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死刑存废问题已经成为刑法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面对国际上废除死刑的大潮,中国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盲目废除死刑有害无益,无视国际立法趋势好比闭门造车,因此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增加死刑替代措施的适用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2.
死刑作为一种古老的刑罚制度,因其自身具有的残酷性,其存废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尽管在实践中已经有多数国家废除了死刑,而我国仍然保留着这一制度。但是在国际社会积极致力于废除死刑的影响下,我国的死刑制度也逐渐出现了松动态势。本文通过对死刑制度存在正当性的质疑,分别从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及民意角度对我国死刑废除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死刑制度终将废止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限制直至废除死刑的做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推广。然死刑的存废之争由来已久,且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在死刑存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仍保留死刑这一客现形势下,无论是死刑废除论者,还是死刑存在论者,都开始将研究点转到死刑适用程序上,希望通过构建死刑正当程序来限制死刑.在参考许多学者对死刑正当程序研究的基础上,对死刑正当程序的含义进行论述,分析其中的部分不合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5.
死缓制度作为限制死刑实际执行数量的一种死刑执行方式,在我国建国初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应当退出历史舞台.本文论述的就是死缓制度废除的应然性.  相似文献   

6.
死刑存废问题是中国刑法学界目前的重要课题,已经形成了不赞同废除、短期废除和渐进废除三种不同意见。而法律的真谛在于实践,法律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公众的观念,"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会形同虚设",只有得到公众认可的法律规定才能算是良法,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上,死刑一直都被公众认为是当然存在的,并且这种态度是难以改变的,因此我们对于死刑应当尊重传统观念和社会心理,坚持本土主义立场,保留该种刑罚。  相似文献   

7.
死刑是刑罚中最严酷的刑种,颇受中外刑法学者的关注,有关死刑存废之争也尤为激烈.我国1997刑法规定了大量的死刑罪名,很多死刑罪名既有失公正性又缺乏效益性,限制死刑已刻不容缓.鉴于此,本文通过论述死刑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死刑的实质性及形式性限制措施,并从强化死刑的角度来论证我国死刑制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刘钊 《职大学报》2012,(2):94-97
历经长达两个半世纪的争论,死刑的限制与废除已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法律文件所认可,废除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保留并实际适用死刑制度的国家之一,其死刑政策屡屡遭到质疑。延续几千年的死刑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究竟当如何?中国的死刑政策究竟何去何从?本人认为,中国有限保留死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极端的手段。死刑依托于国家权力、社会观念而存在,死刑的价值在于公正、效益与人道。文章从这几点入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限制死刑、逐步废除死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极刑存废论     
死刑存废争议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刑法学界的热点,而死刑之争,就是死刑的价值之争;在我国现阶段,死刑由于其具有公正性和效益性,因而具有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限制死刑是废止死刑的必经之路。我国现阶段尚有保留死刑的必要性,但"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也是我国的基本死刑政策。在我国从限制死刑到废止死刑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从死刑观念、立法和司法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努力转变我国社会的死刑观念,特别是普通民众的死刑观念;其次,在立法层面要大量削减死刑罪名、明确并提高死刑适用标准及限制死刑适用对象;最后,从司法层面明确并统一死刑适用的具体标准、规范死刑量刑程序和排除干扰、独立审判。  相似文献   

12.
死刑案件诉讼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刑作为剥夺生命的刑罚,是所有刑罚手段中最严厉的一种。在目前我国死刑仍被保留的情况下,通过刑事程序法对死刑予以控制是比较可行且改革成本较低的路径。慎重适用死刑并可能地减少适用死刑必须对死刑案件诉讼程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死刑是一种最为严厉的生命刑,在历史上多有适用。然而随着人权理论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废止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废止死刑是人道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物质、精神条件尚未具备的目前,我国不宜废止死刑,而应将对死刑的严格限制作为最佳的进路。  相似文献   

14.
死刑刍议     
死刑,又称为极刑、生命刑、慎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之刑,是刑罚中最古老、最严厉适用范围最广泛的重刑。在适用威吓主义的时代,死刑确实起到过“治乱世用重典”的作用,故被历代统治者大量采用并规定在刑法条文中,尤其是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死刑往往和肉刑结合使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刑罚从威吓主义一变而为改善主义,特别是1764年意大刊刑法学者贝卡利亚首倡废除死刑以来,死刑的存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成为西方法学界争议的中心,至今尚无定论,但限制死刑,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刑罚之中,死刑是最为严厉的。当今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人类的素质以及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很多国家之中,死刑已经被取消了。即便是在那些依旧使用死刑的国家之中,该刑罚的应用范围也正在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毫无疑问,死刑是对于人的生命的剥脱,因此必须要对其严格控制。从目前使用死刑刑罚的国家来看,他们基本上是使用了程度不同的救济程序,以此来对死刑的适用来进行严格限制。在我国,死刑的存在是有其必要性的。那么,死刑复核程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救济程序,无论是对于罪犯的保护还是对于死刑的限制全部发挥了其重要作用。当然,现行的死刑复核程序在使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及弊端,如果对此忽略不予以重视,那么不仅不能匡扶正义,而且也会使得死刑错判误判率增高的可能性加大。所以,对这些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必须要进行彻底解决,纠正所存在的缺陷,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意义都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最高人民法院将死刑复核权下放至部分高级人民法院.如今,最高人民法院主动推进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统一收回死刑核准权,为此,舆论一片叫好之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将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法院,这只是死刑复核程序改革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它仅仅解决了死刑复核权由谁行使的问题,但如何进一步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则更加任重而道远.本文在通过对现行死刑复核程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论证了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应以公正与效率、保障人权和程序公正为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7.
死刑核准权的归属是死刑复核程序的核心问题。在我国古代,死刑核准权由皇帝或皇帝亲自控制的中央机关行使。目前,死刑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收回,结束了死刑核准权除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外还部分地由最高人民法院下放给高级人民法院行使的局面,从而避免了由这一现状带来的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谋反位于十恶之首,是统治者重点打击的对象.而对于这样的重罪,唐前期统治者或出于各种原因,使死刑实际执行与律法之规定出现异化,这使得法制遭到很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死刑复核程序有利于贯彻少杀方针,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死刑复核权的下放必然带来一系列的弊端.因此必须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即赋予被告人辩护权,实行公开审理,进行三审终审制改造.  相似文献   

20.
管制刑是我国刑法独创的一种非监禁刑,从其设立至今,关于管制刑的存废一直颇受争议,主要原因在于管制刑的执行存在问题,导致其适用率极低。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管制刑的执行方式进行了改良,规定: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这是我国刑罚执行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标志着社区矫正制度正式确立。笔者以洛阳市管制刑执行检察监督实践情况为例,分析管制刑执行法律监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窥一斑而见全豹,最终结合实践提出合理的完善建议,以期管制刑能充分发挥其作为限制自由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