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转型期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以2006年9月参加全国体育院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转型时期我国体育院校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育院校培养运动员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北京体院田径教研室,是从事田径教学、训练、科研和社会工作的业务实体,现拥有在位教师81名,其中已获中、高级职称的有70人.建院近40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田径教研室的全体教师为国家培养各类体育人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田径专业毕业的学生,目前有的已成为体育院校的院长、党委书记;有的已成为省、市体委主任、国家田径集训队教练及一些省、市田径队的高级教练员;此外,还培养出驰骋田坛、蜚声中外,为国家多次立功的周连立、梁仕强、崔麟、宋美华、唐国丽、金玲、罗中华等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院校运动系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对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以社会改革和发展为背景,采用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调查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运动系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与改革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找出了我国体育院校运动系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培养目标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社会发展对高知层教练员的需求,国家运动员培养体制的改革对体育院校培养高学历、高文化素养的高水平运动员的需求;论证了体育院校办好运动系是教育改革和体育改革的需要,是体育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剖析了“南体模式”和“吉体模式”;提出了改造后的体育院校运动系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田径代表队十年训练经验回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清华大学高水平田径代表队训练的实践为出发点,回顾总结大学培养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意在研究普通高等院校体教结合,培养优秀的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有效机制,其目的在于从科学的教育与发展观出发,深入探究我国竞技体育田径项目在大学培养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入,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取代了传统"以田径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院校如何培养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是本文进行教改的主题.通过专家访谈、对比分析和个案分析的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课程大纲内容和时数进行了适当修改,针对现有状况对田径专项训练进行了分层训练和程序训练相结合的教改,期望能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田径课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能有效地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田径课,因其枯燥、单调、运动负荷较大及社会需求多元化使学生们失去了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动力。为了使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设置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进行了研究。认为:田径普修课教学目标基本符合该专业方案和田径课程类教学指导纲要文件;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学时设置偏少,有半数院校未达到8所院校田径普修课平均学时,4所体院开设的技术教学实践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田径课程所选教材理论性较强,缺乏实际应用需求;田径课考核内容全面,重视终结性评价。研究结果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大纲的完善修订提供借鉴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短跑运动员的起跑技术及其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长春市几所体育院校的田径教师和练习短跑的学生进行初步调查,针对调查的结果,并根据短跑技术的特点和运动员的不同训练水平,提出在日常的训练中应该采用专项身体训练、起跑训练、技术训练、力量训练和心理训练等相互融合的方法,注重提高运动员的全面能力和素质,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以此推动短跑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搜集到的1978年我国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25年全国各地田径方向研究生283篇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田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内优秀运动员、体育院校学生,国外优秀运动员和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研究不足;多种方法交叉使用,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研究内容呈现出多层次和全方位特性;具体项目中跑、跳、投类研究多,竞走、全能的研究少,接力跑应引起研究重视.  相似文献   

9.
通过本院田径代表队参加1997年全国体育院校田径运动会赛前集训三个阶段常规身体机能的评定,探寻我院田径队员参加重大赛事前竞技状态的形成规律及特点。研究表明:经过集训中、后期特定负荷的刺激,运动员血红蛋白和最大吸氧量等常规机能指标较集训初期有明显的提高,但整体提高幅度中个体差异较大,且具有明显的专项特点。  相似文献   

10.
贫血能直接影响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为了了解广州市青少年血红蛋白的总体水平状况,培养田径后备力量,本文通过对市体校田径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为体育科研和教练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动训练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科学,运动员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苦事业.纵观国内外田径项目、各种集体项目比赛,整合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并反复研读经典著作《孙子兵法》和经典理论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依据自己从事多年田径运动训练竞赛工作的实践体会,提出运动训练竞赛过程中六个环节的认识,意在为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的管理措施与方法上向前拓展,以便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训练与竞赛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我国田径训练水平。通过综述方法揭示我国田径训练的主要特征、训练存在问题和对策。结果表明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具有专项化、强度大、技术训练与素质训练紧密结合、突出心理训练的实效性、围绕比赛缩短训练周期等主要特征。我国田径运动训练中存在综合化水平低、基础理论薄弱以及后备人才培养脱节等问题 ,必须通过提高教练员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 ,加大科学化训练力度 ,理顺各层次人才培养的关系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运动员社会化的外界环境建设理念进行研究,提出把坚持以运动员为本作为运动队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运动队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协调发展为运动队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对运动员社会化实行统筹兼顾作为运动队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实现运动员可持续发展为运动队建设效果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在2005年世界运动会上,中国健美操在6人项目上首次获得世界冠军,被世界所关注。2006年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即将在中国举行,作为东道主,能否在此次世锦赛上再次夺冠,给中国健美操队提出了考验。基本步伐作为竞技健美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成套动作的艺术编排、完成得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影响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基本步伐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中国健美操竞技水平快速提高的所在及不足,为中国健美操队在今年的世锦赛上再次夺冠,取得更好的成绩寻找契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研究世界田径竞技运动的格局和发展态势,对我国田径竞技运动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速我国田径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我国田径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以竞技体育观念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对目前大、中、小学田径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难。田径竞技技术的革新步伐不断加快,现代田径训练运动负荷定性专项性更加明确。科学技术对田径运动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我国大学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问题进行探讨,了解到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地域布局不合理:全国铺地面较宽,但各地、局部却较少;项目布局不合理:田径项目最多,而有相当多的项目开展学校数量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我国大学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需要考虑的三个方面:1)从我国大学的分布和实力情况来考虑;2)借鉴我国奥运项目布局的经验;3)有利于大学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体育院校术科教研室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体育院校术科教研室评估指标体系,其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体育院校术科教研室评估指标体系一、二、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行了权向量层次分析,结果表明,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在其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经过7所体育院校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院校术科教研室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根据目前体育院校术科教研室的建设现状,从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研究表明: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开展龙舟运动的高校增多;队伍竞争力提升,社会影响力扩大;与港澳台高校龙舟队的交流频繁;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学校领导对龙舟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训练水域匮乏、女子龙舟队发展缓慢、资深教练员缺乏、学训练矛盾等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