建一体化的支持性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医疗设备升级,是导致医疗费利用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如何寻求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来提升国民健康效益问题应是专家、学者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难题.研究冰雪体育消费的实际价值与身体活动量的关系,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总结出医疗费用与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体育消费类型特征对促进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作用、黑龙江冰雪体育消费特征、冰雪体育消费对中老年人的健康的促进等冰雪体育消费对健康效益的促进作用,对增进健康效益所起到的经济价值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田野 《体育科学》2023,(6):61-70
运动促进健康已成为当今全球共识,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倡导、鼓励人们积极参加运动健身活动,提高健康水平。然而,在运动健身活动中,运动不足与运动成瘾两级化现象亦不容小觑。研究系统总结全球范围内运动不足、运动成瘾现状,分析运动不足、运动成瘾的主要危害与影响因素,基于身体活动最小努力理论探讨身体活动不足发生机制,基于运动成瘾交互模型探究运动成瘾发生机制,阐述运动不足、规律运动健身活动、运动成瘾发展模式,进而提出减少运动不足人数、规避运动成瘾的对策:1)强化控制过程运动健身动机,获得积极自动情感评价;2)遵循运动量-效应曲线规律,享受运动愉悦感受;3)关注运动依赖易发人群,实施运动成瘾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8.
身体素养作为促进身体活动的一种新理念,引起体育教育部门、竞技运动组织和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积极探索评价身体素养的方法。综述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测评工具研究现状,结果显示,测评工具共6套,其中加拿大8~12岁儿童的测评工具较为完整,其他工具多是建立测量指标理论模型;测评维度主要包括身体能力、行为、认知、心理和社会5个子域;测评方法多采用自我报告和他评的主观测评。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测评工具的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细化、验证和应用已有测评模型,研制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身体状况的儿童青少年测评工具。我国需要结合国内教育背景、儿童青少年身心特点及身体活动现状,研制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的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测评工具,进而为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的现状提供调查工具,为评价身体素养的干预效果提供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梳理衰弱概念及理论模型、衰弱风险评估工具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目前体力活动和衰弱的剂效关系及干预效果。结果表明:1)依据衰弱循环模型、累积健康缺陷模型、整合概念模型等理论框架,国际上提出了衰弱的概念。2)衰弱身体表型和衰弱指数是最常用的衰弱评估工具。3)体力活动对衰弱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延缓并逆转衰弱发展进程,其中多组分的综合运动类型、团体训练的运动组织形式和中等强度运动能有效地改善衰弱。4)横断面和纵向追踪研究显示,体力活动和衰弱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和衰弱呈负相关,从事MVPA的时间越久,衰弱的发生风险越低。5)为深入开展和加强我国衰弱领域的研究,建议:开发适合我国老年人的衰弱评估工具;多学科协作,开展衰弱的运动干预实践;基于我国传统健身功法,探寻运动干预衰弱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影响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的社会生态因素,该研究采用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调查了全国不同地域的10 531名城市青少年。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构建与检验,发现影响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的社会生态因素具有多元性,其分别来自宏观、中观与微观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同层面:(1)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青少年的年龄、抑郁水平、自身医学知识、参与不同强度身体活动的能力以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2)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父母的就业状况、社区安全、社区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社会交往及社区以外的社会体育活动;(3)宏观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青少年的居住城市,而政策尚未成为影响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在于,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干预方面的政策和文件,要明显滞后于学校体育领域的政策和法规等。基于此,该研究建议未来应把社区作为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干预的重要场所,将城市青少年的校外身体活动干预与个体的心理评估相结合,并以政府、社区与家庭为依托,在优化相关社会生态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青少年的校外身体活动实施多维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