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使用锻炼感觉量表 (EF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研究工具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 ,旨在研究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性别的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存在差异。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学生身心矛盾 ,增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FI),研究中、小学生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小学生适宜参与中、小强度锻炼,且性别差异不大;中学生参与大、中强度锻炼更能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大的运动愉快感,且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喜爱参与大强度锻炼.研究指出:就大众健身锻炼而言,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应合理安排与选择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是大众健身锻炼较适宜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3.
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方法:实验组的女大学生采用自编的有氧操3套,进行18周的训练,3次倜,60-90min/次。利用锻炼感觉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等研究工具,对实验前后实验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实验前后存在锻炼感觉的显著差异(除疲劳感外);对照组实验前后除积极参与感存在显著性差异外,无锻炼感觉其它指标的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存在心理效应的显著差异(除疲劳感外);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则没有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宜的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增强女大学生的运动愉快感。  相似文献   

4.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T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研究工具,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旨在研究个体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身心矛盾,增强心理健康。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应合理安排与选择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是大众健身锻炼较适宜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体育锻炼;4)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 10~ 16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不同的健身运动处方锻炼 ,采用 MHT测量儿童的心理健康 ,并用 EFI测量儿童的锻炼感觉和运动愉快感。结果表明 :实验组儿童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儿童则没有显著性变化。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儿童锻炼的心理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锻炼的心理前因、身体锻炼与儿童体能、自尊、应激的关系等方面。大部分的研究表明 ,尽管儿童身体锻炼的动机存在着文化差异 ,但获得愉快感是儿童参加身体锻炼的主要动机之一 ,同时 ,内部动机是儿童坚持身体锻炼的重要因素 ;身体锻炼可能是造成儿童体能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合理身体锻炼可以提高儿童的自尊或自尊的某一维度 ;儿童应激反应存在“过度反应模式” ,身体锻炼可以降低儿童不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选取大一、大二两年级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参加8周每周2次的有氧健身操锻炼。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通过自制情感体验量表,对实验过程中主试的情感体验进行测查;来研究有氧健身操锻炼的心理效应。结果表明,大学生心境状态在“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偏执、敌对和精神病性”6项中得分明显优于实验前,有氧健身操锻炼对临沂师范学院大一、大二年级女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效应,对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调查法、测验法和实验对比,旨在探索儿童在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特点的儿童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也不相同;反映儿童共同天性的娱乐性、竞争性的运动项目。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儿童心理调节,增进儿童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大一、大二两年级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参加为期4周每周3次的有氧健身操锻炼。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评价工具,对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通过自制情感体验量表,对实验过程中主试的情感体验进行测查。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大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偏执、敌对和精神病性6项得分与实验前有明显差异,实验后大学生心境状态明显优于实验前。有氧健身操锻炼对普通高校大一、大二年级女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建立逐步多元性回归分析模型,对宁波市健身会所中20~40岁中青年会员的有氧锻炼情况进行调查。这对提高中青年女性的有氧锻炼的效果及身心健康有很大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每次有氧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的多少对减轻中青年女性的身心压力、提高身心健康自评水平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有氧锻炼的强度对健康自评则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八段锦锻炼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参加八段锦锻炼,身体价值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和PMOS指数等指标在实验前后差异显著,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以起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娱乐体育中快乐体育之本质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体育活动中快乐的深刻内涵。认为,传统心理学由于受到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掣肘,在快乐问题研究上表面化、片面化;运动中的快乐,实际包括快感和美感两个不同层面的精神反应,而美感才是快乐的真谛所在;追求运动中的审美境界,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幸福生活方式的桥梁,同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大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及血浆CRAMP的影响规律。方法2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适应性训练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中等强度的持续有氧练习(CE组)和较大强度的间歇有氧练习(IE组)16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价和外周血CRAMP的测定。结果运动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中,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体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6项指标与运动干预前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其4项指标:总体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IE组均高于CE组(P<0.05);IE组CRAMP在运动后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但CE组CRAMP在运动后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与中等强度持续均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间歇运动的效果更好,且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外周血衰老信号分子CRAMP水平;间歇运动是高血压患者运动干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使用北京博达电子公司生产的DDX一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康复仪,测试被测的视觉选择反应时,视觉注意分配和手臂稳定性等指标的数据并进行实验前后比较。选择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不同强度、项目的身体锻炼为干预手段,对男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2个认知指标1个情绪指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以期为大学生科学健身、健心和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小强度身体锻炼对男大学生视觉选择反应时、视觉注意分配、手臂稳定性等促进作用较小,而中等强度身体锻炼对3项指标的影响较大。(2)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受锻炼项目的影响。乒乓球、跆拳道效果更有利于心理健康认知指标成绩的提高;跑步的锻炼作用则较弱。乒乓球和跆拳道的锻炼比慢跑锻炼更具心理效益。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在理论课教学、运动技能教学、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对新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T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研究工具,对新课程实施前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采用新课程进行教学的实验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锻炼时的心理感觉均优于对照组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张展嘉  李天晴  张冰 《体育科研》2015,(3):49-51-71
探讨了记忆编码后短时有氧运动对长时记忆的影响,以及运动强度这一因素在短时有氧运动与长时记忆关系中的作用。实验选取48名在校大学生(男女各半),分为控制组、低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运动组进行30 min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控制组则不进行运动。通过测试一周后对之前学习的中性词汇的再认成绩来评价长时记忆固化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有氧运动强度对长时记忆固化的影响存在差异:高强度短时有氧运动能够显著提升长时记忆固化水平(P<0.05=,低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对长时记忆固化水平则不产生显著影响(P >0.05)。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长时记忆的影响不随性别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