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实验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在高校体育康复保健课中,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引入瑜伽内容,并进行为期16周的瑜伽教学和练习,比较分析实验前后身体形态、生理指标和SCL-90心理水平得分等。结果表明,长期瑜伽练习可更好地提高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在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既往病史、膳食与营养、生活规律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探讨通过体育教学干预改善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及心理状况,从而使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益改善,进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实现,旨在使高校体育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为找出体育专业弱势群体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显性或隐性问题,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角度,剖析体育专业弱势群体学生的就业思想、职业准备和职业心理现状,为体育专业弱势群体学生就业问题提供解决的思想和方法,为湖南省体育专业弱势群体研究增添一份思考.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在生理上是弱势群体,心理上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卑感、孤独感、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在认知和行为上有异常表现,残疾人群体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归纳总结残疾人体育文献资料指出未来残疾人体育研究涉及的问题有(1)残疾人竞技体育资源向残疾人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转化机制;(2)以残疾人为对象,培养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3)高校残疾人体育学科建设;(4)残疾人参与体育的心理现状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冬季体育活动现状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身体健康问题日显突出、体育活动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冬季每周锻炼次数和活动场所少等问题;建议建立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服务网络、加大宣传、体育场馆免费向学生开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化的阳光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高校女子健美操课程体系的研究,找出最适合发展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美学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确立一套完整的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使学生通过健美操的学习从身体素质、机体能力、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形体姿态得以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朱少雄 《体育博览》2011,(7X):39-40
高校的大学生处于高考之后与进入社会之前的一段时期,他们在此期间心理系统处于二维结构期,因此高校体育就应更新理念通过强化学生的生理系统,注重生理完善与心理进化的有机统一。对大学生的二维心理与其接触的二元信息建立互动关系,并随之演化,以便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良性干预和引导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他们在高校的学习和健康的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体育活动、心理健康与提高学生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苓 《体育教学》2000,(5):13-13
学生素质,不外乎就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辩证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三个方面的统一。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因此从这一观点来看,发展应包含身、心或生理、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而忽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卫生学研究也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大学城体质与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广州大学城体质与健康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部因素是他们的生理、心理因素,外部因素是各高校开设保健课的教学因素。研究指出,加强广州大学城内校际合作,统一开设针对体质与健康弱势群体学生的选修课程,从而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学生工作视野,观察、了解、分析和研究“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问题和学生素质教育等问题,全面了解他们的健身需求和心理变化。采用文献法、调研法等,经过体育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协同研究,制订了“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育个性化的方案,并进行了教育实验法的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案不仅有助于“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体育技能的掌握,还能及时防范体育教育等带来的负效应,对高校和谐校园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大学(广州师院)16年来的弱势群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体育保健课弱势群体学生组成、心理状态与疏导、教育对策、课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措施、考核与成绩评定的科学化及标准化改革实践、弱势群体学生教学与康复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大学体育保健课教学16年来实施的大胆改革实践与探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可行性建议。主要结论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保健课,应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制计入成绩。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塑造着一个大学形象。本文就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功能和弱势群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推进高校弱势群体素质教育,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国运动员应对量表》,对天津市的68名大学生运动员和64名专业队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运动员和专业队运动员在应对策略上分别以集中解决问题和集中处理情绪的直接应对为主,且在处理情绪维度上大学生运动员和专业队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在集中处理情绪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在遇到应激时,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运动员更加注重对情绪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以当前高校教师健康和学生体质水平呈"并驾齐驱"式下降现状为出发点,以行为学和健康促进的生态学模型为分析视角,探讨影响高校师生健康的生态学因素。结果表明:高校健康促进的外部生态环境较差是影响高校师生健康问题的共同原因,主要表现为外部系统之体育文化张力不够,影响师生体育参与信念的形成与执行;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张力,增加体育基础设施,以"大健康"的视角去统筹和管理学校师生的健康信息和行为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在政策监督、教学实施、评价与反馈等环节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高校体育并没有真正帮助体质弱势学生实现自己的体育教育目标。文章对辽宁省20所大中专院校进行调查,掌握学校针对这部分学生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实现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接受平等的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16.
体质弱势群体的存在由来已久,从2000年之后才逐渐被关注。内蒙古师范大学自2012年正式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体质干预课程,由于体质健康测试的加分机制,受到了我校体质弱势群体的欢迎。本研究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体质弱势群体进行抽样,按学生体质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设定教学目标,而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课外锻炼运动处方,改善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状态;根据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针对性的建立合理且科学的练习模式,通过在心肺功能、肌力、肌耐力、柔软度、肥胖比例、协调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增强体质弱势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运动能力、改善身体形态、消除心理紧张,及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阐述体育运动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内、外健康教育文献报道及体育的特点和功能,对中国农业大学224名大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与体育"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正确认识健康概念,但有近57%的同学对健康教育缺乏完整的理解.认为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在农科大学生中具有紧迫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健康实践活动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现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的内涵和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心理基础和社会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现象是我国校园文化发展的可能性与大学生结群迫切性有机结合的产物,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稳妥地为大学生足球小群体提供更多的竞赛和交流机会。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关系评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得知体育锻炼参与欲望及程度对男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自我评价有着正向的积极影响,对女大学生的作用则没有得到统计学上的证明。指出女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体育锻炼的关注重点,高校体育要注重满足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