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八一"男子排球队高原训练体能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八一"男子排球队一线运动员高原训练过程中的3项体能测试项目(助跑摸高、连续 摸高和800 m跑)进行了跟踪测试研究,初步探讨了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的影响。结 果表明,1)运动员高原反应症状比较明显;2)在不同的高原适应期,可采用平原训练方法进行高 原训练,训练负荷的结构应有所不同;3)在高原环境下进行6周训练,对运动员助跑摸高和连续 摸高成绩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对800 m跑成绩的影响没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是我国长跑、马拉松项目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高原自然环境,进一步发挥高原训练效果,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还需要不断探索。一个完整的高原训练过程包括平原大运动量训练阶段、高原大强度训练阶段和赛前平原大强度训练阶段3个部分,应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负荷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划艇项目高原训练强度监控的方法.方法:以9名国家皮划艇队划艇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到达高原第5天,利用递增强度划船测试分析不同浓度乳酸对应的船速和心率,并与上高原前3天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试高原训练期间的血红蛋白、血尿素和肌酸激酶.结果:两次递增强度划船测试表明,在相同乳酸浓度的情况下,高原训练的船速低于平原,但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高原和平原之间的这种船速差异逐渐减小;而在相同乳酸浓度的情况下,乳酸浓度低于6mmol/L时,高原训练的心率低于平原,在乳酸浓度等于6mmol/L时,二者心率相同,乳酸浓度高于6mmol/L时,高原心率高于平原;高原训练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血尿素和肌酸激酶在高原训练期间随着训练负荷的变化而出现变化,但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值.结论:利用递增强度划船测试可以确定高原训练的合理强度,不宜利用平原的船速或心率来控制高原训练强度,以此方法来确定高原训练强度,可以维持运动员良好的机能状态,并能够发挥高原低氧的促红细胞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文献分析和理论思考讨论了格斗类重竞技项目代谢特点,高原训练对格斗类重竞技项群有氧代谢系统、无氧代谢系统的训练学效应以及体重控制和力量等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积极的训练学效应以及高原训练的有关不利因素,基于高原训练的利弊分析提出通过系统地设计高原训练计划,研究制定有别于平原训练方法的高原训练模式是可以实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高原训练的积极效应,有效控制与避免不利影响,从而达到积极的高原训练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原结合低氧训练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是传统高原训练新发展,拓展了高原和低氧训练的效益和功能,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的重视,而这种新训练方法中有效的科研监控内容和方法将是训练是否达到训练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上海游泳队10名优秀运动员2007—2008年期间3次高原结合低氧训练进行全程跟踪,对训练过程进行全面的科研监控,并对高原结合低氧训练的科研监控内容与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基本建立了游泳项目高原结合低氧训练的科研监控内容与方法,这将为该训练方法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6.
中长跑训练方法与理论发展沿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归纳分析世界中长跑的发展史中6种典型的训练方法,并对近20年来中长跑训练理论的创新成果进行总结论述,包括:"速度核心理念","速度节奏化理念"、"以长补短"、"高原训练与平原训练相结合"等。试图通过对中长跑训练方法与训练理论变化而出现的新成果、新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揭示出中长跑运动训练方法与训练理论创新成果在促进中长跑运动成绩提高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间歇性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间歇性低氧训练实为平原条件下的模拟高原训练。近年来,颇受国外体育界的关注。笔者从训练方式、运动训练负荷、低氧性缺氧负荷、适应性的持续能力及训练计划安排诸方面对间歇性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了间歇性低氧训练的特点及其对提高抗缺氧能力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该训练方法在我国的研究、应用作一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0 d低氧预适应训练结合8周亚高原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为新的训练方法在赛艇项目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16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低氧模拟海拔高度为1 200~1 500 m,采用HiLo训练。高原训练高度为1 500 m。分别于低氧训练前、亚高原训练中、下高原后进行测功仪6 km和6级递增负荷测试,记录测试中的总成绩、血乳酸、心率等指标。训练全程每周进行Hb、RBC等指标测试。结果 (1)红细胞系指标变化:与传统高原训练模式不同,和低氧训练前相比,低氧训练3 d,Hb下降(P<0.05),RBC和Hct保持稳定(P<0.05),三者在高原训练3 d即升高,并保持到高原训练3周(P<0.01),提示,10 d模拟低氧训练加快了运动员对高原阶段训练的适应。之后Hb在高原训练6周和下高原后2、3周出现两次峰值(P<0.01),RBC、Hct一直保持较高状态到下高原后3周(P<0.01),提示机体氧运输能力得到提高。(2)专项运动能力变化:与低氧训练前相比,下高原后测功仪6 km成绩提高2.34%(P<0.01),即刻心率下降2.66%(P<0.05)。6级测试后发现,与低氧训练前相比,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无氧阈水平下的运动强度增大,乳酸-运动强度曲线发生明显右移。结论(1)10 d低氧预适应干预加快了运动员高原适应;(2)10 d低氧预适应结合8周亚高原训练这一训练模式提高了男子赛艇运动员机体氧运输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海拔2260m~3150m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马福海 《体育科学》2000,20(6):34-37
对7名世居高原2260m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选择海拔3150m作为更高梯度进行交替训练(6周8次,每次24h)以及下平原训练(3周)的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经海拔2260m~3150m交替训练后,VO2max、ATV以及血象值有所提高,表明有氧能力是到提高,经高原交替训练下到平原,在运动能力和某些运动生理指标上,平与原运动员和未进行高原交替训练的相比,存在着时态上的差异。高原运动员经交替训练下到平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苏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期高原训练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备战第11届全国运动会6名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于平原、亚高原、高原期间及不同训练负荷阶段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1)亚高原、高原训练初期,晨脉极高值现象的出现主是非训练因素所致。(2)亚高原、高原训练初期安排有氧耐力训练和低负荷集体跑(如8km)符合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对于初上高原、亚高原的训练安排具有指导意义。(3)初上亚高原和高原,由于训练环境的改变(高原脱水、低氧刺激下肾脏分泌EPO增加)引起运动员血红蛋白值的升高。(4)大负荷训练阶段,个别运动员Hb值不降反而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针对其的训练负荷量不足所致,在此训练阶段应差别对待。(5)在高原训练前从海拔高度上我们采取了从"平原—亚高原—高原"这一海拔递进过程,在训练方式上我们安排了"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基础上的无氧耐力训练—耐力和速度训练"这一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刘翔2008年奥运会赛前训练模式的训练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现代训练理论的角度对刘翔如何科学地备战奥运会提出一些训练学方面的思考。包括构建刘翔奥运会多年大周调控模式的思考,构建刘翔2008年奥运会年年度大周调控模式的思考,以及对刘翔2008年奥运会年度周期第二大周期的比赛期及其赛前中短期阶段训练调控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监控研究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备战 2 0 0 0年第 2 7届奥运会期间 ,采用血乳酸、肌酸激酶等指标对国家游泳队优秀运动员进行了训练监控 ,对磷酸原训练、有氧训练、高原训练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型国际性运动会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经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建华  高嵘  毛振明 《体育科学》2006,26(11):26-33
通过文献综述,综合分析了雅典和悉尼两届夏季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的经验与不足;剖析了北京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志愿者服务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从思想认识、招募、培训到激励措施等4方面,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与培训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女子网球队周课训练模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跟队观察、访谈调研等方法,对国家女子网球队周课训练模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旨在进一步提高奥运备战选手的训练水平,探索和揭示职业网球训练规律,探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女子网球训练模式,为我国网球项目实施科学训练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历届奥运会男篮比赛、近五届奥运会主办国男篮比赛成绩、中国男篮奥运历史成绩、2008北京奥运会男篮参赛队伍的实力、中国男篮奥运备战情况、中国男篮面临的机遇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多元培训方式进行研究。在阐述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职责及其培训价值、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多元培训方式:实践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一般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自主培训与组织培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田径备战2008年奥运会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课题立项,对男女竞走、男子110米栏、女子中长跑、女子马拉松和女子链球等重点项目提供了长达三年的信息服务,内容包括:田径强国技术训练资料翻译、多文种田径科研文献推介、对手动态情报和档案采集、强国实力分析、奥运成绩预测等。所采集的文献来源时间跨度为四年(2005-2008),涉及英、俄、德、法、西等文种。本文对该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旨在对2008奥运周期信息服务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为改进和完善田径备战2012年奥运会信息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邓琳琳2012年奥运会备战工作的总结,对国家女子体操队训练计划和机能状态监控进行梳理,为后续体操项目的训练做好理论基础[1]。以国家优秀运动员邓琳琳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备战2012年奥运会期间的大负荷训练期前、中、后的训练计划结合血液指标进行监控,总结在备战奥运会期间训练强度与训练负荷的周期特点[2]。结果显示:赛前每周的训练负荷大、中、小穿插安排,技术动作采用间歇训练法,遵从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安排加之生化指标的监控便于运动员适应训练,也有助于机体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赵鹏 《体育科研》2013,(5):67-71
目的:对国家男子举重队重点队员在2012中国举重锦标赛(奥运选拔赛)和奥运备战赛前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总结现有的赛前训练的模式,为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修订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负荷、保证运动员在大赛前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男子举重队2012年奥运选拔赛和备战奥运的赛前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国家队5个重点级别,6名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结果:奥运选拔赛前的训练模式为赛前第2周训练强度和负荷达到最大,之后训练强度和量缓慢降低。奥运备战赛前的训练模式是大强度大负荷周与小强度小负荷周交替出现,总体呈下降趋势。选拔赛的赛前模式优于奥运备战的赛前训练模式。结论:两次赛前训练结果比较发现,锦标赛赛前训练模式优于奥运备战赛前训练;训练强度起始较大随后缓慢下降,整体训练负荷较稳定的训练可以保持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的生理机能的稳定,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增强竞技状态;强度中等、训练负荷较大且整体训练量呈波动趋势的训练易于给运动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不适,引起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赛前竞技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由物质要素为主的粗放型模式,向以技术要素为主的集约型模式的转变,是我国基础大项乃至整个中国竞技体育在未来发展战略上无法回避的问题,进一步强化训练理论的建设与创新已成为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发展的主要趋势。4位国际知名专家分别从人体生物适应的角度阐述力量、耐力性周期项目运动员训练负荷的长期安排与控制,运用"疲劳-适应"模型解读赛前减量训练的问题,以德国和日本国家足球队的体能训练为例,诠释当代最新的体能训练理念,以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为背景,介绍英国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科技保障体系。"训练与恢复"的关系、"赛前减量训练理论"的发展、"竞技就是动作"的回归和"训练与科研团队"的构建,是当今世界训练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训练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