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山东大学将"机器人"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生社团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文章提出机器人技术适合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将专业社团与通识教育结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师制专业社团新模式。并论述了导师制专业社团的意义及建设方案。与通识教育结合的导师制专业社团既能奠定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又能在课余时间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作用,这种模式必将成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通识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核心途径。就通识课程概念的界定、通识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及通识课程的改革思路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末高校通识教育思想引入我国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开展教学改革.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进行通识教育探索。但是通识教育不仅仅是课程的开设,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识教育不仅要传授相应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要培养学生通达识事理的自觉。作为通识课程,《中国文化史》的教学更应在传授学生文化史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研究文化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当今社会的文化现象.把握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4.
分析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通识教育面临的问题,指出应结合教学环境,开发通识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通识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夏杉 《当代教育论坛》2006,(16):112-113
当前,随着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大学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各大学把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结合起来,积极推行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通识教育。加强大学生通识教育是我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与实践。一、通识教育的概念与内涵所谓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起自西方,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以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熏陶,凸现人格完善与修养提高为主要特征。它与专业教育相对,是一种关于人生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在美国,通识教育亦称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通识教育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受到学界的青睐和推崇。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两者的定义和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通识教育的目标之一即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可以通过外语通识教育来实现的,并论证了在外语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于中西方教育背景和教育体制的不同,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和实施也各不相同。中国学生在入大学前受到的通识教育相对较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开展大学数学通识教育要结合我国实际及数学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多角度地进行,以挖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出发点,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培养目标,培养人的健全人格与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8.
胡萍 《惠州学院学报》2009,29(5):102-105
通识教育已成为众多高校探索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藉此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交际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急需提高的综合素质之一,在通识教育中的培养普遍较为缺乏。文章通过建立良好的通识教育机制,在通识教育中设置交际能力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大学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各大学把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结合起来,积极推行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通识教育。加强大学生通识教育是我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途径。由于通识教育课程多是基础性的,普适性的内容,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本文结合近年来对文科类本科生开设《化学与人类文明》课程的一些教学实践,分析探讨通识教育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提出一些改进的基本措施和做法,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在课堂上采取积极有效的互动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能自觉采用批判性的,开放的思维精神和多样灵活的思考方式去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关注人的培养,强调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首先要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加强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使文理通融,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通识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还能有效开展文化教育,贯通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湄 《英语广场》2023,(20):100-103
英语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要探索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理论及方法,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通识教育相融合,创新听力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奠定基本语言能力、通识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本文分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因素,探讨将通识教育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进行融合的方式,并探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正日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通识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着教务管理上的松散性、教师开课的随意性、学生选课的趣味性等诸多不足与值得探讨的问题。应当充分认识大学加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努力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和加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应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注意统筹安排,加强管理;大力培育精品课程,形成特色。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基础素质的责任,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当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有效性与其预期目标有很大偏差,主要源于通识教育目标模糊、评价制度不健全、应试教育的惯性以及师资队伍素质薄弱。提高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有效性的措施有:构建高职通识教育目标体系,构建通识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专兼结合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立通识教育教学资源库。  相似文献   

15.
胡萍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1):116-117
交际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急需提高的综合素质之一,在通识教育中的培养却普遍较为缺乏。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符合通识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符合通识教育"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且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其教育发展的充分缘由。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寻找一种合理可行的实施途径是现代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培养的核心问题,结合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发现通识教育这种非专业性的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实现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将通识教育作为科技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既是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需要,也是科技素质教育实践的一种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7.
从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含义入手,阐述台湾通识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同时还讨论大陆高校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并结合通识教育给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始通识教育改革实践的两所大学。北京大学以元培学院作为通识教育试验点进行小步探索,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做推进,是改革代价较小、比较稳妥的一种选择。复旦大学全面推进的方式为通识教育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和氛围,让处于其中的师生更容易理解通识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重视通识教育。复旦学院的建立为通识教育提供了组织基础,利于开展多方合作,更易得到专业院系的支持。北大和复旦的两种模式各有千秋,笔者从通识课程设置、教师资源、学生管理、住宿制度四个方面比较了两所学校通识教育培养的特点。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通识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如通识课程挑战度、学生投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等,以期能为通识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现代通识教育模式,针对燕山大学校级公共选修课基因与健康课k程教学与改革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课程考核等方面,突出对学生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的培养,旨在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更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完成全面育人的根本任务,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其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论述了通识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关系,重点介绍了通识教育在我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具体应用探索,明确了通识教育应该贯穿、融合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为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