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动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复杂,适中强度运动能促进机体免疫机能,但长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却会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提高运动员患病的易感率。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从糖、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以及中医药等方面对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免疫功能的调理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发现通过合理的营养补充及中医药手段,能有效促进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纠正免疫失衡,旨在为运动员在训练后尽快恢复免疫机能提供基本调理思路及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免疫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体坛竞争激烈,教练员、运动员为取得更好的成绩,加大运动训练强度、训练量,导致运动员极易产生运动性免疫抑制。因此介绍运动性免疫抑制的表现及其可能机理,以期为全面认识运动性免疫抑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免疫抑制中胸腺IL-7和TGF-β1应答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琳  郝选明 《体育学刊》2011,18(4):137-140
通过胸腺细胞因子IL-7和TGF-β1及其mRNA进行研究,探讨运动性免疫抑制发生发展过程中胸腺细胞发育的调节机制。将12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6周,每周6次,周日休息,每次30 min。第1周负荷为10 m.min-1,第2周负荷为20 m.min-1,此后每周增加5 m.min-1,至6周时达40 m.min-1。分别于第0、2、4、6周利用ELISA和FQ-RT-PCR技术测相对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 h IL-7和TGF-β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过程中,IL-7和TGF-β1呈现几乎相反的应答性变化:IL-7及mRNA第0周、第2周末运动后明显降低,恢复3 h后升高,呈"V"型应答曲线;第4周末,运动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第6周末,在运动后持续下降。TGF-β1在各周呈现倒"V"型变化,TGF-β1 mRNA对负荷初次应答时运动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其它各周呈倒"V"型变化。以上结果说明运动性免疫抑制发生发展中胸腺IL-7下降和TGF-β1升高可能导致胸腺微环境紊乱,从而影响胸腺细胞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其传染性极强,能够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迅速传播。在此背景下,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尤为重要。长时间或大强度运动锻炼能够造成运动性免疫抑制,使机体在运动后免疫系统功能大幅下降。因此,缓解或避免运动后的免疫抑制对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形成的可能负反馈机制及缓解措施进行综述。研究结果:1)总体而言,中等强度运动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且运动性免疫抑制出现的临界强度约为60%V.O2max强度,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2)运动性免疫抑制形成的负反馈机制包括TCR-P38负反馈机制、MAPK-DUSP负反馈机制、干扰素-STAT1负反馈机制、Foxp3-IL2负反馈机制、低血糖环境-Tregs负反馈机制和CTLA-4-T细胞负反馈机制等。3)缓解运动性免疫抑制值得研究的分子靶点包括DUSP、STAT1、Foxp3、CTLA-4等,且此类分子易受运动、睡眠、饮食等生活行为调节。研究结论:1)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形成可能与免疫系统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关;2)除避免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以外,提高睡眠质量、合理饮食亦能够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5.
1.运动性疲劳开展人类疲劳的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生理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其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一直是世界各国运动生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虽然目前对疲劳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不同时间和不同运动形式产生疲劳的机制是不同的。运动性疲劳是生理疲劳和精神疲劳综合表现。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  相似文献   

6.
长时间运动应激能引起血浆谷氨酰胺的浓度下降并发生短暂免疫抑制,从而增加运动员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和胃肠疾病的发生率.运动员补充谷氨酰胺后,疾病的发生率有所下降,这与谷氨酰胺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密切相关.对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发生和耐力运动后疾病的发生情况作一综述,并探讨了补充谷氨酰胺的作用及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EIMD)会引起肌肉功能的暂时性下降,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或者过度训练,甚至导致运动员运动寿命的结束.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恰当的离心运动训练在导致EIMD的同时比向心运动训练更能促进肌纤维肥大和相应的肌力增长,并且还有典型的"重复训练效应",即EIMD恢复后一段时期内,肌肉重复同样的运动所引起的损伤或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明显减轻.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指导运动员避免或者减轻EIMD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适应的过程或机制.EIMD的诱发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各种假说从本质上可以归纳为机械损伤学说和代谢紊乱学说.但不管是哪种机制诱发了EIMD,众多的实验结果已经证明机体在EIMD过程中发生了深刻的代谢变化,因此从代谢的角度对EIMD进行系统研究将成为此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浅析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几种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适宜运动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具体生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目前认为大强度或大运动量的运动后免疫细胞数量的降低或功能的减退、血浆中儿茶酚胺骤减、皮质醇逐渐增加至峰值、血浆中促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不变或稍增加而抗炎性因子(IL-6、IL-1ra、TNF-ar、IL-10)显著增加、免疫细胞细胞膜表面受体(HR、TLR、IL-2R、CXCR4)及粘附分子表达下调等,均是导致运动性免疫抑制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对骨髓和胸腺细胞具有归巢作用的趋化因子受体CCR9和配体CCL25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中的应答性特征,探讨长期运动影响T细胞发育的调节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5周,每周6次,每天30 min。第1周运动负荷为10 m·min(-1),第2周为20 m·min(-1),此后每周增加5 m·min(-1),至6周时达40 m·min-1。分别于第0、2、4、6周末,利用ELISA技术测定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 h骨髓和胸腺中CCR9和CCL25表达水平。结果:骨髓和胸腺中的CCR9、CCL25呈现几乎相反的应答性变化。结论:随着递增负荷运动的进程,骨髓中的趋化因子受体CCR9和配体CCL25总体水平越来越高,且越来越难以恢复,表明骨髓归巢因子信号需求越来越强;而胸腺CCR9、CCL25总体水平越来越低,越来越难恢复,表明胸腺微环境紊乱程度越来越高。这应是受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影响,T细胞归巢及发育受阻且功能逐步下降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运动疲劳与恢复的生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的运动生理机理进行研究,并讨论如何通过疲劳和恢复过程的研究提高运动能力.目的在于提高恢复过程在运动训练中重要性的认识,把训练和其后的恢复过程统一起来,加速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直拍反胶打法及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研究法,对当今中国最优秀运动员的直拍反胶打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直拍反胶打法的技战术发展特征,构建直拍反胶打法新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把不同直拍反胶打法模式的优势特征相结合将更有利于直拍反胶打法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是建立大学生逃避运动行为的动机模型,并通过调查分析来验证该模型。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管理和行为影响学生的能力感和自主感,而这种低自主支持的社会因子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自我决定动机,从而导致学生低意图参与体育运动,形成逃避运动行为。研究结果支持该模型的成立。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体坛中存在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竞技体育发展不均衡,主流体育文化地区与非主流体育文化地区竞技体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进行社会学分析,并从国家文化外交战略的高度,就中国竞技体育在消除国际竞技体育不均衡发展现象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第 29 届奥运会后的国际竞技体育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从国际竞技体育本身、竞技体育的发展保障以及竞技体育发展带来的效益等角度,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展望.第29届奥运会后各国在竞技体育领域内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主要竞技体育强国的竞技体育竞争实力将会进一步提高;以举国体制为基本理念的竞技体育政策将会在各国陆续出现;奥运会项目可能不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非奥运竞技体育项目将会迎来发展的有利时机;全球金融危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国际竞技体育的步伐,但是体育经济将会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竞技体育训练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体育科技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三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最佳竞技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成熟期,男女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7.59%和97.92%,其中第一、二跳是成功率最高的两个跳次,男子的最好成绩出现在第四和第六跳次,女子的最好成绩则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高达个人最好成绩的98.78%和99.80%,最好成绩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女子跳远和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前三跳的助跑速度和最佳成绩均比后三跳要快、要好,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高校武术院系是武术学术研究的中心.当前,高校武术学术研究的基本特征是:重实验研究,轻人文研究;重竞技武术,轻传统武术;重学术重复,轻学术批评.高校武术学术研究的文化定位应以人文科学研究为主、自然科学研究为辅.构建和谐武术学术生态,需要武术学者的责任感.武术学术评价制度应重视新思想和创造力,和谐武术学术生态的构建需要大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从身体哲学视角出发对武术文化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身体哲学角度来看,人的根本差异性在于人的身体,这是人的本源。身体是武术起源的基础和发展的灵魂,因为武术的产生首先满足的是个体身体的需要。武术的博大精深也从反向证明了身体的差异性。形神统一与身心合一是武术修炼的哲学基础。武术现代化、国际化最终要解决的就是全世界人类身体的不同,武术改革最终要直面的是身体的不同,武术最终是要回归于身体,因为身体是武术发展的永恒终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体育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扩招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布局、布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体育本科专业建设中,办学条件缺乏,难以保证培养质量;课程设置雷同,专业界限模糊;毕业生供求失衡,就业压力逐年加大.未来,应调整体育本科专业结构,合理布局,准确定位,拓展办学思路,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以促进我国高等体育本科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基于CSSCI( 2004 -2006) 的体育学期刊学术规范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了篇均引用文献量、基金论文比、作者地区分布以及作者机构标注4项指标,深入探讨了体育学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性问题,并且按照相应的权重,计算了体育学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量化综合值,从中发现体育学学术期刊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使我国体育学学术期刊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倾向性的结构和量表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构建了居民体育倾向性的理论维度,据此编制了体育倾向性量表。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体育倾向性主要由情感体验、体育态度、主观规范、主观控制感4个因素构成。体育倾向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评定居民体育倾向性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