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健身应用程序等的普及应用,大众在媒介化时代参与健身运动,显然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或自证健康等,而且包含着塑造“人设”等动机。整体来看,媒介化时代健身运动参与,在国家政府号召、个体健身意愿增强、互联网等技术嵌入及规模化使用下得以实现。媒介化时代健身运动参与的动机,经历了从健康追寻到塑造“人设”的转变。性别凝视下的身体美、青年亚文化的健身观、消费社会的资本助推,构成了媒介化时代健身运动参与者塑造“人设”动机的认同基点。在媒介化时代健身运动参与者塑造“人设”的背后,包含着个体确证自我、强化自我认同、找寻归属、争取社会认同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地描述社会不同群体在体育健身方面的需求,笔者以大连市金州区为调研切入点,选取了六种不同的社会分工群体,调查不同社会群体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投入水平,探讨不同社会群体健身者的体育投入与体育参与之间的关系。调查的内容包含了体育健身投入水平与体育参与态度、体育健身投入与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健身投入与参与主体的愉悦感、体育健身投入与体育参与的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是新时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转型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人们体育消费水平的日渐提升,以及体育健身意识的逐步增强,要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突破以学校为主体的狭隘视域,逐步形成学校主导、社会供给、家庭参与和个人自主的多元整合模式,打造融健身、休闲、娱乐与社会交往于一体的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系。构建学校主导与社会供给相协调的组织机制,家庭参与和个人自主相促进的动力机制,参与途径与内容多样性的引导机制,政府干预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制度保障与主体自觉的相融合的保障机制,是助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在政府政策推进、学校体育促进、社会体育供给、家庭体育参与和学生自主行为协同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6,(6):27-39
以江苏省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体育参与和公众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分析发现:(1)体育参与能显著提升国民幸福感。体育参与,更重要的是与他人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或长期坚持适当的体育参与活动,可以促进个体对幸福的积极体验。此外,体育参与的"健康动机"和"社交动机"是驱动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强大动力和趋力,能够满足个体"健康"需求和"社交"的需求,从而降低焦虑与紧张感,提升其积极的幸福体验;(2)健康、社会资本和公共体育服务是影响体育参与和个体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重要机制。因此,如何在政策层面提升公众体育参与水平从而更好发挥体育促进国民的积极幸福体验的作用是未来重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以及推进全民健身进程中需要关注和研究的社会问题。目前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的缺失,处于弱势群体地位。余暇时间少与业余生活的单调、体育消费少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社会公共体育设施场地短缺、体育价值观片面和态度消极等是影响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6.
全民健身体系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产物,全民健身体系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发展,一直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哲学的视角对全民健身体系发展沿革中各个层面进行分析,以厘清其发展的脉络,确定其逻辑起点及发展思路,以为全民健身体系能够在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陕南经济欠发达县职工体育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经济欠发达的陕西丹凤县职工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 ,笔者认为 ,政府支持与参与并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是搞好该地区职工体育的重要条件 ;而场地缺乏、项目单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力量薄弱是制约该地区职工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 ,笔者提出 ,积极鼓励和引导多种投资主体兴建体育场馆 ,开展一些场地条件要求不高 ,健身价值较高的项目 ,并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审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媒介技术与健身需求交互建构是5G时代"移动互联+全民健身"的生成机制,供需主体同向共变是其发展状态,多元要素系统融合是其演进趋势,并最终在实践中生成"数字化健身共同体"形态。直面5G时代"移动互联+全民健身"机遇与挑战,探索突围路径:完善体育科技伦理体系,以"人民性"作为衡量技术发展的标准;制定针对性政策法规,协调政策激励与过程监管;做好顶层设计,引导数字健身平台与体育实体产业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引进社会力量与新型人才共建全民健身事业;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公共领域理论为解释路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体育健康传播。认为疫情之下的体育健康传播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公共领域,表现:体育健康传播话语主要由精英主导,普通个体公共精神欠缺;大众理性认知和批判意识缺失,公共舆论难以形成;媒介的平台功能凸显,在激活公共讨论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体育健康传播应在公众层面引导大众关注体育健康传播,强化公民意识;在公共舆论层面形塑认知强化治理,培养公众的理性批判意识;在媒介层面强化体育健康内容的互动性,激活公共讨论,以进一步构建体育健康传播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0.
以探究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在大众参与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为目的,基于创新扩散视角,纳入社会动员、技术要素、个体特质3个层面建构大众参与冰雪运动SEM模型得出,社会动员、技术要素、个人特质均对大众持续参与冰雪运动项目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从宏观层面,应建构动员主导框架,与冰雪运动社会动员的政治环境、文化语境相结合,激发冰雪活动动员的内生动力机制,以实现共意性动员;中观层面,动员机制要依赖中介性的动员网络进行组织动员与资源配置,从而提升大众参与意识,引导运动习惯;微观层面,重视大众在冰雪运动社会动员中的主体性作用,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现实动力与制约因素纳入媒介议程设置中,消解影响大众参与冰雪项目的阻隔因素,增强社会动员效果。  相似文献   

11.
梳理体育社团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主体之间相互认知与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是统筹社会、行业与个人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公共体育事业转型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桥梁。体育社团主体作为其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包括合作关系的主体与社团构成本身的主体。体育社团各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表现为以政府部门与体育社团纵向层级式联系为主,与其它社会组织联系相对偏少的总体特征。国家与政府层面的主体职能从"全能型"走向宏观引导与合作协商,合作型社会组织的主体职能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合作与互动互助,社团构成的主体职能从过于依赖走向参与治理与规范自治,是体育社团主体职能转变的现实要求。转变观念、健全制度、优化结构,化被动为主动,由管理走向合作,从单一走向多元,是促进体育社团主体职能与关系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文化规训与性别角色期许是女性体育参与社会距离形成的本源所在,受此影响分别出现了项目选择和性别参与上的差异特征;经济收入与教育背景的影响使女性体育参与呈现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影响着女性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媒介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进一步凸显了女性体育参与的弱势地位.已婚群体的女性体育参与程度显著比未婚群体降低,女性体育参与的社会距离产生的本质并不取决于男性本身设置的距离感,而是取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附加的社会文化、性别角色期许、媒介传播、经济收入以及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正是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女性在社会角色中的“弱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导致女性体育参与社会距离形成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运动参与的特点、成因、意义及消极因素进行探讨。在供需张力、技术驱动、媒体渲染和政府推动的共同作用下,大众群体特别是青年群体的运动参与呈现媒介化的趋势,动机社交化、手段数字化、行为仪式化及交往中介化的特征凸显。运动参与的媒介化,对提高大众健身参与度、促进全民健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满足运动参与者身体自我的价值诉求,实现其运动交往的方便快捷,而且促进体育社团的缔生培育,助推体育产业的发展勃兴。与此同时,核心取向偏离、隐私安全威胁、媒介衰减效应等消极因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分析公众自助式体育健身产生的现实土壤和内涵,阐明在当前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困境下,公众自助式体育健身是体育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的有益补充:有利于降低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的成本;弥合分歧、化解矛盾,让广大群众共享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成果;提高公众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引导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提升路径有:体育公共服务管理部门要更新观念;加强服务意识,建立健全互动协作的机制;加强自助式体育健身理念的宣传,营造自助式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根据公众自助式体育健身的需求现实,合理选择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艳 《体育与科学》2012,33(4):81-85,61
以社会学相关理论为支撑,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农民工体育参与与社会融合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在文化层面,农民工的体育锻炼参与与农民工的文化融合程度成正相关,农民工的体育参与受到文化层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受教育程度和现代观念等方面);在社会经济层面,农民工的社会经济融合程度与农民工的体育参与程度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社会经济地位的融合有利于推动大众体育健身参与促进体育参与机会的均等化;在心理层面,农民工对市民的社会差异性显著低于市民对农民工的社会差异性,在体育项目参与者之间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同质化越鲜明体育参与者与非体育参与者之间的同质化越明显,相应的区别越明显则有刺激效应产生的差异性越大。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催生了一个新的社会角色——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河南是少林拳和太极拳两大著名武术拳种的发祥地,武术氛围浓郁,以武术作为健身的锻炼人群及武术从业人员居多,因此对武术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河南省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于2003年8月开始启动,2005年11月正式运行。截至2006年底,在培训鉴定的众多体育项目中,武术项目居于第二位。河南省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不仅可以促使武术健身服务更加标准化、科学化,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而且对河南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运行和社会体育的蓬勃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河南省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入手,剖析不足,提出对策,为河南省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其他体育项目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体育基本利益的保障关系到弱势群体的健康与幸福,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体育强国之梦。要使弱势群体的体育利益得到有效维护,首先要尊重和扩大他们的话语权。弱势群体体育利益表达的话语权缺失主要表现在:弱势群体维护自身体育利益的话语权缺乏制度保障;体育组织的缺失致使弱势群体的话语权没有社会载体;弱势群体没有主体意识致使他们的体育利益表达话语权缺乏主体依托。对弱势群体体育利益表达话语权保障的措施主要包括:将弱势群体体育权益纳入体育法司法保护;使弱势群体体育组织参与群众体育管理;增强弱势群体维护自身体育权益的主体意识;社会强势群体应自觉尊重弱势群体的话语权等。  相似文献   

18.
全民健身视角下体育公众人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具有的本质属性对全民健身将产生一系列的社会效应,包括积极的推动效应也包括一些负面的消极影响。在以人为本构建社会和谐为主题的今天,体育公众人物应以其健康的良好形象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并接受公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政府改革不断深入,对政府、社会、市场三元治理的呼唤日益强烈,在惠及社会公众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多元主体,多方参与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体育社会组织在我国社会中迅速成长,不断发展壮大,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多样化、多层次、差异性的体育公共服务也为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提供良好契机;但同时法律缺位,购买的规范性和竞争性缺失,体育社会组织能力与素质薄弱等也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从法律层面、政府意识层面、购买操作层面和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层面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政府能够把握机遇,直面挑战,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城市大众乒乓球健身参与者的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性人群的参与数量和消费投入高于女性,以20-50岁的中青年健身消费者居多;个体消费水平不高,年消费金额在1000元以下占到60%以上;消费动机依次为健康、兴趣和娱乐;年龄、学历、体育消费观念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均影响着大众的消费行为。据此提出,应积极发挥政策和舆论宣传作用,引导大众加强健康投资意识,发挥乒乓球运动的娱乐化属性吸引大众参与乒乓球健身消费,开发多层次乒乓球产品,提升乒乓球经营场所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