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网络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着深刻的表征危机。从道德模范的树立来看,社会虚拟化使道德榜样面临着被污名化的危机;从德育传统的继承来看,网络恶搞文化使道德教育经典面,临着被侵蚀的危机;从德育介质的变迁来看,读图时代的到来使道德教育面临着文字边缘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网络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网络道德教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判。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反映,一般而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在网络中就会表现出相应的道德品质。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主要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简单地用现有的社会道德去代替网络社会道德是不可想象的,但抛弃既有的社会道德去构筑网络社会道德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开创了新领域,网络社会呼唤着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新课题。高校必须以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塑造网络道德主体、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培育网络道德人格为主要内容,采用学校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加强硬件建设与加强软件建设相结合、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网上交往活动与现实交往活动相结合、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一般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等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中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化背景中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四大困境:德育模式与品德形成规律的断裂;道德教育与智力开发的断裂;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断裂;现实道德与网络道德的断裂。提出要构筑新型的德育模式、推进德育理论、德育途径、德育技术创新等思路。  相似文献   

5.
徐砺 《教育与职业》2008,(18):99-101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社会网络化的趋势使高校德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失范现象和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冲击,提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网络道德教育舆论引导、加强学校教育、重视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健全预防制度建设、树立德育典范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新形势对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本文从深化对青少年在德育中的主体性认识出发,分析了德育主体自身发展的需求和规律,探讨了有效的德育方法和措施,全面提高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破坏,严重地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代对德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学校德育面对人类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应发挥其独特功能,把道德教育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中去,树立受教育者的自然道德价值观和生态道德意识,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郑航 《教育探索》2001,(7):73-74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深刻地影响着道德教育改革。本着着探讨知识经济对道德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道德教育要适应科技新的社会发展态势,必须改变德育价值的关系基础,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中珍视德育价值,在个性自存的自主发生中彰显个体的道德主体性,并将人陶冶、社会研究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道德素质是当今时代向人类提出来的,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做出行为选择的新要求,是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途径方法很多,从宏观方面讲包括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日常思想教育等。总体讲,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大互联合力机制:家庭的生态德育是培养现代人才素质的起点;学校的生态德育是塑造现代人才素质的主体工程;社会的生态德育是为前二者的教育提供平台,进而实现三者“联网”,由此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