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刘卫  李丰祥 《体育学刊》2004,11(1):52-55
18~ 2 3岁男、女大学生随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 ,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 (LBM)却呈下降趋势 ;18~ 2 3岁各年龄组大学生中 ,男生 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 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 (P <0 .0 5) ;女生 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及有氧工作能力均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 (P <0 .0 1) ;18~ 2 3岁各年龄组男、女大学生中 ,体脂高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10 0 0m跑 (男子 )及 80 0m跑 (女子 )、握力体重指数等 5项体质指标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 ,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P<0 .0 5或P <0 .0 1)。建议采取适当手段对大学生特别是体脂高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干预 ,以增强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校大学生随着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LBM)却呈下降趋势;18~22岁各年龄组大学生中,男生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女生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及有氧工作能力均明显好于其他年龄组(P<0.01);各年龄组男、女大学生中体脂高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3.
<正> 一、决定青少年各年龄组长跑成绩的生理学参数本文对106名男子(年龄8—12岁)长跑成绩生理学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逻辑的生长曲线,把受试者分为以下几个年龄组:8—11岁(n=23);12—14岁(n=29);15—17岁(n=29)和18—21岁(n=25)。测试的内容有跑时经济性(RE),肺通气阀(VT),最大吸氧量(VO_(2max)),无氧代谢功率,无氧代谢能力,疲劳指数(FI),脂肪相对值(RF),脂肪重量,去脂肪体重,体重(BW),身高,腿部力量,腿长,腿部  相似文献   

4.
无氧功率水平和能力是通过对多项生理指标的观测、分析来定性的,这些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无氧功率测定和倒谱分析研究,发现无氧功率和体脂百分比有一定关系。结果与分析从测试结果中看出男子211岁年龄组、女子214岁年龄组谱峰值较高,无氧功率强的...  相似文献   

5.
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身体成分的关系,以220名普通大学生(男女各110名)为实验对象,通过测量其身高、体重与身体成分,结果发现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身体成分之间相关性极低(P〉0.05),而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和腰臀比(WHR)与身体成分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1)《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不能客观有效地评价身体成分;(2)建议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评价身体成分的指标宜选体脂百分比、BMI和WHR,首选为体脂百分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验8周CrossFit训练是否对健康成年人最大有氧能力、爆发力、体成分有影响,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是否显著。方法:选取14名至少受过CF训练一年以上的男性训练者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8周后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测试、wattbike 6S峰值功率测试,采集训练者的最大摄氧量(VO 2 max)、体成分、6S峰值功率等相关参数。结果:结果:(1)8周crossFit后,健康成年男子的BMI、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有显著下降(P<0.05),体脂百分比下降具有极显著性(P<0.01)、最大摄氧量相对值,6S峰值功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体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不具有显著性。(2)从皮尔逊相关性得出体重与体成分之间相关性不高,体脂百分比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rp=0.94,P<0.01)、最大摄氧量绝对值(rp=0.87,P<0.01)峰值功率(rp=0.89,P<0.01)之间也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1)体重与体成分其他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明显(2)CrossFit可以显着改善健康成年男子的最大摄氧量、无氧峰值功率和身体成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 1 985年、1 995年和 2 0 0 0年 3个时期 1 3~ 1 8岁青少年 5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 ,揭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规律 ,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提供参考依据。5项素质指标 :男子为 5 0m跑、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斜身引体 (7~ 1 2岁 ) /引体向上 (1 3~ 1 8岁 )和 5 0m× 8往返跑 (7~ 1 2岁 ) / 1 0 0 0m跑 (1 3~ 1 8岁 ) ;女子为 5 0m跑、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1min仰卧起坐和 5 0m×往返跑 (7~ 1 2岁 ) / 80 0m跑(1 3~ 1 8岁 )。…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训练和比赛中外部负荷监控的准确性,采用场地测试的方法,研制出适合我国U13~U18岁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特征的跑动速度区间。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最大冲刺速度(maximal sprint speed,MSS)、最大有氧速度(maximal aerobicpeed,MAS)、无氧速度储备(anaerobic speed reserve,ASR)作为构建跑速区间的体能指标参数,并对218名U13~U18岁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40 m冲刺跑和Yo-Yo IR1测试。结果:不同年龄段球员的MSS和MAS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F=65.28,P<0.01;F=39.95,P<0.01)。不同年龄段球员被聚类为2个年龄组(Silhouette Coefficient=0.6>0.5),其中,U13~U14年龄组走慢跑为0~8.3 km/h,低速跑为8.3~10.7 km/h,中速跑为10.7~13.2 km/h,快速跑为13.2~16.5 km/h,高速跑为16.5~20.0 km/h,冲刺跑为20 km/h以上;U15~U18年龄组走慢跑为0~9 km/h,低速跑为9.0~11.7 km/h,中速跑为11.7~14.4 km/h,快速跑为14.4~18.0 km/h,高速跑为18.0~21.9 km/h,冲刺跑为21.9 km/h以上。结论:研究所构建的跑动速度区间具有较佳的理论依据和适用性,可以更客观、精确地提高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队日常训练、比赛中外部负荷的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9.
孙会  徐小慧 《体育学刊》2012,(3):130-134
以6名上海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赛前体重控制、运动能力和体液离子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每周3次体脂率测试;每2周测试1次无氧运动能力和体液离子情况。结果显示,第3周体重和体脂率显著下降(P<0.05),第5周体重发生高度显著变化(P<0.01),体脂率和瘦体重显著下降(P<0.05);无氧运动能力在整个控重过程无显著变化(P>0.05);第3周Na+升高非常显著(P<0.01),Ca2+显著升高(P<0.05),CO2CP下降(P<0.05),第5周Na+浓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控重前(P<0.05),Ca2+显著升高(P<0.05),CO2CP明显下降(P<0.01)。研究表明通过延长整理活动和增加有氧训练课可以实现运动员控重以消耗脂肪为主的目标,能够保证运动员无氧能力不损失,通过电解质饮料补充能够维持队员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竞技水平及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特征与规律,为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评定及训练安排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参加全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的32名优秀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跑台和功率自行车等仪器,对受试者进行有氧递增负荷和30s最大极限负荷运动。在测试过程中,分别记录运动员有氧能力相关气体、功率和血乳酸指标及无氧能力相关功率和血乳酸指标等,并对运动员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整体有氧、无氧能力与其他耐力、爆发性运动项目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竞技能力、竞技水平、竞技成绩的不断提高,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表现出较高水平;通过有氧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VO2max、HR、BLA、Pmax、无氧乳酸阈等指标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心肺能力、负荷强度、耐乳酸能力等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最大极限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PP、AP、PD、BLA等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存在位置特征,有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副攻>二传>接应>主攻>自由人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1)无氧磷酸原供能特征为:副攻>自由人>主攻>接应>二传运动员;2)无氧乳酸供能特征为:主攻>接应>二传>副攻>自由人。研究提示:排球运动员训练时应该遵循自身专项位置特征,制定符合专项能力的生物能量训练方案和计划,另外,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时应加强对主攻运动员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战术体系时主攻运动员应多参与战术配合。  相似文献   

11.
许汪宇  蔡广  沈勋章  葛珺 《体育科研》2013,34(1):75-78,103
目的:探讨女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与15S无氧功特点及其相关关系.对象和方法:以650名上海市10-18岁女运动员为对象,分别测试身高、体重、体脂率、肌肉量、瘦体重和立定跳远.并采集15S无氧功率自行车的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最大转速、最大转速出现时间等指标,分析其特点及相关性、结果:上海市女青少年运动员身高及体重在10-13岁、最大和平均功率在㈤~15岁增长最快,15岁后趋于稳定,瘦体重、体重和肌肉与功率的相关性依次降低、结论:对女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要在15岁之前,评价女青少年运动员磷酸原代谢能力时最好使用瘦体重相对功率。  相似文献   

12.
浙江树人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校是浙江省最早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高校之一,通过两年全校学生大规模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结果统计与比较分析表明:学生容易接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良好;女生略优于男生;02级学生略优于01级与03级;测试结果等级分布合理;不及格者一般为肥胖者,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大学生的体质和身体成分进行监测与评价,旨在了解健美操专项大学生体质和身体成分的变化趋势,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健美操专项大学生在四年间,身体形态中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变化不大,身体机能中的肺活量和台阶试验指数显著增加(P〈0.05),身体素质中的立定跳远以及男生的握力和女生的柔韧性显著提高(P〈0.05);身体成分中只有男生的体脂重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和腰臀比指标都显著下降(P〈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显著。说明健美操运动训练可改善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肌肉重量,从而增强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提高肌肉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大学教师身体机能状况和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山西省802名大学教师进行的体脂、心搏量等13个指标的测试,发现大学40—49岁两个年龄组的大部分指标与一般人区别不大,但体脂、体重较高,脉压较小,女子的血压也高。60岁以上组的大部分指标较同年龄一般人好,个别指标还较50—59岁组的好。说明中年教师的身体机能和健康水平较差,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大学生体质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河南3所高校生活贫困生与生活有保障的学生体质对比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贫困男生身高和有生活保障学生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它测试指标和派生指标生活贫困男生与有生活保障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贫困女生所有测试指标及派生指标和有生活保障女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普通高校贫困男生身体肌肉发育较差,强壮程度不足,脂肪含量较低。贫困女生身体发育较差,身高、肌肉发达程度及脂肪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对126名男女青少年运动员30sWingate无氧功试验结果表明:女子在15岁、男子在16岁最大无氧功率值、平均无氧功率值增长幅度较大.女子在14岁-16岁期间的最大无氧功率值、平均无氧功率值呈上升趋势,在14岁-15岁期间的相对最大无氧功率值、相对平均无氧功率值呈上升趋势,在15岁-16岁期间的相对最大无氧功率值保持不变,相对平均无氧功率值呈下降趋势.男子在15岁-17岁期间的最大无氧功率值、平均无氧功率值呈上升趋势,但是相对最大无氧功率值、相对平均无氧功率值呈下降趋势.提示女子在15岁、男子在16岁应注意训练方式与手段的改进,以促进青少年运动员无氧功率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模拟高温环境下的搏击健身操实验,分析学生身体成分指标,评价减肥锻炼效果和效率.通过对上海某高校女大学生进行身体成分测试,筛选体型超标者作为受试对象,分为实验组(高温环境搏击健身操组)和对照组(普通锻炼组).实验组进行高温环境搏击健身操锻炼,每周2次,每次90min,共36次.对照组参加俱乐部日常锻炼.锻炼后实验组的体重、脂肪重和体脂%,分别下降了3.1kg、3.08 kg、3.38% (P<0.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研究结果证明:高温环境下搏击健身操锻炼减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生源的大学新生的体质状况,以3 653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测试法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①城镇生源的大学新生在身高、体重等测试项目上显著性大于农村生源的大学新生(P<0.05),而农村生源的大学新生在耐力项目得分、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和总得分等测试项目上非常显著高于城镇生源的大学新生(P<0.01)。②城镇生源的大学新生中女性同学在肺活量测试项目非常显著大于农村生源大学生(P<0.01),而在800m测试、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和总得分等方面农村生源的女性新生显著高于城镇生源的女性新生(P<0.01)。③城镇生源的大学新生中男性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测试项目非常显著高于农村生源的男性(P<0.01),而在1 000m测试、坐位体前屈和总得分等测试项目农村生源的男性新生非常显著高于城镇生源的男性新生(P<0.01)。结论:农村生源大学新生的体质显著性好于城镇生源大学新生,但城市生源大学新生的身高、体重的显著性高于农村生源大学新生。生活的环境、应试教育和对困难的认知能力是造成此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来测试体育高考生的身体成分,运用30s Wingate实验测试体育高考生的无氧能力,测试数据采用SPSS17.0和EXCEL2007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体育高考生体重与无氧能力的关系密切;男女体育高考生的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瘦体重、肌肉推测值与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均呈高度的正相关;其中男生的蛋白质含量与平均功率呈高度的正相关(r=0.661,P〈0.01),女生不明显。湖北省体育高考生身体成分各指标与无氧能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