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分析整合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结合运动锻炼的调控作用,系统地整理运动锻炼改善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PubMed和ScienceDirect等网站中搜索关键词"exercise""depression""neurotrophic factors""HPA axis""immune system""BDNF""IL-6"等,分析相关文献,综述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相关机制以及运动锻炼改善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结果:运动锻炼能够有效调控神经营养因子浓度、糖皮质激素水平、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形态结构以及前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诱导中枢神经系统海马神经发生,从而有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结论:1)运动锻炼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生物学相关机制缓解抑郁症症状;2)建议将运动锻炼作为缓解抑郁症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运动抗抑郁症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从运动处方的原则和内容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运动干预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发达及发展中国家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运动疗法在Ⅱ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学者针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文章通过文献法,综述、分析Ⅱ型糖尿病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方式的研究进展,为制定Ⅱ型糖尿病运动处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康复运动处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康复运动处方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作用。方法:在校经心理测验被确定为抑郁症的大学生患者3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2例维持已有的药物和心理治疗;B组24例在已有药物和心理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处方,时间均为16周。结论:通过对所有参与试验的大学生实施运动处方前后的各项抑郁症状、身心功能及健康水平进行随机观察和问卷测定发现: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步稳定状态。其中躯体、轻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评价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A组59.24%、76.32%、52.43%;B组87.69%、92.37%、82.13%。这一结果证明康复运动处方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各种身心症状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辉明 《体育科技》2003,24(2):34-36
对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治疗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认知领悟与运动处方锻炼相结合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和焦虑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案例从心理障碍产生的内在原因 (心理承受能力差 )看具有普遍性 ,所采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运动疗法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运动疗法的生物学机制、运动疗法的疗效及运动处方三个方面。其中对运动处方的研究是薄弱环节;目前对运动疗法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对影响运动疗法疗效因素的研究。希冀本次的综述能对以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本文通过文献法综述目前有关运动与骨密度的研究结果,以期为老年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9,(4):287-294
运用CiteSpaceⅤ可视化分析工具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6~2018年刊载的有关"抑郁症运动疗法"的6 612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绘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研究表明,对国外文献进行整理后发现抑郁症运动疗法的相关文献发文量呈递增趋势,出现2个陡坡分别在2006~2007年间及2014~2015年间;对机构分析后发现,高产机构主要以大学为主,卡罗林斯卡学院居于榜首;对关键词进行剖析后得出,患者分布在各个年龄层,可能伴随其他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脏病、哮喘等多种疾病;该领域研究围绕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主要与受体功能、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元、线粒体活性、氢表雄酮变化相关;运动干预多以有氧运动、瑜伽、肌肉力量训练为主;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训练方案,青少年不宜超负荷大强度练习,应以全身震动训练为主;对老年人而言,轻、小强度练习效果比中、高强度练习效果好;间歇性运动与有氧运动效果相同,是一种省时的新型运动方式;女性抑郁症罹患率高于男性,看电视、久坐及长时间处于独居状态的人群罹患病症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0.
以30名体育特长生的速度、爆发力量等身体素质、相关身体机能为研究对象,实施有计划性的运动处方干预。通过对研究对象为期18周的运动干预验证运动处方在短期内对体育特长生的短跑、跳远、心率、肺活量、体重指数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处方在短期内,可以提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短跑、跳远运动成绩,增加肺活量体重指数、降低心跳次数。建议:体育教师应该更新传统的"粗放式"训练思想,勇于尝试"精准管理式"训练方式方法,把训练效果以"量化"呈现,把握训练实情,进行更科学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国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探究其演进路径与发展脉络,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锻炼心理学,本研究借助CiteSpace Ⅲ软件对CNKI收录的1 335条中文文献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锻炼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科研数量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体育锻炼、心理健康、锻炼动机、运动处方、抑郁;研究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研究前沿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行为、精神卫生、自我决定理论、干预性研究、执行功能和认知功能、中介作用和中介效应研究等方面,并从理论层面、方法层面、应用层面等多视角对锻炼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体医融合”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与医学结合,共同促进全民健康成为一种新的体医结合实践模式,为“运动是良医”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运动元素在中西方古代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早就已经存在了,医学先驱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文章对一些针对常见疾病的系统性综述和元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汇总,这些系统性评价和元分析为“运动是良医”提供了科学的循征医学证据。然而,与任何药物或治疗手段一样,当把运动作为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治疗疾病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来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了运动对健康以及不同疾病的益处,但运动促进健康的生物学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同时,在谈到“运动是良医”时,仍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值得讨论和商榷,比如关于运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讨论,关于运动“适用症”和“适用人群”的讨论,关于运动“剂量”和“成分”的讨论等。  相似文献   

13.
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综述法,对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确定方法进行归类、分析。指出,运动负荷心电图是比较切实可行的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运动处方与锻炼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身体锻炼能够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它的心理效应受运动处方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运动处方的4大要素与身体锻炼心理效应的关系,指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运动作为防治疾病的一味"药",正迅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认可,并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运动既然是"药",就不该是"多多益善",而应该是"量体裁衣"、个性化定制,也因此需要处方。文章旨在回顾运动处方过去和现在的发展与对未来发展需求的猜测,对这个方兴未艾的领域增进了解,并进行系统介绍。追溯运动处方的研究和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3个阶段,从认识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到运动成为防病治病的良药以及运动处方的发展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国外大量科学的研究(尤其是追踪研究)和数据是支持运动处方不断前进的基石。从运动处方科学发展中所学到的智慧将会对中国传统运动处方的建设、中国大众的健康促进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运动减肥的机制及运动处方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 ,综述了近年来运动减肥机制及运动处方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运动处方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寻求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有效干预手段,采用实验法、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随机选取高中男女学生共60名作为实验对象,分组进行运动干预,通过八周的实验,发现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比单纯的有氧运动能更有效的提高青少年的健康体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