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郎文行 《文教资料》2013,(32):40-42
1980年中华书局据原世界书局本影印的阮刻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凡有关校勘处正文.沿世界书局本之旧,均以“A”标识以示区别。然就《札记注疏》而言,“A”的标识与阮刻本“。”符号标识的原貌已大不相同。阮刻本原貌只在底本讹误类校勘记和底本存疑类校勘记对应的正文处标“。”符号;而在底本正确类校勘记对应的正文处、底本讹误但经过校改的正文处,一般不标“。”符号。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阮,因其圆润饱满的音色和中庸的性格特征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如今,我国民族乐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大多数民族乐器音色个性化和音域偏高,在乐队中达不到理想的音乐融合度和平衡性,从而影响和制约着现代民族乐队的发展,而阮的音色和音域则恰好能弥补民族乐队这方面的不足,因此阮在民族乐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现代潮流的推进下,阮一直在尝试更多的改良。  相似文献   

3.
阮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类乐器,历史十分悠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汉武帝时(约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叫工匠参照以往琴、筝、筑、箜等乐器制成类似阮的弹拨乐器供娱乐之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品位,四弦,声音柔和清秀,当时叫秦琵琶、汉琵琶或月琴、琵琶(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内,许多用弹挑演奏方法来演奏的乐器都被称为琵琶)。因西晋的“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此种乐器,传说阮是他创制的,故后人称之为“阮咸琵琶”。至宋代阮咸简称为阮,此名称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阮刻本《周礼注疏》为底本,以文渊阁本《周礼注疏》为对校本,对《周礼注疏·夏官》部分逐字校勘,发现文渊阁本有许多可订补阮刻本之讹误者。现摘出八条,列举如下,以见文渊阁本之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5.
笔者结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群的特点,阐述了在读者服务创新过程中借鉴并进一步发展阮冈纳赞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阮刻本《周礼注疏》为底本,以文渊阁本《周礼注疏》为对校本,对《周礼注疏.夏官》部分逐字校勘,发现文渊阁本有许多可订补阮刻本之讹误者。现摘出八条,列举如下,以见文渊阁本之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7.
程一凡 《文教资料》2010,(18):211-213
阮刻本《仪礼注疏》为众所公认的善本,但因篇帙浩大、匆忙付梓等原因,其中仍存在一些脱衍倒误和校勘不精之处。本文以阮刻本为底本,以文渊阁本为对校本,又参校其他相关版本写成,旨在考订阮刻本之谬误,并对阮元、孙诒让校记中未尽当之处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8.
姜楠 《考试周刊》2014,(51):138-139
阮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又是非常古老的民族乐器,系列阮的出现不论是从形制还是从演奏技巧方面都是非常适合学习的民族乐器之一。系列阮走进高职院校,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艺水准、乐队合作能力和艺术修养,进而发挥其对人才培养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蔡玉英 《文教资料》2012,(34):34-37
历来学界对四库全书版本价值褒贬不一,今笔者以阮刻《论语注疏》为底本,与四库本对校,发现阮元《校勘记》中许多已列出诸本异同或标明诸本误、脱、衍、阙之类,在四库本中却不误,又四库本有不少异文与宋椠本、刘氏玉海堂影元贞本相合,此又可补正阮刻之讹脱,并借此重新认识四库本之校勘价值。今笔者就校勘问题稍作举隅,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甄薇 《华章》2012,(13)
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拟结合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所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谈谈公共图书馆应遵循的服务原则.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