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类型包括初始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等,然而形成性教学评价在当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怎么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的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正确的使用形成性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概念、功能和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如何使形成性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得以运用,希望能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论发展性体育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性体育教学评价倡导评价目的人性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为理论依据,在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新评价体系:学科发展目标与一般性发展目标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体育评价再认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从体育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3个方面分析讨论,提出体育评价的目的就是要注重评价的诊断与激励功能,以此建立体育评价的内容,即:一是要从重结果到重达到结果的过程;二是从重动作技术到重身心健康;三是要注重体育教学的情感陶冶性。体育评价标准的改革,要改变以往体育理论考试的标准化和技评的数量化,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要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留出最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们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基本上是进行“终结性评价”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新课程的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相似文献   

5.
沈洪 《体育教学》2014,(5):41-42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的策略进行研究.认为应:“因材施评”,对于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目标与内容; “技情共评”,既重视技能评价,更注重体育情感等非智力目标评价; “系统评价”,重视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系统性; “交互评价”,重视对体育教学中交往与互动的评价; “优资促评”,保障体育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如今,高校教育体系发展越来越关注体育专业的设置,也越来越注重体育活动的开展。为此,对教学开展过程进行评价,成为了推动教学的较为重要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过程性评价方式是评价标准不断得到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行业的进步,应从过程性评价的概念及特性入手,以篮球技术教学为主体,建立符合该行业发展的体系与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行体育教育中,“评价”是教育成果的一个认定过程,而非对学生的甄别或选拔。我国高校体育长期以来采用量化性考试方式,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学生经考试评价后往往被贴上或优或差的标签,从而被定了性,这与我国正在实行的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观念相违背。  相似文献   

8.
孙玉巍 《体育世界》2013,(8):139-140
体育是有目的地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其本质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多元化教学评价,是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时,使用多种方式,不局限于单一的成绩测验,多元化教学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育课作为发挥体育属性和功能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体育的重点研究对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只有从多元的视角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使评价发挥其诊断、鼓励、促进的作用,从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客体、评价的工具、评价环境等入手,充分体现评价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会并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技术,促使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就体育教学评价与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养成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会并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技术,促使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就体育教学评价与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养成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鼓励性评价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其中,体育教学是中心环节。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对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体育锻炼的效果和促使学生自我激励机制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注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慎 《体育教学》2004,(6):20-21
纵观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由于其目的似乎只是为了选拔学生中的体育尖子,所以,在评价方式上只有一种,那就是考试。这种相对单一的评价只关注一个点,关注一个结果,不利于进一步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不利于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评价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习态度是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而学习态度的评价则是体育教学评价的一个难点。"等级记优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突出了评价过程的发展性,评价结果的教育性、激励性和健康性,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必需和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改进学习提出建议。以往的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注重测试学生的达标成绩和身体素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评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教师教学评价既可用于对某一课堂的即时性评价,也可用于进行阶段性课程或整个课程的评价,教学评价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学习前后变化的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理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开展过程性评价,取得了一些效果,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与分析,以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一、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的优势1.全面。无论从体育教学评价的价值观取向看,还是从评价的…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育效果的评价将是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运动结果是重要的.但在体育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冬季体育活动,注重提高幅度就是承认学生参与和努力的结果,是体育过程的评价,因此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同等重要。运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标准参照评价模式”的考核方法,是今后冰上体育课考核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国祥  孙庆海 《体育学刊》2000,(2):73-75,78
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师应有计划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其心理、生理的发展。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有若干因素。通过调查,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此分析,Ai:对教师各方面的评价;Bi: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评价。构成的矩阵。通过运算,可以看出影响体育教学的因素。并为体育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试论体育专业教学评价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目标的发展与变化 ,体育教学评价的时代性特征表现为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指标的层次性、评价对象的整体性、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方式的综合性和评价结果的导航性。  相似文献   

19.
国家教育改革提出,体育课程评价要突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多方面多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现阶段,对于过程性评价的应用流于形式,多数体现在教学大纲等文件中,在教学过程进行实践的相对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的评价体系。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为研究对象,通过施测现行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指标,对学生学习态度、排球知识与技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过程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成绩提升、学习态度转变,促进知识吸收与技能实践,有利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的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层面可行,经与现行评价体系对比,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促进学生成绩、学习态度、排球理论与技术以及实训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习排球课程。  相似文献   

20.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等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多元评价的体系,转变评价观念变终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以多元的视角、多种的方式、更多的主体和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