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问题提出。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高中物理课本中有一课内容讲解《失重和超重现象》.但实验研究失重和超重现象的都是一些向上或向下直线运动的实验,而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而绝大多数是圆周运动和旋转运动的。  相似文献   

2.
我是株洲市二中的一名实验教师,对贵刊特感兴趣,对看到的一些实验,如果操作简单方便,我都去试一试,看能不能为教学所用。今看到2000年第6期29页黄新成老师的《超重和失重现象演示器的设计和制作》一文,于是我便去做这个实验,发现有一些不妥。先说我的实验现象吧,首先我用比较短的绳吊起滚摆去实验,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滚摆和此端杠杆同上同下的情况,根本看不到滚摆上、此端杠杆下,或滚摆下、此端杠杆上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后来我把绳换长一些再做此实验,刚放手滚摆到滚摆下落到最低点之前,还是可以看到失重现象的,但是到后…  相似文献   

3.
高一物理在讲述“超重和失重”这一节内容时,用模拟升降机的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进行实验时,由于学生可以观察的时间太短。钩码运动的过程交替过快,测力计的指针摇摆晃动很大。有时还会出现现象相互混淆。原有仪器不能明显展现超重失重现象的情景,教学效果欠佳。所以我就制作了滚摆式的超重、失重演示仪。  相似文献   

4.
“超重”与“失重”现象是日常生活及现代科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升降机的启动和停止过程、火箭的发射过程及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中,都存在“超重”或“失重”现象.而对于“超重”和“失重”现象中“视重”和重力的关系、“超重”和“失重”的实质,相当数量的学生还存在模糊认识,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一物理在讲述“超重和失重”这一节内容时,用模拟升降机的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进行实验时,由于学生可以观察的时间太短,钩码运动的过程交替过快,测力计的指针摇摆晃动很大,有时还会出现现象相互混淆。原有仪器不能明显展现超重失重现象的情景,教学效果欠佳。所以我就制作了滚摆式的超重、失重演示仪。1设计原理用杠杆的平衡变换来反映超、失重现象。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杠杆处于平衡;当物体发生超、失重状态时候,杠杆的平衡会发生变化,杠杆发生倾斜,我们根据杠杆的倾斜方向来确定物体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如果挂钩码的一端向上倾斜,…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节中,以升降机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为例描述超重、失重现象,效果不明显,学生难以从实验中获超重、失重的理性认识。这里笔者推荐一种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的新设计。结构如图1:图1 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a.教具的结构及说明:此演示器结构简单,一目了然。一根较长杠杆,杠杆一边装有一钩码(或铁锤),右端点上安有调平螺丝;支点绳扣的另一端装有滚摆,在端点上系一小块红绸,增加效果。b.操作方法:实验前,先将支点绳扣用铁夹紧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用手稳定提着也行),调节调平螺丝,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相似文献   

7.
<正>超重和失重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对此知识点的研究,既能巩固和深化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又能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下面就对超重与失重常考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熟练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与失重现象。一、有关超重问题题型求解超重现象是指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于重力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例1据报载,我国某航天员的体重是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超重失重"一节中,通过升降机的例子从理论上分析了超重失重现象,但很难使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实验演示是很必要的手段,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使用的超重失重演示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由电梯实验入手研究超重、失重现象,得出超重、失重概念,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失重规律.用钩码和橡皮筋模拟"蹦极跳",利用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嚣在电脑中得出橡皮筋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分析蹦极中的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过程,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使学生亲自体验超重与失重现象,加深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下面介绍几个与超重和失重有关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学中,不论是利用弹簧秤还是体重计演示超重、失重现象,其现象的可见度和稳定性都较差.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我们采用如下演示装置进行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超重与失重现象是力学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应用.大多数学生对"物体在空气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还可搞清楚,但对于"液体中物体的超重、失重现象'则感到非常困难,这是因为此类问题不仅涉及重力、弹力,还要涉及浮力在超重、失重过程中的特点.为使学生熟悉、掌握此类题型的思考方法,现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使学生亲自体验超重与失重现象,加深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下面介绍几个与超重和失重有关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叶安荣 《物理教师》2011,(10):20-21
本刊2011年第3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构建物理模型,例析超重失重》(以下简称文1).该文从模型角度提出了超重失重的判据,分析了多种物理过程,指出哪些属于超重失重现象,哪些又不是超重失重.笔者认为文1提出的观点存在问题,错用了所谓的模型.超重失重现象起源于生活的直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学中,不论利用弹簧秤还是体重计演示超重、失重现象,其现象的可见度和稳定性都较差.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我们采用如下演示装置实验,效果很好.一、演示装如图1所示,用一个矿泉水瓶,在其底部开一个直径2cm的小孔(作通气和注水孔),把一块橡皮膜(最好选用避孕套)扎在瓶口上,橡皮膜宜扎的稍松弛些,在瓶内装入适量水后,橡皮膜成一个水球.实验时,通过观察水球的大小的变化来研究水的超重、失重现象.二、演示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我们在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旋转>一课进行教学研讨时,就"旋转作为物体的一种运动方式,当把其引入数学学科来组织学生学习时,到底应该帮助学生获取怎样的知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着力点应该落于何处?教学目标又该如何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超重和失重既是高中物理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学生常常疑惑:为什么要引入超重和失重概念昵?超重不是重力增大那为什么叫超重?失重不是重力减小为什么叫失重?我们认为,这与教材编写思路有着重要联系。教材编写本意在开门见山提出超重和失重概念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不曾想恰恰成为学生疑惑之源。一、教材值得商榷之处1.刍议教材例题科学性"超重和失重"安排在《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1 制作背景 新课标对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这节的活动要求: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失重和超重.超重与失重现象最直观的表现是用测力计或台秤测物体的重力时示数会变大或变小.虽然学生通过坐电梯或坐过山车能获得亲身体验,但却无法直观地看到在超重和失重状态下测量示数的改变,因此这种体验活动是有局限性的.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亲眼目睹超重与失重现象,并能感受在现象中示数的变化,将更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与学习.本教具"超重与失重现象演示仪"正是为了实现该目的而制作的.  相似文献   

19.
牛顿运动三定律在经典物理学中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历年高考命题的能力考查主要涉及:一是与直线运动相结合,二是应用超重和失重的知识分析问题,三是与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超重、失重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竖直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或分加速度。时,则该物体将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时,物体所受重力并不发生变化,而是它对支持物的竖直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比重力大或小。当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