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立足于保障受资助对象发展的价值旨归,抓住资助育人、德性塑造、人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基于立德树人视角构建协同共育、以文化人、鱼渔同授等高校资助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学生资助工作是平衡高职院校育人生态的重要杠杆,而"扶志"又是精准扶贫的薄弱环节.基于资助育人的精准度不高、工作机制不完善、功能发挥不到位、对象群体画像不清晰的困境,应从工作精准度、体制机制、受助群体等多个维度,进一步阐释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理念与实践价值,本着"立德树人"使命和"学生为本"理念,深度挖掘以发展为核心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模式路径的可行性,从理论研究、系统完善、落实需求、协同力量、规范管理等角度,探索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动态完善与效能评价,为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转型提供路径指引与理念参考.  相似文献   

3.
《商洛学院学报》2019,(5):73-78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资助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受边际效用递减、制度生命周期等客观因素制约,经济资助呈现出资源配置功能衰减、权责失衡、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需要对其做出路径优化。资助育人路径优化应从两方面做起:一是提高经济资助的精准性,解决资助层面问题,真正做到"精准资助";二是从"劳育"切入,提高经济受助学生综合素质,在优化资助体系的同时提升"资助育人"效果,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扶"脱贫论中提出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扶贫方略,而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往往侧重于经济帮扶,对"资助育人"理念贯彻不够深入,使"立德树人"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分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基于"公办社助"的办学模式,以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为例,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新时代背景下,资助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它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德育价值,也是推进脱贫攻坚、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三全育人”理念紧扣“谁来育人、怎样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发展提供新的路径支撑。将“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资助工作有效结合,构建“三全育人”资助模式,有利于增强新时代资助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6.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践行立德树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这为新时代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对于落实党和国家教育理念,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育人是学生资助的根本任务.结合文献和海外高校走访,聚焦育人视角,对中美高校资助的育人理念、资助体系、运行过程、育人举措和评价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剖析中美高校资助育人逻辑的异同.我国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大力拓展资助来源、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提升多样化和精准资助、更好契合学生发展、完善动态信息管理,着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资助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弱有所扶""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一提法将资助工作提升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人才培养层次的高度。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促进资助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高校要运用好"精准资助"制度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以推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资助育人工作水平的提升,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板块。本文以广东某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为例,分析该校的资助育人方式,关注其在资助育人工作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54):159-160
高等教育彰显立德树人理念,必然要通过对大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得以实现。本文挖掘了"立德树人"理念的古今内涵,分析了坚持立德树人的必要性,提出了立德树人理念下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许世勇 《广西教育》2023,(14):74-77
本文论述立德树人视域下提升学生资助育人实效的策略:通过全程育人、实践育人、主题比赛、人文关怀、培育典型、打造育人品牌等途径,使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物质资助与精神关怀相结合,提高受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受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自立、自强,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高校受助学生能否实现从接受者到主动创造者的角色转变是资助工作能否实现育人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以无偿资助模式为主的高校资助模式以及因家庭贫困而导致学生产生的消极心理因素影响着受助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的形成,不健全的育人活动反馈机制也同时影响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因此,...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离不开对其定位的准确把握、对其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对其策略的积极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应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定位中创新发展.当前的高校资助育人实践出现了意识发展不平衡、重点强化不突出、合力运用不健全、方式创新不充分等现实问题.为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资助育人需要在强化合力育人意识、提升分层育人能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实践育人成效上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升实效性的要求、贫困生作为人的"需求体系"的发展诉求、落实贫困生在资助工作中的话语权利是建立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的基本逻辑。要在坚持经济资助与精神扶持相结合、差异化资助与动态化调整相结合、制度规范与提供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原则下,构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需求评估机制、沟通互动机制、决策实施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以及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社会的细胞,做好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政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广西高校为例,从学生资助工作质量评估体系的内涵、不足之处、重要意义、构建步骤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高校资助工作在理念和措施方面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资助育人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涵盖资助和育人两大模块。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不断落实,独立学院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工作。分析独立学院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全育人"理念下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路,以期达到资助育人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从"全员","全程","全方位"三个角度来探究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路径,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过程。"伯藜学社",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以"经济、学业、心智、实践、创业"五方面赋能为主体的发展型助学模式。以"伯藜学社"资助育人模式为例探究"三全"资助育人创新路径,可给高校实施精准资助、实现资助育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资助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经济援助,更要立德树人,发挥资助的育人功效。资助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内涵,加强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等教育。核心价值观要以资助工作为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开展国情教育、诚信教育、志愿服务等主题教育活动,让资助成为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舞台,使资助与核心价值观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加强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研究,既是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资助理念相对落后、认定方式不够科学、学生心理需求关注不足等。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集经济资助、心理脱贫、能力需求于一体,立足于受助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增强受助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资助育人体系。通过转变资助育人理念、构建精准认定管理机制,突出情境化心理脱贫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高校受助学生物质上帮助、精神上激励、能力上锻炼、实践中培养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H学院通过多年探索,初步构建了“四项机制、三大平台、三大活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该体系以精准认定、规范管理、科学引导、系统帮扶四项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勤工助学、成长辅导、资助服务三大工作平台为基础,以“淬励”育人行动、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三大特色活动为载体,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新发展阶段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资助育人应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工作导向,以“精准育人”思维促进资助育人工作,以“三全育人”理念引领资助育人工作,以“劳动教育”途径提升资助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