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题目设计] 一位16岁的少年拜访一位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让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这位少年牢记智者的话,终于成为自己愉快也给别人愉快的人。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7,(2)
不忍割爱的资料至为简洁的信息容量越加丰富视野更显开阔广泛吸纳多方占有巧妙构思轻松作文心中不慌笔下不乱什么样的人最快乐有智者云:“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在痛苦时就自然会减轻忧伤;“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样就能真正同情、理解和关怀别人;“把别人当成别人”,这样才会避免自寻不必要的烦恼;“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需要每个人慢慢品味,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如此,你就同样可以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3.
《阿房官赋》是中国辞赋史中精美的传世作品,但其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直没有人解释清楚。 中学课本把“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说成意动用法,全句解释为“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成石头,把黄金当成土块,把珍珠当成沙砾”。我总觉太牵强,不符合古汉语语法。先来看两个“意动”用法的显例:  相似文献   

4.
快乐处方     
曾有一位少年问一位智者:“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送少年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少年依智者之言走过他的人生历程之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了把枯燥的写字教学变成一种快乐的行为,我开始尝试“快乐写字”的教学。所谓“快乐写字”,就是使学生不把写字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把写字当成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6.
快乐处方     
曾有一位少年问一位智者:“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送少年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少年依智者之言走过他的人生历程之后,也成了一位智者,他是一个愉快的人,也给每个见过他的人带来快乐.智者的四句  相似文献   

7.
明洪武年间,福建“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久米村,中国的谱牒文化也随之传到琉球。久米村人编撰的久米村系家谱在修谱目的、体例方面都与中国家谱有诸多相似之处。从家谱的内容可以看出久米村人深受中国姓氏文化、婚姻制度、宗族制度、儒学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虽身处异国他乡但仍坚守中国文化。久米村人还把在中国所学的儒家思想、先进的各种生产技术传至琉球,促进了琉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我送给你四句话吧———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四句话对我们这些已经或即将登陆新课程的教师来说,也是极为适用的。把自己当成别人。在新课程的改革历程中,我们必定会遭遇困难和挫折,总会有迷茫与困惑,我们把自己当成别人,才会有一种宽阔豁达的胸襟、百折不挠的锐气、积极向上的心态、从容不迫的冷静。我们才能消解第一教学、第二教…  相似文献   

9.
【话题材料】一位16岁的少年拜访一位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这位少年牢记智者的话,终于成了自己愉快也给别人愉快的人。请以智者四句话中的一句或几句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重在真情实感、不少于700字。【形象说理技法导引】智者的四句话似乎令人费解,但细细品味,说的也只是平常的道理。“把自己当成别人”,强调的是与人融为一体,和别人相互交流、沟通。“把别人当成自…  相似文献   

10.
禅师说:“人生有三种东西具有毁灭性:愤怒、贪婪、自大。”
  弟子说:“该怎么办?”
  禅师说:“需要四种境界,能将毁灭变成创造。”
  弟子问:“哪四种?”
  禅师答:“无我,慈悲,智慧,真理。”
  把自己当成别人是无我,把别人当成自己是慈悲,把别人当成别人是智慧,把自己当成自己是真理。达此四种境界,创造性就来了。  相似文献   

11.
一位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带来愉快的人呢?”智者微笑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细细品来,颇有一番感悟在心头涌动。如果说智者的四句话里蕴藏着无限为人为事的道理,那么,这四句话中也同样蕴藏着作为一名教学者在新课程理念下所应具备的“修为”。  相似文献   

12.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的快乐的人呢?智者送给了他四句话:一、把自己当成别人。二、把别人当成自己。三、把别人当成别人。四、把自己当成自己。少年参透了这四句话的精髓,后来果真变成了一个快乐的人,同时也给每个跟他交往的人带来了快乐。有人说,班主任工作太苦太累,毫无快乐可言。其实并非如此,若把这个故事中的少年换成自己,把“别人”换成学生,自己也许就会变成快乐的班主任。把自己当成学生。放下班主任的架子,不要总以领导身份出现,也不要总以长者的面目出现,走到学生中…  相似文献   

13.
经常有人把“下里巴人”当成了人,中篇小说《壶怪》中便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4.
讨论学习问题,首先涉及的概念是主体。学习的主体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 “是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具体来讲就是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过去,一些教育工作者谈到教育的主体,往往不是把教师当成主体,就是把学生当成主体。单一主体论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认识活动。如果把学习当成一种认识活动,当然要考虑到活动中的人,所以,不管是教师、学生、家长,还是其他人,只要参加了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都应该被认为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习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皮亚杰认为: “认识在当前越来越被看做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学习过程就是一种认识过程,一种文化生成、能力生成、素质生成的过程。在这  相似文献   

15.
孩子可以把小竹竿当成将军的“战马”、孙悟空的“金箍棒”,还可以把小椅子当成“火车”和“轮船”开着满屋子跑……可以说,世间万物在当作儿童游戏的器材时都可以算作广义上的玩具。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管理主义的学校经营,应试主义的教育,竞争主义的学习环境,把教学和教育当成规范,当成约束,当成管理,使教师身心疲惫和儿童厌学,忽略了灵魂的高贵与自由生长的价值。对着各种社会问题和教育失败的案例,我不免要问,学校教育中“人”在哪里?“我”在哪里?如何让“人之为人。我之为我”呢?这些,都是需要从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开始的。对学校管理者来说。是需要从寻找学校的教育价值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样跟他们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  相似文献   

18.
论徽州家谱的评价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徽州家谱数量众多的原因与其理论发展的高度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家谱评价理论的丰富与徽州家谱的繁荣有直接关系。在家谱评价标准方面,徽州家谱形成了对家谱整体方面的评价,还对家谱书法、家谱功能、家谱类别等具体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方法方面,提出了诸如“知人论世”、“因其文而得其心”等具体评价方法。徽州家谱的评价理论指哥着徽州谱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迎陶 《新教师》2019,(9):9-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焦点,这本无过错,但有些教育者、社会团体、商人错误地理解综合素质发展,把“进校园”当成一种时尚,把“进校园”当成一种政绩,把“进校园”当成一种教学。这与教书育人的初衷是不相符的,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造就人才,“进校园”活动应当得到有效管理,还校园一个学习氛围浓、求知欲望强的纯洁环境。  相似文献   

20.
会员聊天室     
伊织开聊嘿,又跟大家见面了!一个月的等待漫长吧?伊织可是很想你们哦。见到老朋友伊织很高兴,认识新朋友伊织更高兴。嗯,让我瞧瞧,除了何奕佳,其他几位还真是第一次来杂志作客呢!不过伊织更愿意你们把杂志当成自已的家园,把聊天室当成自己的地盘,把自已当成主人,在这里敞开心扉,直抒胸臆,常来信聊聊,常进来坐坐。关于“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经典”,激动人心的、惆怅的、励志的、惬意的、感悟的……在思考总结的同时,每个人也完成了对自己过往记忆的一次巡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