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略论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思想与健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健商和健商文化新概念的认识,提出了现代社会的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应确立健康教育新理念———健商文化教育,它既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又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提出的实际需求。文章还对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应进行深化改革,加强健商文化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问调查等方法,对课余体育在现代中学体育教育中的意义进行了调查分析。用以了解现代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现状和新的教育理念。以及在现代中学体育教育中加强课余体育的重要意义。本文既阐叙了现代中学体育教育中没有合理、有效地发挥课余体育的作用,又强调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课程的改革在不断更新中。尤为创新的是本文将课余体育对现代中学体育教育改革中的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的教学新理念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一些适用于实际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体育史、学校体育学、现代教育学等基本理论为指导,对我国现代体育思想的内涵和演变进行阐述,分析我国现代体育思想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在关系,提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思路.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要以体育思想理念为基点,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既要从体育的内在价值出发,确立以“健康第一”思想为主导,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为目标,自我实践、自我创新能力教育为核心,不断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和组织形式,营造现代体育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多元化、现代化的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模式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绿色体育理念是现代社会普遍流行的教学理念,它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促进人类全面、和谐发展。文章充分利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绿色体育理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总结了绿色体育理念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关键点,最后提出绿色理念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程新理念与体育学习方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面向21世纪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纲要中确立并提出了一些与以往传统的体育课程完全不同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理念,主要体现为“健康第一”和健康整体现理念、终身体育理念、主体教育理念和人文教育理念等四种基本理念,它们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必然带来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加强体育学习指导,对于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健商(HQ)作为以健康知识和全新理念为基础的综合全面且有利于提高生命质量的新概念,不但符合现代体育的教育理念,又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提出的实际需要.本文通过科学分析健商的内涵、体育教学过程对健商作用以及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健商方面的不足,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商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阐述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方面的整合措施.认为:应从网络硬件建设和教学设计两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健  潘明 《体育与科学》2000,21(6):48-51
课程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预期结果,体育课程目标是各个时期教育思想、价值观念和对体育教育功能认识的反映。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体育课程目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课程理论,探讨了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并据此提出了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面向生活世界的理论构想。在明确了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与高校体育工作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对其培养对策进行了研究,指出:转变体育教育与教学理念、加强学校体育改革的政策和组织支持、建立健全高校课外体育生活辅导制度、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的继续培养和持续开发以及教学骨干队伍年轻化、建立科学的学校体育生活监控和评估体系等应当作为今后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杨明  崔延武 《体育与科学》2011,32(4):110-112,53
虽然孔子离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的不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对现代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仍有启迪作用。孔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学以致用的教学效能,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愉快教育等观点与现代体育教学理念是共通的,因此可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并把其融入现代体育教学理念中去,能促进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体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倡学习有用的体育,体育要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这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是一致的,也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要实现体育教学的生活回归,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避免误区,通过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以及体育学习方式生活化等途径,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源泉,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活体验以及学生的可能生活,拓展课程的教学时空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木桶理论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借鉴和应用。体育教学中也有一些将木桶理论迁移到体育教学的文章以及对木桶理论迁移到体育教学进行反思的探讨。总结这些理论,结合现代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代化理念,本人认为将高校体育教学与木桶理论有机结合对完成新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健康体育教育"是目前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快乐体育则是比较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快乐体育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能享受运动乐趣,是发动每一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文毅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30-531,537
学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而且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其实已经成为现代体育教育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它是身体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现代体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生命教育的理念审视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对教育及学校体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对当前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剖析。研究指出:在学校体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以生命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大学体育教学顺应了教育本质的回归,符合当前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国情。以人为本,树立以"现代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人"的发展的整体教育,符合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走出困境的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16.
创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理论课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集中传授大量有关体育与社会、体育保健、体育人文、运动常识等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知识;有效地改变大学生淡漠的体育观念和意识,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体育文化素养.但纵观以往高校体育改革,多注重技术教学而忽视体育理论教学改革.为此,研究结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创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构想,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杭州大学体育系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其它高师体育院系的改革尝试为比较对象,以德国和日本的体育教育模式为参照标准,通过综合评价和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继而对我国高师体育院系体育实践教学与训练的改革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和探索。本文研究认为:社会上陈旧的观念和落后的体育意识是阻碍体育院系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样。因场地器材的不足,使得体育院系体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受限制。在这方面学生要求改革的呼声更甚于教师。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学校体育的发展遇到的瓶颈,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大学体育教育理念进行了研究,发现美国大学体育不仅有着浓厚的传统和多重目的性的教育价值,而且还具有卓越的竞技水平,同中国理解为单纯德、智、体中的体育有区别,美国的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紧密联系着的。革新大学体育发展理念,促进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有机融合,是解决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与归纳等研究方法,解读学校智慧体育教学的概念,介绍智慧体育教学的案例,从更加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易形成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能够有效降低教学过程中意外事故发生概率4个方面分析了学校智慧体育教学发展的优势,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详细论述了学校智慧体育教学发展的困境。最后通过基础支撑路径、动力加速路径、监督实施路径和激励奖惩路径4个维度提出学校智慧体育教学发展的路径建设方案,旨在为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促进智慧体育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近代体育教育的演进来看,清末至五四时期的西方教会大学起到了显著的开创和示范作用,从而对中国近代大学体育教育、乃至整个大学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体育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体育比赛、体育社团及场馆建设、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考察以圣约翰大学为代表的西方教会大学对中国体育教育事业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