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的机遇和挑战,数据的价值也得到了重新的定义。我国现阶段立法重点在于保护个人信息,并未在立法层面上确认数据私权。"信息"与"数据"两个概念单独从个人信息保护层面通用并无大碍,但倘若构建数据私权则存在区分的必要。数据私权不同于现有私权体系中的物权、知识产权、个人信息权。确认数据私权有助于保护个人信息和个人数据,同时对于企业数据的有效保护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数据技术,促进数据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快递收寄实行实名制是必要的,但是,快递实名制同时威胁到个人信息安全,不仅使个人信息保护处于被动地位,也加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引发严重后果。然而,目前的法律保护仍存在归责不明、监管不力、惩罚较轻和维权困难等问题。因此,为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国家除在立法和执法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和必要条件外,还需要规范行业运行。  相似文献   

3.
以大数据、算法、深度学习为特征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们身边,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而人工智能也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了数字化、精准化、场景化的全新路径,从而建立遗产保护智能大数据平台、文化传承智能传播平台及旅游开发智能终端平台。  相似文献   

4.
正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有计算与情感两个分析维度: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给国际传播中的精准传播、精确营销、用户画像、舆论分析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大数据计算出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内容;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深对于国际传播目标用户的了解,使个人化传播成为可能,从而给传播内容"情感赋能",让不同的用户产生独特的情感连接与个人化的情感依赖,给"情感传播"提供策略支持。本研究综合对两个维度和国际传播多元主体  相似文献   

5.
正人工智能赋予传播更多的"情感""情绪"色彩,影响着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与对象国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人工智能能增强我们对于国际受众的认知,从而在国际舆论的引导中占据主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总体趋势是"个人化""拟人化""智慧化"的,随着人工智能从"弱人工智能"阶段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将更知晓人们的偏好,知道哪类媒介话语会产生"共情"效应,知道何种传播能引导人们的想法,哪种场景能激发人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工智能"进入大众视野,无论在学界还是在业界都被广泛讨论。人工智能重塑了信息传播形态,其在国内传播生态中的成功不言而喻,而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将其成功经验移植到国际传播领域,从战术层面自觉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继而影响"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人工智能在对外报道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机器人写稿提升新闻产量,通过智能算法提升传播效果,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加速跨媒介融合等等。具体到采编流程,要增强技术敏感性,努力拥抱人工智能;要在编务会中引入智能辅助系统;同时也要掌握人机协同技能,各尽所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传播人工智能语料库建设越来越成为涉及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建设的重要阵地,语料库建设将为国际传播领域推广机器翻译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语料库应用可有效提高对外传播内容核心竞争力。中国外文局等专业从事多语种对外传播工作的单位多年来积累了历史语料储备优势、语种丰富度优势、新媒体技术转换优势和人工及工作机制保障优势。建设国际传播人工智能语料库应基于中国外文局自身资源建设国际传播平行语料库,联合其他同质近似外宣新闻媒体等建设国际传播比较语料库并集成数据库为机器翻译和智能写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网络隐私权是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出现的新情况,其核心仍然是人的自由与尊严问题。它由过去传统的简单消极隐私权转变为以人格权为主兼具财产性的复合型积极控制权。这是人类追求自由精神的再现。同时也为网络技术侵犯自由领地留下了入口。网络对人虚拟行为的全面记载伴随着个人信息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提升,使个人数字化生存引发愈来愈多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人类文明向数智文明形态演进。人工智能将成为数智文明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深刻变革生产关系,成为未来新型文明形态的新传播主体、场景和范式。人工智能技术标准、规制潜移默化展现中国观,形塑世界观。因此,增强未来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契机,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明传播,引领数智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传播。  相似文献   

10.
常江  罗雅琴 《对外大传播》2023,(4):27-31+53
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重塑国际传播格局和生态的变革性力量,广泛应用于跨境信息采集,以及跨境内容生产、分发和人机交互等环节。在技术、市场和政治三重逻辑的相互嵌套下,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实践深度融合,呈现出传播大规模自动化、公共空间平台化和治理数控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效率与公平、机遇与风险、流动与控制三对矛盾始终存在。据此,应以人文主义为认识论出发点,推动国际传播观念和伦理体系的革新,并以此观照变动中的国际传播实践。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深度伪造、聊天机器人与个性化推荐等人工智能代表性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国际传播进入了智能时代。国际传播中的污名化行为也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了新的趋势与特点。人工智能技术直接提高了假新闻制造的效率,并拓展了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加剧了国际传播环境的恶化。在新冠疫情、美国政治与俄乌冲突方面,国家间的污名化行为更加突出,这表明人工智能在国际传播中的广泛应用可能加剧国家间的不信任与误判,恶化公众间认知。在这种局势下,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提高各国人工智能治理的协作水平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2.
朱鸿军  王涛 《对外大传播》2023,(12):13-16+21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适逢ChatGPT推出一周年之际,通过对过去五年国内人工智能国际传播研究的议题、成果和脉络的系统回顾,发现国内的人工智能国际传播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人工智能中的国际传播与国际传播中的人工智能两大研究主题。其中,前者力图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后者则回归传播研究的本质,力图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应用风险与负面效应的最小化。鉴于已有研究中存在的实用主义偏向、缺乏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等问题,建议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国际传播研究增加人本主义关怀,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背后人的价值、自由、尊严和理性;增加经验和实证类研究,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延续性;尝试更多的跨学科合作,实现叙事和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解释组织中技术引入初期,技术是如何得以存续的。本文将以制度与合法性为视角,结合组织制度扩散研究整合模型中的要素,提出解释框架。研究发现,技术引入组织后,合法性为主导的制度环境和技术与制度的嵌入程度是决定技术在组织中存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组织中个体对技术的接纳程度源于个体卷入组织的程度,而技术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保护规划文本、地方保护条例(办法)以及地方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分析,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方实践进行总结。"历史文化风貌区"较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更丰富内涵与复杂性特征,保护规划过程中应注意识别"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出现的新类型与内部价值要素,在探索和完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前提下,秉承不同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思路,探索差异化的、量体裁衣式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俊 《文化交流》2017,(12):44-47
正自2003年初"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走入全面、整体性的保护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物,也不是人,而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1,(6):20-20
荆喧在《河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一期撰文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对传统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内容和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日益严重。网络著作权保护面临相关网络著作权保护制度缺失、网络著作权保护的平衡原则有待确立以及网络著作权保护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宣布在某些地区实施强制和严格的保护。文件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根据文件精神,到2020年底,中国应该明确定义"红线"。鉴于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安全形势相当严峻,生态"红线"是"底线"和"生命线"。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红线"战略将覆盖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防风固沙效果以及容易发生的水土流失,沙漠化和盐渍化的生态脆弱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一、文化学相关理论概述 (一)文化 对"文化"一词有多种解释,其中<辞海>定义道:"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著名的民族传统体育专家白晋湘教授认为:文化是某一特定民族通过长期的历史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形态以及制度、规约、交往方式、生活习俗、语言、思维方式的总和或复合体.  相似文献   

19.
亲属拒证是出于对亲情伦理的需求和人性的保护,是法律对人权保护的需求。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免于出庭作证"的规定,也可以说是亲属拒证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初步建立,但与我国古代"亲亲相隐"的制度相比,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应借鉴古今中外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加完善我国的亲属拒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以数据、算力与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革命驱动着国际传播范式创新,对未来的国际传播秩序与生态格局带来引领性影响。一方面,在人工智能驱动下,元宇宙成为国际传播的崭新场域,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成为国际传播博弈新筹码,社交机器人成为新型传播主体,拓展人类数字交往的关系及意义,以其为核心的计算宣传成为国际舆论斗争的新武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不断满足人类感官、情感和价值多层次需求,重构大众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秩序,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