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广播电视语体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广播电视语体研究的几点思考吴为章关于广播电视语言运用的探讨,可以说几乎是与人民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同步的。我们认为,广播电视语言的研究可以区分为高低两个层次:高层次的研究是把广播电视语言现象看作一个独立的功能语体系统,对它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个语体学的...  相似文献   

2.
口头语体? 人们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语体定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广播电视语言属于口头语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广播电视语言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传播技术创造语境、面对广大的个别听众而又无及时反馈的有备性谈话语体。”这里所说的:“谈话语体”是与“书卷语体”相对立的、与口语“相适应”的一种语体①,论者抓住了广播电视语言区别于其他语体的最根本的特征,这就是使用电子传播工具,面对着广大受众而做的有备的谈话。 的确,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无论是播音员的“播”,还是主持人的“说”,其实质都是对着那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播语体、电视语体两大分类为纲,以系统研究和专题研究为目,回顾广播电视语体半个世纪的研究历史,梳理该领域的学术发展脉络,总结之前的研究成果,以利于广播电视语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语言是遵循广播电视规律的传播手段,也是广播电视语境制约下的语体现象。经过多年的改革,我们广播电视的语境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一成不变地沿用旧有的语体形式,就显得不太适宜。我们的传播手段也就因此而受到了一些局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努力寻觅广播电视多种语体的传播规律,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关于广播电视语体研究的几点思考(续)吴为章(接上期)2.2汲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方面(一)信息传递模式和信息理论的借鉴。作为大众传播形式之一的广播电视与信息科学有着不解之缘。在创建广播电视语体的讨论中,人们常常会引用1949年香农·韦弗的“直线-单向...  相似文献   

6.
现在人们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语体定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广播电视语言属于口头语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广播电视语言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传播技术创造语境、面对广大的个别听众而又无及时反馈的有备性谈话语体。”  相似文献   

7.
有的专家认为广播电视语言实质上是书面标准语或文学语言的口说形式,即内容是标准语,其形式是口头传达,广播电视的新闻联播节目确乎如此;还有的专家认为广播电视语言不属于一个独立语体,而是各种书面语体的不同应用;有的专家则认为它是一种混合语体。北京大学教授林焘先生曾经讲过广播电视语言是一种规范化的口语。有的专家则提议,设立一个零度坐标,偏向口语多一些的就是口语语体,偏向书面语多一些的就是书面语语体。广播电视语言,属于通过话筒———发射和收音机或电视机———传送和接收的一种话语,它不同于书面语的朗读,也不同于一般的随…  相似文献   

8.
英语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语体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新闻传播的载体,广播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虽同属于新闻文体,但由于传播媒介方式的不同,它们在语体上既存在共同特点也表现出不同差异.本文基于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的真实语料,从受众群和传播学视角,考察英语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语言在语体特征上的异同,并着重分析其在词汇、句式语法和语篇结构层面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营口的广播电视事业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诞生,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成长,在新世纪实现了新的跨越、展示了新的风采。2001年12月,营口广播电视事业进行体制改革,成立广播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自诞生那天起,便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传媒,肩负着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然而,广播、电视在充分履行舆论监督职能的同时,也在自觉接受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受众以及其他舆论工具的监督,广播电视节目监评便是其主要形式之一。一、广播电视节目监评的现状广播电视发展力度不断加大,节目越来越多,影响愈来越广,与此同时,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因此,各级宣传主管部门和广播电视部门加强对广播电视节日的监督和评议工作,不仅中宣部对新闻传媒的管理、监督和引导力度日益加大,各省、市、自治区的宣传部门基本上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毕一鸣 《视听界》2013,(5):53-56
近几年,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和三网融合的加速推进,广电媒体与网络媒体日益融合,呈现出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如开放性、平等性、匿名性、交互性等,使新媒体语境出现了与传统媒介语境不同的特点。在新的媒介环境中,不仅仅是主持人节目,所有的节目形态都会受到这种传播语境的影响,产生适应性的变化。主持人的话语方式也就是在这种语境下促成的变化,它符合“语境制约语体,语体适应语境”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信息     
河南省新闻学会召开的第三次新闻学优秀论著评选活动,去年12月6日在郑州结束,共评出优秀论著(文)12篇。其中陈锐的《多功能、舆论监督与新闻改革》杨诚勇的《广播电视语体的修辞特征》,肖竹乔的《广播电视评论的地位与特征》均先期在本刊发表过。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自1940年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以来,迄今走过了60多年的路程;新中国的电视事业自1958年诞生迄今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半个世纪在日寸间的长河中弹指一瞬,当年风华正茂的事业开创者们和最早几代从业者们如今大都年事已高.他们亲历了人民广播电视事业的开创、成长、发展、改革历程,他们曾竭尽心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有丰富的广播电视工作经验,他们对自己的广播电视生涯有着深切感悟。 为迎接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65周年,为配合全国新闻界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教育,本刊编辑部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文化战略事业委员会共同策划、编辑了“我半个世纪的广播电视生涯片断”系列文章若干篇,本刊自2004年第5期起陆续刊登。老广播电视工作者们的经历、经验和体悟定能给新时代的读者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的诞生有赖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随着电子管向晶体管再向集成电路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也得以不断完善:效果更好,更加廉价,拥有更多的用户群。然而.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诞生了区别于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的“第四媒体”,随后又诞生了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中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伴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受观众的欢迎,所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显得格外重要,是广播电视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乔羽 《声屏世界》2016,(2):33-34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魅力在于口语表达。在过去,主持人的语体特征体现在“以文为本”,重视表达的逻辑性、文采性,形成一种规范化、理想化的口语。随着近年来电视节目越来越贴近受众生活,如今已形成“以语为本”的口语语体特征。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吴洪林在《主持艺术》一书中阐释过这一概念,“主持人口语语体是为适应表达目的与人物的需要,在节目中对语言的使用有着特定的要求而形成一种当众播讲的语体。”由此可见,主持人口语语体既不同于“书面语言”,又不同于“随意的口语表达”,是一种专属于主持人表达的特殊化语体。  相似文献   

17.
人们盼望已久的《中国广播电视学》一书,已在印制之中,不久可以同读者见面了。这不仅是广播电视研究界的盛事,也是整个广播电视界的盛事。广播电视,在它诞生的初期,理论也就萌芽了,只是几十年中波波折折,缺乏良好的发育成长的环境,直到最近10年,春风雨露,才使它逐渐地繁茂起来。这10年学术上  相似文献   

18.
对上海郊县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合一”趋势的探究钱明,施心超,罗成德一场空前的广播电视空中大战席卷上海、席卷全国。东方电台、东方电视台的诞生,上海电台8个系列台的形成,引入了竞争机制,带来了上海广播电视事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在市级广播电视趋于“分”的形势...  相似文献   

19.
王丽文 《视听界》2001,(6):55-55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的崛起和因特网的出现,受从的收视心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受众对传播者的要求越来越高。50年代末,江苏电视台诞生之始,电视节目的播出量和覆盖范围非常小,一周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2月27日,我国第一家省级广播电视现代媒体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正式诞生。它的诞生,是我国广播电视深化改革的成果,更是我国广播影视“体制创新”、实行集团化运作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