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社会转型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高等教育得以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竞争,承担着培养人才任务的各高校纷纷采取不同形式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调整,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否真正为教师所理解和接纳,切实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现实状况如何?怎样才能将评价科学的、恰当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走进一所小学进行观察和研究。以下是三个课堂实录片段,据此对课堂教学中评价存在的现状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课程理论是以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为基础产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理论家小威廉姆E.多尔。他运用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在借鉴皮亚杰的生物学观、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等自然科学思想的基础上,批判和继承了现代课程理念,提出了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严密性(rigorous)等4R标准,形成了全新的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给体育院校课程建设以诸多启示:(1)课程与教学:应该由二元对立走向相互融合;(2)师生关系:应该由权威服从走向平等对话;(3)课程设置:应该由分科课程走向综合课程;(4)课程内容:应该由注重知识本身走向注重社会需求;(5)课程评价:应该由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否真正为教师所理解和接纳,切实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现实状况如何?怎样才能将评价科学的、恰当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走进一所小学进行观察和研究。以下是三个课堂实录片段,据此对课堂教学中评价存在的现状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5.
1.谈话导入,由美术课引向语文课。上课伊始,教师自然地与学生谈话:“美术课上,老师介绍了《清明上河图》,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运用美术知识,从画家的构图、运笔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谈了对这幅图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了该画的绢本临摹图,由美术课引向语文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请同学们读课文,结合图画,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应对职业倦怠,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给教师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还要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自觉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的提出应对方式是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以及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教师压力应对策略是指教师面对由工作引起的诸多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它包括认知的和行为的改变以及情绪的调整等一系列应对努力,诸如直接采取行动、寻求支持、表达无助和怨恨等等。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调整并改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探讨体育锻炼对中小学教师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人际关系的影响效果。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中小学教师的积极主观体验、完善中小学教师的积极人格特质并调节中小学教师的积极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归纳逻辑分析法,对阳光体育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认为,阳光体育与素质教育都具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特征。为确保阳光体育扎实有效地开展,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其次,应该改进学生评价体系,由"学习第一"向"健康第一"转变;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督导检查力度,保证整个活动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实效。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特征是: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重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体现;注重基础.兼顾差异性;加强联系实践;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增强实用感;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