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陆方言里,语气词"唦"有两个读音唦1[(S)ε44]和唦2[(S)ε51],它们分别用在一定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语气意义.语气词"唦"在全国分布的范围非常广,但还没有进入北京话,它是南方方言里比较典型的一个语气词.其类型学意义在于"唦"在不同的方言里声母和韵母的区别,反映了汉字在记录语气词方面具有语音上的模糊性特点."唦"在不同的方言里用不同的汉字来记录,说明汉语语气词词形写法的不固定性.同一语气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地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同'义副词要通过细致的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此,站在比较的视角上才能更准确地解释,应用这些副词.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表重复义的副词"还、也、又、再"的区别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宁武方言中的助词"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武方言助词"哩"具有北京话中"了"、"呢"、"啊"等词的主要功能,但与它们又不完全相同。文章分析了宁武方言助词"哩"的几种用法。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提供隋树森先生的分析是:"‘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后加式动词,即带有后缀的动词.德州方言里的后加式动词,与北京话相比十分丰富,不少单音节动词能够带上后缀构成新的双音节后加式的合成词,以适应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趋势,同时也增加了单用单音词所不能表达的某些附加意义.本文以比较的方式对德州方言里的后加式动词以及构成这些动词的后缀,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讨论,并列举了大量的有关例句.  相似文献   

6.
德州方言的"在、逮、从"用法比较复杂.通常认为三者大致相当于北京话里的"在",主要有动词和介词的用法.但它们相互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别.本文首先描写"在、逮、从"各自的语法特点,进而讨论三者相互间的区别.同时提出新的认识,即"逮"是"在"的词汇变体,"从"是因介词"逮、从"混用而导致出现替代"在"作动词或介词的新派年轻人的"误说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语音格局理念的指导下,以内蒙古敖汉方言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通过实验语音学软件Praat对敖汉方言的声调格局、元音格局和辅音格局进行声学实验分析,从而展示敖汉方言的语音状况。并将敖汉方言语音格局与北京话语音格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敖汉方言语音格局与北京话语音格局的分布大体一致,因此进一步确定敖汉方言应归属北京官话。但敖汉方言与北京话语言格局在具体分布略有不同,声调格局上,敖汉方言声调与北京话声调的调型走向一致,只是调值略低;元音格局上,敖汉方言元音舌位较高;辅音格局上,只有辅音[f]在擦音格局中的位置与北京话区别较大。  相似文献   

8.
释"牿"     
刘艳丽 《现代语文》2006,(8):122-123
<说文·二上·牛部>:"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1]<说文解字注>中说:"<费誓>:‘今为淫舍牿牛马.'大小徐本皆无‘淫舍'二字,今刊本妄增之.此许偶遗二字,非必许所据<尚书>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获穽伤牛马,若牛马在牢中,获穽安得伤之?<周易>:‘僮牛之牿.'许及九家作告,郑作梏.刘、陆作角,不训牢也."[2]  相似文献   

9.
"焉"与"之"辨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别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10.
近读<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李耕拓先生的大作<"行""火"与"伍">,获益良多.李先生认为:行,"古代兵制","‘同行十二年'意即在同一个行里生活、战斗了多年.它与上文的‘火'相对应.因此,将它释读为‘行(xing)军打仗'是错误的".此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5.
16.
17.
"错"与"读"     
有些汉字意味极长:"错"与"读"即是. 先说"错",错明明是一种糟糕,但"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个了"金"字! 邪了!难道"错"真的有金子般的价格? 细细地想想,还真的是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18.
依愚见,没有丰厚的学养而花大力气研究“教法”,好比习武之人内功不行便练花拳绣腿。古代青楼女子愈是搔首弄姿、忸怩作态愈显浅薄恶心;而才女既出,娴淑端庄,气质逼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庄子.天地第十二》批评奇技淫巧:“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沉迷于“教法”者,当作何感想?  相似文献   

19.
20.
张国清 《初中生》2003,(21):5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