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有助于传承乡村记忆与乡村文化,提升村民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盘活乡村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乡村公共教育服务以及发挥“第三方”评价与监督,推动乡村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当前,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面临现实困境,即社会力量参与意识不强,未能形成多元治理格局;乡村教育治理监督乏力,社会公益组织公信力不足;乡村教育治理内部分工不明确,乡村问题分析精准性不够等。为助推社会公益组织有效治理乡村教育,要形成多元主体“共治”,达到乡村教育的“善治”;加强乡村教育治理的内部监督,提升社会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合理利用大数据的支持,提高乡村教育的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念就是要缩减政府管辖的事务范围,更多更好地依靠社会自治和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组织改革以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为突破口,改变双重管理体制,形成新的制度安排,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利益产生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公益组织迅速发展,许多热心公益事业的有识之士,应社会所需,集民资、聚群力,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劳动、民政等领域,兴办了大量社会公益类组织。这些社会公益组织为在提供公共服务、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日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随着中国人世和相关政策的实施,中国的非营利的社会公益组织获得加速发展。而公益组织的诚信问题,财务管理问题,监督问题,日益迫切地摆在我们的日程上,关系到各类公益组织的运作能力、受信任度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公益类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寻找改革路径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快速兴起的社会企业可资借鉴。社会企业是"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的组织。它通过引入社会企业家精神和治理模式、组织架构等方面的创新,在平衡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方面,实现了对传统非营利组织的超越。社会企业的实践演进和理论研究,也为我们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应走出公益性定位和市场化手段相互冲突的认识误区,围绕实现公益目标和增强活力、能力的中心,汲取社会企业的有益经验,重视相关立法,通过管办分离和强化监管,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多元参与的法人治理模式的构建,创新人事制度,培养和任用社会企业家。要认识到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复杂性,改革过程中要重视植入反思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公益组织,简而言之,是指从事教育领域活动的公益组织,它是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民间力量。伴随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和社会公众对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教育公益组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13年,第三届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年会在西安举办,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6.
汤尧 《教育科学》2006,22(6):16-18
教育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作为公益共同体的形式当事人,对教育领域内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犯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起的新型诉讼。提起教育公益诉讼应当具备三个条件:案件属于教育公益诉讼的范围;诉讼请求中具有明确的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存在一个能够代表公共利益的诉讼主体。  相似文献   

7.
面临挑战的教育公益性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育这种公共物品经过转化 ,是可以进入市场的 ,是可以通过市场来运作的。经过转化后的教育 ,尽管是以私人物品或者准私人物品的面貌出现 ,但仍应将它看作是一种市场化的公益行为 ,而不是纯私益的行为。现行法律所规定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教育公益性所固有的性质 ,而是法律赋予它的一种外在性质 ,教育的公益性质并不必然排斥营利性行为的存在。当前我国的公共教育体制应当是一个多元化的体制 ,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构成公共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应当是一种非政府的和非企业的社会组织 ,提供的是公共物品。由于教育的非垄断性质 ,这种公共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品来向社会提供。提供公共教育的机构可以是公益性机构 ,也可以是营利性机构  相似文献   

8.
非政府教育组织是专门或主要活动在教育领域的非政府组织.目前在我国可分为教育类社会团体、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教育基金会三类。非政府教育组织的“非政府性”内涵和特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其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背景相适应的,是公益性、自主性、专业性和历史性的统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政府教育组织及其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回顾这些组织的发展历程.从整体上把握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助于积极发挥我国非政府教育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公众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9.
非政府教育组织是专门或主要活动在教育领域的非政府组织,目前在我国可分为教育类社会团体、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教育基金会三类。非政府教育组织的"非政府性"内涵和特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其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背景相适应的,是公益性、自主性、专业性和历史性的统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政府教育组织及其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回顾这些组织的发展历程,从整体上把握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助于积极发挥我国非政府教育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公众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捐赠与大学发展——中美大学社会捐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捐赠是个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大学谋求社会捐赠是大学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比中美两国大学社会捐赠状况,我国大学社会捐赠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独立的非政府公益机构尚未形成,激励性制度体系不完善,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转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作调节、民间主动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呈现在社会面前,民间公共组织作为主要的社会治理参与方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公共组织在社会救助、危机救援、社会治理、政策调节等方面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身份尴尬、资金匮乏、制度保障不全等现状,民间公共组织作为政府组织的最大补充力量需要政府治理、社会参与及其自身改革,方能更加规范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从组织的角度看,影响着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是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这三大类组织。企业是经济组织,其职能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政府所拥有的是社会管理的职能;非营利组织实施的是社会服务的职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均称为公共组织。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日趋重要和日趋为人们所关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分析公共组织自身的性质和区别于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公益创业是个人、机构和网络通过捕捉新机会,处理社会机构供应不足或应对社会环境产品分配不均,从而挑战传统结构失效的产物。公益创业教育则是指进行公益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及其相应公益创业实践活动的教育。高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是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有益尝试,是解决日益激增的社会问题的有力手段,是弥补传统高等教育不足的有效方式,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高校构建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可以从教育目标确定、课程设计、师资队伍构建、组织与制度的建立以及教育保障平台的搭建等方面来推进。  相似文献   

14.
教育已从传统公共行政向公共治理发展,但我国公民参与教育公共治理还需在政府职能转变、教育社会组织培育、公共参与意识等方面作出努力.为此,应合理定位治理主体角色;用法律法规作保障,促进教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明确公民权责观,提高公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学习意愿强烈,老年教育供求矛盾突出。治理时代呼唤着社会组织嵌入老年教育并参与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教育供给是回应老年人学习愿望、增加老年教育供给、优化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治理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要求。治理时代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与政策环境。社会组织因其灵活性、公益性优势以及较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而具有参与老年教育供给的可行性。在参与策略上,政府要给予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教育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同时加强监管职能,建立声誉机制;社会组织要以社区为主要场域,推动组织增能,回应老年人学习需求,打造品牌,主动公开信息;各级老年大学(学校)要积极主动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引入项目,参与对社会组织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回望晏阳初先生毕生所从事的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事业,无不孕育着进步、民主的教育思想萌芽。试从教育公益的角度,分析二者在价值诉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基本思路和方法等方面的深刻联系,晏阳初教育思想与实践所折射的教育公益性对我们今天以更加多元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式开展农村教育,对教育公益事业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要有专门的人才、专门的研究以及专门的组织去开办,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有序的管理模式既能使资源得到共享,又能相互借鉴经验,新时期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应该依赖新媒体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网络;我国教育公益组织应该抓住机遇,找到自己在国际教育公益组织中的定位,像晏阳初先生推广平民教育一样,为国际教育的开拓做出新的探索。每一个人在教育公益的旗帜下都是教育公益的实施者,也是教育公益的受益者,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已经为我们今日教育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诸多范例。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坚持教育公益性为原则。目前我国民众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成本过高、来自不同阶层的儿童难以获得平等的优质义务教育机会,妨碍了教育的公益性。我国教育的自身直接公益经由义务教育实现,教育的自身间接公益经由高等教育实现,教育的社会直接公益的实现则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教育能够提供的阶层流动机会数量足以引发竞争,二是竞争机会被平等提供给每一个民众。由于我国教育分流的“锦标赛”性质,优质义务教育的平等获取机会是实现教育的社会直接公益的必要条件。然而,我国在义务教育覆盖率和巩固率、民办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优质公立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保障教育公益性,需继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分类管理、降低先赋性因素对优质公立义务教育机会获取的影响、转变“锦标赛”式分流模式。  相似文献   

18.
政府在教育服务供给中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服务供给是政府公共职能之一.政府可通过不同的政策设计与安排向公众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准公共教育服务和私人教育服务;政府在教育服务供给过程中可实现提供者与生产者的分离,并成为教育服务供给的监管者;要逐渐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服务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机会从其提供者的情形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与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天赋提供的教育机会、家庭提供的教育机会、运气提供的教育机会、个人努力提供的教育机会,等等。天赋、家庭、运气、个人努力等提供的教育机会,皆属私人权利,是教育机会享有者的个人权利。社会,主要通过政府提供的教育机会,则与天赋、家庭、运气、个人努力等提供的教育机会根本不同,它属于公共权利,是全社会人人均应享有的"人权和幸福"。  相似文献   

20.
从纪律、管理到集体学习情境中的舒适性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律、管理的出发点是通过调节社会公共生活的秩序,进而提高社会公共生活的舒适性程度。在集体教学情境中,教师应不断调节自身的教学组织行为,为幼儿提供更能满足其体验秩序需要的,并且也更有助于发展其追求秩序本性的教育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