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以探索高职美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政府、学校、乡村三方进行研究,明确高职院校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与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高职艺术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从艺术类专业和非艺术类专业两个层面提出助力路径。具体为,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乡村振兴帮扶政策;开展艺术专业教学+美育赋能品牌建设,推动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完善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美育促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探索非艺术类专业+美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应从"为了乡村振兴"和"为了职业人才培养"两个视角思考其价值定位,据此确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应从市场导向的"需求逻辑"和资源导向的"教育逻辑"向关注"人才发展逻辑"的转变,让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蕴含着"需求逻辑"和"教育逻辑"叠加的"人才发展"的双重逻辑.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和乡村形成合力,需要有制度保障和文化氛围,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推动,以这五方面的合力共同支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实践.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有独特价值。本文以黄冈市为例,从分析当前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精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通过抓好关键群体,创新方式方法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通过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村容村貌建设和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助力乡村生态振兴;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助力乡村组织振兴。有效的路径,可以更好地实现以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在丰富乡村技能人才储备、提升乡村人口文化素质、优化乡村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已探索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模式,同时也面临着实践困境。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要以人为本,重视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精准定位,多层次培养乡村在地化人才;内外协同,打造振兴乡村的教育共同体;保障实效,完善服务乡村振兴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融合多样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支点,建设乡村研学基地并以此促进乡村振兴是有益的探索。研究认为,乡村研学基地能够以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促进乡村教育振兴,融入农村、面向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凝聚社会力量协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与人才振兴。但乡村教育存在自身发展不足、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有限、乡村教师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升、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缺位等问题。研究建议,应加大乡村教育支持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育与乡村深度融合,引领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凝聚各方力量协同促进乡村振兴等,从而更好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助力乡村振兴这个根本任务,通过梳理农村金融改革历程,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农村金融改革在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机遇,探索合理的农村金融改革路径以增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稳定性与协调性,发挥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乡土文化传承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文化传承是教育的内在功能,所以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助力.作为乡土社会的文化精英,乡村教师担承着时代赋予的教育责任,即在承续和改造乡土文化以及培养"文化人"的过程中推动乡村振兴.然而,在乡村发展的特殊时代节点,乡村教师传承文化的责任在多种张力的交互影响下面临着"无知""无情"和"无能"的巨大挑战.面对乡村社会结构调整带来的阶段性功能障碍,乡村教师应从"了解乡土""热爱乡土"和"改造乡土"三个方面,探索文化传承的教育作为,贡献振兴乡村文化的个人智慧和努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对缓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引导教育是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基本方式。高校思政课、专业课、课外实践与活动是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从培养“三农”情怀、领悟“三农”内涵、完善“三农”知识储备等方面引导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但是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在协同性、保障性、多元化落地等方面面临困境。因此,可从“三全育人”角度探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即谋划思政育人“组合拳”,集中力量全员育人;抓实“融入”契合点,分阶段全过程育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矩阵式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育振兴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意蕴体现为:其根本在于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基础在于协调乡村两个文明建设,动力在于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互促共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振兴的现实困境表现为:乡村教育发展现实样态难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学校日渐萎缩难以支撑乡村教育现代化,乡土文化日渐式微难以协调乡村两个文明建设,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尚未形成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面对乡村教育振兴的多重现实困境,应从提升乡村教育服务能力、建设乡村新优质学校、重塑乡村教育文化自信和赋新生态教育价值入手,全面振兴乡村教育,从而以乡村教育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支撑乡村教育现代化,推动乡村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11.
教育强则国家强,乡村兴则国家兴,全面培养乡村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开放大学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是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引擎,对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本文基于临夏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按照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分析,探索了开放大学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2.
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为农村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并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据此,采用2011—2020年省市面板数据,构建“三高、三态、三风、两治、三维度”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并引入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助力乡村振兴的效应;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上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均具有助力乡村振兴的效应,但是效应大小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该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效应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调节效应都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有其天然优势和动力来源.主动参与、全力参与、有效参与乡村振兴,是地方高校发展的需要,是乡村振兴对地方高校提出的挑战和要求,也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直接体现.韶关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农业发展,开展教育服务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实践探索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挖掘扎根于乡村德高望重的乡贤群体的潜力,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助力乡贤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通过追溯乡贤的含义,分析其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指出当前成人教育助力乡贤转变为乡村振兴带头人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成人教育通过制定全方位的教育政策、设置多领域的教育内容、建立多形式的交流平台、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障培训的质量,从而推动乡贤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乡村产业振兴对职业教育提出人才、技术、治理等多元化需求.针对目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的区域布局、专业布局、就业导向困境,文章提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校镇合作"模式、"乡村学徒制"模式、"农业众创空间"模式,进而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职业教育支持策略,以此提升职业教育为农服务能力,最终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探究“一村多”助力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总结了“一村多”实施以来在内涵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提出“一村多”助力乡村振兴的未来愿景:以资源、政策吸引并精选“一村多”招录对象;精准挖掘本土资源并配套专业人才培养;配套出台系列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而乡村文化振兴则是这一战略的铸魂工程。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振兴乡村文化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成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铸牢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带领乡村文化振兴、抓党建强服务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8.
构建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有利于衡量乡村振兴水平,甄别制约因素,并为乡村全面振兴指明方向。研究基于河南省固始县的调研分析,根据乡村振兴总要求和目标,构建了“3层次—6维度—36指标”的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固始县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效果。结果表明,固始县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效果得分达到了4.161,总体水平较高。从各维度看,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评价得分最高,随后依次是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城乡融合、生态宜居等项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数字化正在推动着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数字化转型也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重要的时代机遇。以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是实现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教育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不足、教育经费投入与实际需求错配等现实困境,推进数字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需要完善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提高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促进资源与经费供需精准匹配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培养新时代科技人才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但乡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资源匮乏、教育模式陈旧、家庭教育缺位等问题,本文从STEAM项目式学习、科学体验项目式学习及资源下沉项目式学习的角度探索乡村振兴视角下项目式学习在科技教育中的运用,助力乡村青少年科技教育提质增效,不断激发乡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提高跨学科核心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