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智能社会竞争对人才的需求.文章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下,基于项目导向开展中学阶段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以实现培养适应智能时代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目的,为中学阶段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智能教学、智能管理、智能评估等,对传统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人工智能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要求高校教师在人工智能视域下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由教学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能力构成。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正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关注课堂教学向关注学校教育全过程转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如何认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更好的教育发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改革与创新,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教育素养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提升人工智能教育水平、培养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关键。结合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重构人工智能教师培训体系,促进人工智能教师可持续专业发展的建议:更新教育理念,重构培训目标;打造智能环境,支撑精准培训;注重培训分级,创新培训方法;加强效果评价,提升培训效益。  相似文献   

4.
基于STEAM教育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是新时代培养人才核心素养的新途径。文章聚焦于STEAM教育的核心特征,深挖STEAM教育融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融合视角、项目视点、人文视域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STEAM教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模式。最后,文章在“机器会思考吗”一课中进行了基于STEAM教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模式的应用。将STEAM教育融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有助于改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偏航问题,助力培养智能时代的人才,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对国外典型国家人工智能教育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面,应用模式有智能导师系统、个性化学习、精准诊断、辍学预测工具、教师分配自动化、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等;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例如在线课程、开设通识类课程、设置更多的研究生培养人数等),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知识的普及和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文章以此为鉴,得到启示,提出了加快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关注法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司法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卓越法治人才的供给,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仍然有其重要的作用,但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加以革新。在智能司法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需要格外重视法律思维训练的强化、类案技术的习得、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知识的获取、职业伦理和技术伦理的养成。同时,智能司法的发展,也有助于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杨辉  徐倩 《上海教育》2023,(13):44-45
<正>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个性化成长评价。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教育评价”已然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推动力,这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无限可能。上海中学历经三年,推进了新一轮“智慧校园”信息系统建设,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评价。近日,上海中学以一场主题为“智能时代的学生个性化成长评价”校内论坛,  相似文献   

8.
将人工智能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对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普及全民智能教育、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接着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我国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现状,然后总结了国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框架,以期为促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和深入。师范生作为教师的后备力量,其智能教育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从师范生现阶段“学习者”与未来“从教者”双重身份的视角,对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构建了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框架。该文通过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剖析目前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创设智能教育应用校园场景、增设人工智能公共必修课程、构建U-G-S-E“三习”育人模式、开展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校本普及系列活动四个层面提出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培养路径,以期为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培养的落地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9,(4):12-18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教育融入教育现代化建设,K-12人工智能教育的意义在于应用智能,培养学生的智慧。文章从K-12人工智能教育目标出发,探讨学生的智慧生成之路:以科学、技术与工程为基石,以编程能力为桥梁,培养学生的智能素养,生成智慧;以智慧的培养为目标,提出整体架构、螺旋上升式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人工智能的学科特点与技术特点提出体验感知式情境教学与学科整合式项目教学的策略。最后,以K-12人工智能的逻辑思考分析K-12人工智能教材,以期促进K-12人工智能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开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持续关注,以GPT-4为代表的大模型被认为已初具通用人工智能的雏形。智能技术链式突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与风险性引发社会对教育系统变革的普遍担忧,迫使人们对人才定位、教育诚信、核心素养、科技伦理与技术治理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新一代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将全面引发教育观的改变,包括众创共享的知识观、智联建构的学习观、融通开放的课程观与人机协同的教学观等。应对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持续渗透,学校应着力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智能时代的学习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拥抱智能技术,发展人机协同教学的能力;开展学校人工智能社会实验,营造智能时代教育教学环境。只有不断提升师生智能时代的生存力与适应力,并持续优化学习环境的联通性与智能性,才能规范而有序地推动学校高质量且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能够弥合智能技术生产与教育应用的线性两分割裂状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场域意向性之间的互通与平衡,有效规避与控制智能技术异化教育的风险。通过对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进行价值透视,结合芬伯格的次级工具化理论对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通过“系统化、中介化、职业化和主动性”四个环节的作用,能够逐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域中完成社会化改造。基于此,在未来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发展中,应健全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试点机制,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伦理框架,保证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全过程受控,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治理循环圈,进而推进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负责任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为加速科技创新,法国于2018年和2021年先后颁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基于对全球科技创新格局主导机制的理性认知、法国科学研究优势的科学判断及增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法国将高等教育作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主要推动者,同时赋予高等教育加快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劳动力,构建灵活开放的人工智能研究生态系统的时代使命。在该使命的驱动下,法国加快改革高等教育的具体行动路径为:增设人工智能相关学位的授予名额,增加人工智能人才的供给;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教师服务体系;聚焦课程教学,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创新组织机制,提升人工智能研究效益。人工智能时代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动向体现出坚持国家统筹规划、强调交叉融合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秉持合作共赢的人工智能研究理念及搭建高效普惠的服务体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9,(12):21-27
文章首先从日本人工智能产业的相关背景入手,梳理了日本人工智能国家政策相关的主要内容,从日本人工智能战略和人才培养两方面入手,总结了日本人工智能战略关注的五大核心和四个战略目标,并对人才培养政策和培养规模进行了分析。随后,文章具体分析了日本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归纳出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包括初中等教育贯彻编程教育、强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社会职业教育的多领域合作。最后,文章综合分析了日本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口结构危机、培养模式单一、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再教育壁垒多个内容,以期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和实施,对培养适应智能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设计应遵循"注重对人工智能领域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强调不同主题内容间的横向联系""有区分度和进阶性"的基本原则。从基本原则出发设计的课程案例,可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范例参考与设计思路,从而加快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进学校、编程教育进课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型提升人工智能教学效果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使命。文章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核心,以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为两翼,以项目学习为主线,对知识建构、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三者的特征和关系进行梳理,将知识建构理论与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构建了“知识建构、STEM、创客”三位一体教学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该模型在中小学和高校人工智能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实践,发现其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思维、编程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能促进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推动人工智能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教育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如何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满足市场要求、具有技术素养的人才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关键。美国凭借着其在人工智能的先发优势,已形成以政府投资为支撑、以青少年教育为基础、以高等院校为基地、以线上教育为辅助、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的完整人工智能教育体系。通过政府投资、教育改革、产学研合作、遏制他国发展等手段试图扩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在完整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背后,隐藏着美国试图推动人工智能战略的计划、解决国内AI人才缺失问题的决心、谋求国际技术霸权的野心和寻找意识形态宣传新工具的努力。但同时,如何应对技术带来的未知风险、逐渐扩大的数字鸿沟、人才吸引力持续下降、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等问题也是美国政府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势必应对的挑战。中国应借鉴美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经验,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技术给传统自动化专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现有自动化专业人才对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相对不足,培养新型智能自动化技术人才迫在眉睫.基于自动化科学前沿理论和技术发展的需求,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下工业智能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与整体素质的要求,紧密结合地方高校办学特色与区域自动化产业在智能技术与系统领域的协同发展趋势,通过对核心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等环节的综合改革,培养兼备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型智能自动化技术人才,提高智能化时代下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新工科建设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使教育教学形态发生革命性变革,传统教师角色因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受到冲击,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成为制约智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教师角色焦虑的概念界定,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的具体表征为:知识飞速更新与教师自身发展滞缓引发的专业素养焦虑,智能教育场域的无界化与教师谋求稳定引发的职业前景焦虑,智能教育期望与教师主体诉求冲突引发的伦理焦虑.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的纾解路径:一是厘清智能教育场域下教师的知识诉求,构建校本化教师信息素养培育体系;二是建构教师技术领导者身份,坚守教师在智能教育场域中的职业优势;三是精确诊断与满足教师的智能教育诉求,关注基于证据的焦虑消解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在政策引领与新技术加持的双重驱动下曲折发展。通过文献计量法,总结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五个主题: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体系研究,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演变研究,人工智能个性化学习实证研究,智能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面临着赋能人才培养、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机遇,同时面临伦理道德风险、教育人文缺失、数据安全隐患、理论供给不足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四个方向与主题:一是重申人文主义教育方法,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二是大力推进智能技术和相关学习理论的研究,攻克未来教育可能面临的难题;三是积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方位重塑教育过程;四是确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集体公约,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