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家沟太极桃花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陈家沟,时间拥有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速度。而这种速度差是无法用快与慢来形容比较的。 当整个世界被物质重新勾勒轮廓,当白天黑夜早已紊乱了它应有的程序。流行的成为过去,过去的又重新成 为流行。一切的一切都在飞速变化,所有的所有绕过去又绕了回来。 陈家沟,依然是陈家沟。 在陈家沟,太极拳,依然是太极拳。  相似文献   

2.
陈家沟乃太极拳发源地,是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心目中“太极圣地”。陈家沟武术学校不仅担负大量的培训教学任务,而且也是宣传陈家沟宣传太极拳的重要窗口,因此,对陈家沟武术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案研究,将对太极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基于体验经济理论,对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产业发展的缺失与潜力进行分析。从体验主题、体验过程、体验效果视角,构建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产业体验经济发展模式。建议:决策者尽快转变观念,把发展重点从资金投入转移至陈家沟的游人、"朝圣者"、习练者等在此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上,并精心设计、安排、实施体验过程,促进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涛 《中华武术》2006,(7):16-18
2003年,《中华武术》杂志“武术之旅”栏目一行曾经在陈正雷先生的引领下赴河南温县陈家沟采访。我们当时采访的目的是探访太极拳的诞生地陈家沟,希望踏上那片孕育了太极瑰宝的热土.去感受那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陈家沟,我们意外地遇到了一直在国外传拳的陈小旺。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东方体育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中的一枝奇葩异宝。文章通过理清陈家沟村落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地域文化内涵;以资料分析和历史史证相结合的手段,全面阐述了陈家沟村落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陈家沟村落的形成原因,通过研究和分析,结论认为,陈家沟村落武术的形成与其厚重的地域文化环境和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为太极拳的诞生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6.
陈永福1951年出生于西安市,祖籍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二十世。解放前因战争和天灾频发,很多陈家沟人都辗转定居西安,其中有很多太极拳名家。练太极拳已是  相似文献   

7.
陈家沟传说     
陈家沟位于温县城东五公里的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古代山洪频发,洪水向南流入黄河,年长日久的冲击,就在清风岭上形成了无数条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沟壑。这里的村民临沟而居,形成了许多村落。在沟里的村子以沟为名,除陈家沟外.还有王沟、徐沟等等村子;在坡岗上的村子则叫圪当。如王圪当。陈家沟有三条大沟,分别为东沟、西沟和中沟。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陈家沟太极文化特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陈家沟在以太极文化为特色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存在产业实力较弱、宜居环境不协、传统文化不显和旅游要素不全等问题。利用旅游凝视理论从旅游者、旅游目的地营造和规划者角度构建陈家沟特色旅游的发展框架,提出发展路径为:以太极产业聚合彰显形象符号;以宜居环境营造感知形象;以信息技术加持发射形象;以政策支持保障凝视物建设。  相似文献   

9.
八月十六日上午,在庄重嘹亮的军乐声中,陈家沟太极拳馆开馆、第五届陈氏太极拳培训班开课暨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开业典礼隆重举行。 会议首先进行了陈家沟太极拳馆的揭牌仪式,然后由原亚洲武联主席徐才先生讲话,他首先讲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并盛赞陈氏太极拳文化对中国武术发  相似文献   

10.
陈正雷,1949年5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温县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河南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1995年当选“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  相似文献   

11.
2003年8月16日,由“中国武术十大名师”之一、陈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创办的河南陈家沟太极拳馆,在郑州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庆典。在开业典礼上,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原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徐才先生做了题为《弘扬太极智慧》的讲话。 徐才先生在讲话中说,河南温县陈家沟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是中  相似文献   

12.
陈瑞华,(又名润华)1963年11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著名拳师。安徽省临泉县陈氏小架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被安徽省蚌埠市陈式太极拳小架协会、江苏泗洪县太极拳协会聘为教练。  相似文献   

13.
李滨 《武当》2008,(8):32-33
一、画像夸饰 1984年7月,全日本太极拳协会《太极》杂志在介绍陈家沟拳师陈小旺谈论太极拳各派历史大致情况时,随文刊登了其携带的底面呈棕黄色的陈王廷与“蒋发”画像照片。陈小旺在照片右上方用毛笔写有“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明末清初太极拳师陈王廷(坐)暨其长工蒋发遗像”,繁简体杂出,共28个汉字。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梳理现传各式太极拳的传承沿革指出:太极拳吴式、李式源自杨式,杨式溯源至陈家沟陈长兴;郝式、孙式源自武式,武式溯源至赵堡镇陈清平和源于陈家沟的杨式.陈家沟和赵堡镇相邻,同属河南温县辖地.因此,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随后,凭籍早期太极拳文献说明了:把明代内家拳传人尊奉为始祖的宋之张三峰(丰)说成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属于附会.被视为在张三峰(丰)与后世太极拳传系间,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山右王宗岳,没有实际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氏太极拳自陈王庭创拳以来,历时三百余年,遍传海内外。在陈氏太极拳的故乡陈家沟,历代名手辈出,出现了许多名耀古今的太极大师,如:陈长兴、陈鑫、陈发科等。如今的陈家沟更是英雄辈出,涌现出了被誉为“陈沟四杰”的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近几年,又出现了“名门七小龙”,表现了陈家沟后继有人。 在当代众多的陈氏太极拳大师中,陈庆洲和陈世通则是两位独具特色的太极大家。他们拳艺精湛,多次出访欧美,传播陈氏太极拳,享誉海内外。多才多艺的陈庆洲 陈庆洲不仅太极拳功夫精湛,而且还多才多艺。他爱好书法、绘画、摄…  相似文献   

16.
"双英破敌"说的是陈家沟陈恂如、陈申如兄弟,以过人的功夫和智慧,勇斗强盗土匪的故事.陈恂如、陈申如是陈家沟陈氏第十一世陈所乐的一对孪生子.这个故事在清康熙年间被编为戏剧,广泛流传,一直传唱至民国末年,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一带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著名的陈氏太极拳大师、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陈立宪给学生们讲...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温县陈家沟为田野考察点,运用口述史、逻辑分析等方法,阐释太极拳嵌入乡村社会关系、生产结构及民俗传统的共同体建构路径,提出以太极拳文化资源为依附的陈家沟乡村社会治理启示。陈家沟形成了以"拳"为驱动的新型乡村共同体,其建构路径包括3个方面:其一,以太极拳传承谱系置换宗族血缘谱系,通过仪式缔结乡村新差序格局;其二,以太极拳为"原材料"的基层生产共同体取代传统农业经济生产结构,使陈家沟从农业生产型村落转变为以陈式太极拳的嵌入为特征的景观型消费村落;其三,以"舞虎""村赛"修复乡村记忆链,实现乡村民俗精神与集体认同重塑。这一乡村共同体的建构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读陈正雷     
为了推广太极拳,给太极拳练习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郑州陈家沟太极拳馆”成立一周年之际,由陈正雷先生倡议,河南省武术协会、焦作市体育局、陈家沟村委会等大力支持的2004中国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于2004年8月15—17日在河南郑州商城饭店举行。此次大会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精要18式、陈式太极剑为主要竞赛内容,兼及其他各式太极拳,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秘鲁等国家和祖国港澳台地区及内地的30多支太极拳代表队、300多名运动员参加。  相似文献   

19.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滔滔黄河,九曲十八弯,一出豫西的三门峡,就如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在广袤的中原大地。洛水汤汤,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在邙山脚下,雄浑的黄河和秀丽的洛水相汇,一清一浊,泾谓分明。清水浊流回旋激荡,涛声震天,雄浑壮阔,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阴阳图。据说,伏羲氏曾经在邙山山头观壮观的河洛交汇图,参悟出天地阴阳变化之理,而留下河图、洛书,演绎出先天太极图。中国古老的太 极文化就诞生在这里。 离此不远的黄河北岸,就是著名的太极拳的诞生地陈家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太极拳这块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时也造就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陈家沟历代名手辈出,群英荟萃,在中国的太极拳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当今,正逢太极盛世,陈家沟是人才济济。在陈家沟众多的太极拳名家中,有“四大金刚”之称的陈沟四杰——陈正雷、陈小旺、王西安、朱天才,更是享誉武林。  相似文献   

20.
一、通背缠拳《拳经总论》考证 山西省洪洞县所传的通背缠拳(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称之为陈氏长拳),始于清朝乾隆年间的1777-1781年.由河南郭永福传授于洪洞县苏堡村天官府第内的诸多武艺爱好者。郭永福,一说即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的陈有孚.因打死强抢民女的富豪恶霸在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