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淋洗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效途径。利用土柱模拟淋洗试验,通过设置3个浓度(0,0.2%、0.4%)和3种钙盐(CaCl2、Ca(NO3)2、Ca(Ac)2),研究添加钙盐对重金属Cd、Zn、Cu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筛选合适的钙盐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试验结果表明,对Cd淋出影响表现为同一浓度的钙盐淋洗效果依次为:CaCl2>Ca(NO3)2>Ca(Ac)2。0.2%CaCl2淋洗效果优于0.4%CaCl2,淋洗率分别是对照的2.79和2.2倍。对Zn和Cu而言,当钙盐浓度为0.2%时,淋出效果表现为:CaCl2>Ca(NO3)2>Ca(Ac)2,而浓度为0.4%时,则是Ca(NO3)2>CaCl  相似文献   

2.
通常认为铜离子呈蓝色,铜盐溶液也呈蓝色,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不同的铜盐溶液,在不同的浓度时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下面就铜盐溶液的颜色作简单介绍。一、硫酸铜溶液颜色通常,铜离子在水溶液中实际是以水合离子[Cu(H2O)4]2+的形式存在,水合铜离子呈蓝色,所以我们常见的铜盐溶液大多呈蓝色。如,在胆矾CuSO4·5H2O中,Cu2+的配位数为4,因此,CuSO4·5H2O的化学式也可以写成[Cu(H2O)4]SO4·H2O。胆矾呈蓝色是因为[Cu(H2O)4]2+呈蓝色。CuSO4·5H2O溶于水后,  相似文献   

3.
常见含钙化合物有CaO、Ca(OH)2、CaCO3,其中, CaO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CO3;CaCO3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掌握上述三种含钙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可以探究露置在空气中的CaO、Ca(OH)2是否变质,检验Ca(OH)2、CaCO3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alt concentration and freeze-thaw (FT) on the first hydration shell of Zn2+ ions in Zn(NO32 aqueous solutions,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EXAFS)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examine Zn K-edge EXAFS spectra of Zn(NO32 aqueous solutions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FT treatment. The influences of salt concentration and freeze-thaw on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first hydration shell of Zn2+ ions, including hydration number, Zn-O distance and thermal disorder,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Zn2+ ions have 3.2―6.8 nearest oxygen neighbors with the Zn-O distance being 0.202―0.207 nm. In highly concen-trated solutions, Zn2+ ions are hydrated with four water molecules in a tetrahedral form. The dilution of Zn(NO32 aqueous solutions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water molecules in the first hydration shell of Zn2+ ions to six with their octahedral arrangement. Both the hydration number in the first hydration shell of Zn2+ ions and the degree of thermal disorder increase when the FT treatment is operated in Zn(NO32 aqueous solutions.  相似文献   

5.
易错点一忽视物质的性质、不能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或不能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例1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相似文献   

6.
探讨基于思维进阶的探究型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出探究实验内容选择的三原则、三来源和实施的路径,并以高二化学实验选修“KI与Cu(NO3)2溶液反应原理探究”为例,详细阐述了课时安排、思维进阶以及教学的一般过程,为高中化学探究型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以2-甲基吡嗪-5-羧酸铜单核配合物为配合物配体,合成了一个Cu-Er异核配合物Cu(2-mpac)2Er2(NO36(H2O)8·6H2O(1)(2-mpac:2-甲基吡嗪-5-羧酸),并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单晶X-射线衍射仪对配合物(1)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质表征。晶体学数据: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35 10(10)nm,b=1.006 62(14)nm,c=1.240 14(15)nm,α=111.662(3)°,β=99.057(2)°,γ=100.472(2)°,V=92.35(2)nm,Z=1,μ=5.209 mm-1,F(000)=633,S=1.070,最终偏离因子为[I>2σ(I)]R1=0.058 5,w R2=0.163 2,对于全部数据R1=0.067 8,w R2=0.175 4。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高一化学硝酸的知识时,经常遇到下面这道题.题目:38.4mg铜跟适量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忽视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大多是在溶液中通过离子之间的交换而实现的.因此若能灵活地运用离子的性质解答问题,常常会显得比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题快捷、简便.下面举例说明,相信定会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一、运用离子性质分析溶液导电性变化情况例1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Ba(OH)2溶液中,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减弱的是()(A)盐酸(B)Na2CO3(C)Na2SO4(D)H2SO4解析: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盐酸加入到  相似文献   

10.
题目.过氧化尿素是一种无毒无味的白色粉末,是一种新型的漂白剂与消毒剂。它的合成方式如下:原理:CO(NH22+H2O2(?)CO(NH22·H2O2流程(见图1):图1过氧化尿素的合成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反应原理,CO(NH22·H2O2分子内存在的作用力是<sub><sub><sub>。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NO2与H2O反应并无NO生成”这一异常现象进行探究,发现通常利用NO2与H2O反应制备HNO3的过程是分步进行的,NO2与H2O反应先生成HNO3和HNO2;HNO2不稳定,随后分解生成NO和HNO3。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结构】【重难点精析】1.常见化学肥料及用途(1)氮肥:如NH4NO3、CO(NH22、NH4HNO3、NH3·H2O等,氮肥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2)磷肥:如Ca3(PO42、Ca(H2PO42等,磷肥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旱抗寒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3)钾肥:如K2SO4、KCl等,钾肥能促使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钼合金制备中球磨工艺对La(NO3)3、Y(NO3)3、Zr(NO3)4的影响,用QM-3SP2行星式球磨机对原料进行干磨、湿磨处理,使用箱式电阻炉对原料以及干磨、湿磨处理后的试样进行焙烧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进行形貌和物相分析,观察球磨工艺对钼掺杂的第二相物相和形貌上的影响,结果发现:(1)干磨对试样的分散效果最好;湿磨对试样的混合效果最好.(2)焙烧后的最终产物是硝酸盐对应的氧化物.(3)球磨工艺对粉体的物相影响不大.(4)对干磨、湿磨以及焙烧处理后的硝酸盐进行分析,ZrO2作为第二相进行钼掺杂效果相对La2O3和Y2O3更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与导数有关的直线和曲线相切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无论题目千变万化,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理解y=f(χ)在点χ处的导数f’(χ0)的几何意义是曲线y=f(χ)在点(χ0,f(χ0)))处的切线的斜率.求函数y=f(χ)在点(χ0,f(χ0)))处的切线的一般步骤是:①求出函数y=f(χ)在点χ0处的导数f’(χ0),即y=f(χ)在点(χ0,f(χ0))处的切线的斜率.②由点斜式写出切线方程y-f(χ0)=f’(χ0)(χ-χ0),但要注意函数的导数不存在处的切线是与χ轴垂直的直线.例1已知函数f(χ)=χ3+bχ2+cχ+d的图象过点P(0,2),且在点M(-1,f(-1))处的切线方程为6χ-y+7=0,求函数y=f(χ)的解析式.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整体思维是指不过多注意整个事件的过程,而是直接从起始条件或原因找到结果或其中一种较为突出的题眼的思维过程.它的特点是过程简洁、步骤简单,往往能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下面试举几例来说明之.一、运用整体思维进行替换解题例1将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 mL,1.8 mol·L-1的HNO3溶液中,固体完全溶解后,在标准状况生成1.12 L的NO(HNO3还原后的产物假定仅此一种),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NaOH溶液.若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应为多少.解析:NaOH的作用相当于用OH-代替与Fe形成盐的NO3-,所以NaOH物质的量等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有  相似文献   

16.
<正>一、真题再现【例1】(2021年江苏卷,8题)N2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NH3不仅可制造化肥,还能通过催化氧化生产HNO3;HNO3能溶解Cu、Ag等金属,也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N2与O2反应生成NO,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大气中过量的NOx和水体中过量的NH+4、NO-3均是污染物。通过催化还原的方法,可将烟气和机动车尾气中的NO转化为N2,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常被用来引导学生判断葡萄糖分子中具有醛基的结构,是一种醛糖。其中,苏教版《化学2(必修)》教材设置的具体实验方案为:"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我们在实验时发现,葡萄糖与新制Cu(OH)2混合得到的深蓝色溶液用酒精灯微热时生成绿色浊液,继续加热时绿色浑浊会渐变为黄色,至沸腾时又出现砖红色,甚至暗红色。  相似文献   

18.
<正>氢氧化铁制备中出现的灰绿色物质是什么?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一线教师。笔者对比分析了相关的文献,并进行了整理筛选发现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探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观点:观点1:是Fe(OH)2吸附溶液中多余的Fe2+后形成的[1]。观点2:是Fe(OH)2、Fe(OH)3和Fe3O4的混合物[2]。观点3:是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观点4:是Fe(OH)2的水合物[3]。  相似文献   

19.
由实验时一次药品浓度错误而想到用Fe(OH)3溶于NaOH的问题来解释为什么在诸多Fe(OH)2制备实验改进中使用高浓度或固体NaOH会出现白色沉淀更明显的现象,并通过实验证明,高浓度的NaOH对Fe(OH)3有溶解作用,有利于Fe(OH)2的白色呈现。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Cu(NO3)2溶液呈蓝色,但Cu和浓HNO3反应后残留液颜色却为绿色,而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其水溶液的颜色浓时也呈绿色,稀时呈蓝色。课本中只给出了CuCl2溶液颜色随其浓度的改变而改变这一解释,而且此知识在教师用书及高等无机教材中均有详细说明。但对于Cu和浓HNO3反应后的溶液为何呈绿色?在课本、教师用书及相关资料中都没有作说明,这样给中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本文通过相关实验就此问题作一探讨,与老师们共同研讨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