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对学习的对象有了浓厚的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激情,从内在需求上产生一种积极的,自我认同的情感态度,才会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探寻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能力,使自身得到发展提高。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本身的知识魅力,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悬念,总是能使人怀着积极、乐观、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从学生特征和心理着手,创设富有悬念、矛盾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只有创设富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才能紧扣数学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设置悬念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如果把悬念设置在上课伊始,能激发学生急于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  相似文献   

3.
从十年教学、研究的实践来看,好的“新课引入”能使学生头脑清醒、耳聪目明、兴趣盎然地保持持久的求知欲望,若开门见山,直率点题,会达到目的明确,任务清楚,增强学习责任感;若巧设悬念,玄疑责难,能疑中开拓,难中悟理;若以趣导学,既活跃了气氛,又促进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师通过方法的改进,巧设悬念,挑起冲突,组织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吴保恩 《科教文汇》2011,(12):103-103,113
本文在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教师的感染力、巧设悬念、开展课外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化学实验等方面入手探讨中职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在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时教师要做到“机智”,在课堂教学准备过程中能多方面考虑,设计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巧用诗词、成语,介绍趣闻、趣事,采用演示实验,进行案例分析,联系感性知识。实施课堂游戏,巧设学习悬念等手段均能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时教师要做到"机智",在课堂教学准备过程中能多方面考虑,设计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巧用诗词、成语,介绍趣闻、趣事,采用演示实验,进行案例分析,联系感性知识,实施课堂游戏,巧设学习悬念等手段均能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巧设课始导语,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关键处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后,中学美术主要以美术欣赏为主,我们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上好美术欣赏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明确美术欣赏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巧设悬念,采取恰当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  相似文献   

11.
正悬念是欣赏戏剧、电影或其它文艺作品时,对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它本身是一种心理现象,可以唤起人们的注意,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情感的驱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我们如果有的放矢地创设一系列悬念,必定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力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一、构置情境,引发悬念在讲新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悬念情境。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比如讲"余数的  相似文献   

12.
蒋开佳 《科教文汇》2008,(36):110-110
本文针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问题,着重从四方面进行论述:一、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习兴趣;二、设计教学悬念,激发学习欲望;三、引入有效竞争,提高学习信心;四、品尝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的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渴望解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本文以《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在各个教学环节设置悬念,使学生不断产生新鲜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进而  相似文献   

14.
宋新爱 《科教文汇》2008,(16):64-64
新课课要求我们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一定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作为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素材,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良好的感性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1)、巧设生活情境,以境生情;(2)、巧设问题情境,以境促思;(3)、巧设游戏情境,以境生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巧设情境,就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数学课堂教学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新课程就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就会"动"起来,数学课堂就会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的核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的核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的核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杜希军 《科教文汇》2009,(34):185-185
巧设导言,激发学习兴趣:多种渠道,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手段,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常瑞娜 《科教文汇》2011,(32):62-6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本文根据以往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的导入类型进行了总结,主要有开门见山,触及重点;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创设情境,引发共鸣;巧设悬念,精力集中;趣味导入,寓教于乐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