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百果园学院作为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在试点单位的选取与定位、探索双主体办学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共同推进一体化的招生与招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标准、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确立校企双方在教学管理中的责任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条件成熟,将通过开设百果园连锁学院,将该项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广至全国其他高职院校。  相似文献   

2.
毛少华 《成人教育》2021,41(1):65-70
目前,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专业全面推广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仍面临校企招生招工协同性问题、标准体系对接不畅、双导师团队选拔考核问题、校企教学资源共享度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和校企共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校企双主体协同弹性招工招生,企校对接共建人才标准体系,探索“双师”选拔考核机制,畅通校企教学资源共享渠道,创新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双主体协同管理育人等策略,为校企合作培养匹配企业需求的综合型高素质实用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的内涵与特点,通过建立"政府引导、主体双元、校企协同"的现代学徒制合作育人机制,构建招生招工一体化"三站互动分段轮换"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学徒"双身份"的招生招工制度,实施"三站互动 分段轮换"的人才培养流程实践,开展国际标准的多方全过程学业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获得社会及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4.
将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学徒制与我国国情、现行教育制度等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建立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以政府统筹和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高职烹饪专业通过校企联合招生、工学结合培养、校企双导师制、校企融通考评等方式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校企"双主体"育人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其中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育人的两个主体,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两个实体。在当前形势下,政策引导、利益驱动、本质使然、发展需求等条件的引导下,根据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目标性、灵活性、规范性和终身性的特点,在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中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课程开发、人才评价等方面,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探索,在办学体制机制、教学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按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已有专业优势,以校企共同育人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按照"二双""六共""一交替""一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探索并实践了现代学徒制,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实施了工学交替、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完善了人才培养制度与标准,建立了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广现代学徒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基础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探索与研究,从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和全面改革考核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对高职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是新发展背景下人才结构的新类型,其人才培养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实然、人才结构均衡化发展的核心应然、技能型社会体系构建的价值本然、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现实必然。面对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培养标准与组织架构亟待明晰、校企合作与育人资源匹配不畅、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对接矛盾、培养方式与路径选择不明确等问题,建议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在实践中开展阶段性评价并形成标准方案;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实行深度融合的现场工程师学院培养模式;完善招生培养一体化体系,发挥和强化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的职责;坚持大职教观的培育理念,在职业教育体系视阈下创新工程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探索符合本校特点的现代学徒制,是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标。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以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与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典型项目或任务学习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学习形式,以教师与师傅的深入指导为导师支撑,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  相似文献   

10.
以轨道交通信号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招生招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建立具有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五个方面阐述了轨道交通信号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经验和创新点,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订单式"培养:即高职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要,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根据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在校企合作机制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构建了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双赢的目标,建立了一种良性、稳定、可持续的合作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岗位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制度。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整体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现有的招生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招生要求,政府、学校、企业需要共同探讨一套符合现代学徒制"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招生模式。文章首先探索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在学徒制试点招生方案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义务;其次通过对试点专业校企联合招生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有效地实现学徒的双重身份;最后从学徒制试点在经费筹措、实训设备、师资配备等成本投入和分担机制方面进行研究,确保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招生是现代学徒制开展的重要内容,当前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受内外因素制约存在一系列问题与障碍。在分析现代学徒制招生特点和存在问题基础上,从下放招生自主权、建立多元录取机制、发挥第三方机构纽带作用、探索大类招生制度和弹性学制等角度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5.
长春轨道交通集团公司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共同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一是集团招工与学校招生同步。在学校招生的同时,集团进行招工面试,合格者既是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集团的预备员工。二是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集团企业师傅“双导师”共同承担。学校导师承担理论教学,企业导师主要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强化岗位技能训练。三是企业岗位标准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需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围绕"双主体"育人,在人才培养方案、项目课程实施、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初步实践研究,有效提升了数控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为推进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依次递进的规律,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构建"3*(0.5+0.5)"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完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落实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应然表现为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拥有校企共建共享的教师队伍。针对现代学徒制实施中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行业企业的参与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师资队伍的匹配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实然困境,应从求新、求真、求实三条途径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即转变思想观念和创新思维方式,政府规范引导和行业协调参与,学校和企业扎扎实实地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整体部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召开后出台的第一个制度性配套文件,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要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坚持政府统筹、合作共赢、因地制宜、系统设计原则,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高职院校招生与企业用工相互关联。为克服校企各行其事,招生、招工不协调的问题,应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招生招工宣传、合作培养、就业保障等方面全面协作,促进形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互动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