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一位教师教授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师先是让学生观看了《乌鸦喝水》的录像片,然后介绍:“乌鸦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这些办法可以称之为‘策略’。”然后教师出示例题: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了这样的5本,用去了多少元?  相似文献   

2.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意义,可以体现在:"带来更多活动设计素材""突出活动设计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相关问题,可以带给相关教师更多启发.主要围绕"课程思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双减"大背景下,让教师会教、愿教乐教,让学生会写、愿写、乐写,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成了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中国文章学研究会、《新作文》杂志社联合举办了"'文章杯'语文教师'下水作文'大赛".大赛取得圆满成功,教师的参与热情让人感动,涌现的佳作更让人激动.尤其是教师"下水"作文和先进的写作理论不谋而...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引用率颇高的“创新思维”开发案例 :在《乌鸦喝水》的教学中 ,师问 :“同学们 ,乌鸦除了填石子能喝到水外 ,还有哪些办法可以喝到水?”学生通过一番思考后纷纷回答 :乌鸦可先在瓶子旁挖个坑 ,然后把瓶子推倒 ,水流进坑里 ,乌鸦就能喝到水了。乌鸦可以用一根长长的吸管吸到水。乌鸦可以先把瓶口盖上 ,然后把瓶子放倒 ,在上面砸一个洞 ,把嘴伸进去就能喝到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均大加赞赏 :“你的想像真精彩!”“你的办法真棒!”“你很聪明!”真是这样吗?结合乌鸦的特点 ,我看学生的“办法”不见得比原文的办法更高明。教师…  相似文献   

6.
英文单词"TRY"涵盖了"试、尝试、试验、努力、努力做"等中文含义。徐州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借用这些含义,提出了"TRY一下"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和教师"人人都能'TRY一下',事事都能'TRY一下',时时都能'TRY一下',处处都能'TRY一下"',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乌鸦喝水>这则寓言,想必大家都熟悉.是的,乌鸦很聪明,它想了个办法,终于喝到瓶子里的水了,这个办法我们都很认同,也一直用"聪明"的乌鸦来教育学和孩子.  相似文献   

8.
于漪老师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国家级骨干培训班"上说:"教师要以学定教,但不要‘教无特色'.教师要注意知识的‘种',但不足不要知识的‘收'."这是很有见地的,她存这里谈到了教学风格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识字指导,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且有效的识字方法,利于学生自主完成识字活动.教学中,通过"突显'造字法',让识字教学具有文化性""引导辨形,让识字教学具有直观性""归类小结,让识字教学具有统整性"等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提供隋树森先生的分析是:"‘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11.
吴燕蓓 《教育》2022,(6):37-38
在"上海市语文德育实训基地",跟着于漪老师学习了三年,听到很多于老师的金玉良言,我特别有感触的就是:"教育需要教师拥有滴灌心灵的睿智,将'真、善、美'一滴一滴地灌入孩子的心中,让这些种子慢慢地孕育、生长,慢慢地具有'人'的样子:有人心、有人性、有情有义……"  相似文献   

12.
一、发表见解——追求“无忌”,偏离了原意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在评价学生答问时,不少教师更是亲切有加,一味以表扬为主,作出不痛不痒、不是不非、不明不白的评价。一位教师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总结全文时问学生: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生:乌鸦爱动脑筋,它想的办法挺巧妙。生:乌鸦很勤快,渴的时候到处找水喝。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生:乌鸦不…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引用率颇高的“创新思维”开发案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乌鸦喝水》的教学中,师问:“同学们,乌鸦除了填石子能喝到水外,还有哪些办法可以喝到水?”学生通过一番思考后纷纷回答:——乌鸦可以先在瓶子旁挖个坑,然后把瓶子推倒,让水流进坑里,这样乌鸦就能喝到水了。——乌鸦可以用一根长长的吸管吸到水。——乌鸦可以先把瓶口盖上,然后把瓶子放倒,在上面砸一个洞,把嘴伸进去就能喝到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均大加赞赏:“你的想像真精彩!”“你的办法真棒!”“你很聪明!”真是这样吗?结合乌鸦的特点,我看学生的办法不见得比原文的办法更…  相似文献   

14.
李美 《动漫界》2022,(8):57-58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师》中写道:"'草根名师'都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自我培训、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新教育共同体的三专模式即专业阅读、专业记录、专业发展共同体,我们把它们称为新教育教师的'吉祥三宝'."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一年级有篇课文叫《乌鸦喝水》。故事大意是:一只乌鸦口渴了,要喝瓶子里的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喝不着。它看见旁边的小石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入瓶子里。水升高了,乌鸦也就喝着了水。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很值得我们深思。乌鸦聪明,在于它不能直接喝到水时,看见小石子能动脑筋,想出办法来,从而喝着了水。假如我们把学生比作乌鸦,知识比作水。学生要掌握知识,那么我们教师的任务,是端盆“水”让“乌鸦”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些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因超越教师的预设而更显珍贵.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方案,还要通过自己特有的敏锐,及时捕捉教学中即时产生的、稍纵即逝的信息.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抓住师生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异议处"、"'越轨'处"、"分歧处"、"误读处"、"模糊处""'秋毫'处"等进行巧妙"跟进",盘活了这些"不期"的宝贵资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还使课堂时刻充满活力,精彩无限.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呀!"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实验是数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关于实验的教学,近年来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笔者针对实验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中理性提升、数学化提炼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数学实验教学需要漂亮'最后一跃'"的观点,并结合"拼图实验"课例,作进一步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在知识储备上的优势正在消解."在电子媒介时代,知识信息是'没有边界的',教师作为个体,即使是'鞠躬尽瘁'也无法达到学生获得信息的边界".①这就促使教师的角色乃至学校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校日渐成为学习共同体,而教师在被互联网脱卸下沉重的知识外衣后,将以学习合作者的身份来和学生相处.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审视我们对"好课"的概念,就会发现一些本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