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所谓数学审美能力是指学生感受数学美、鉴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能力。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虽然我们的教师在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训练同时,也努力实践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然而我们的孩子却总觉得学数学不好“玩”,觉得数学就是枯燥的计算、烦琐的解题,使他们对数学的喜爱大打折扣。想让学生真正喜爱数学,就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受数学是美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人们对美  相似文献   

2.
谢娟 《学周刊C版》2014,(8):60-61
美的事物.总是给人醉心的感受。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人、花、环境的自然美,或者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等艺术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宫里面.却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景象。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哪里有美.哪里就有数。”  相似文献   

3.
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的美,不是以艺术家所用的色彩、线条、旋律等形象语言表现出来的,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定理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与理想空间的完美图像。数学美感能唤起学生良好的情感,感到数学学习的趣味。同时它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能帮助学生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美数学教学曾让许多学生感叹枯燥与无味,如果能把生活中的数学融入课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受与学习,才能让数学之美焕发出动人…  相似文献   

4.
数学,美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教育问题。在我们的一次学情调研中,84%的学生给出了“数学不美”的回答。然而,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却以其亲身体验表明“数学的美妙不可言”。古希腊的普洛克鲁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意大利的伽利略说:“美是自然,数学作为书写宇宙的文字,反映着自然,数学中当然存在着美。”我国的华罗庚说:“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显然,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如果无法让学生看到和体会到数学的美、欣赏和表现数学的美,那数学在学生心目中就将是相貌平常、内涵浅薄的,甚至是丑陋、令人厌烦的。那么,如何展现数学美,让学生亲近数学美,进而成为数学美的创造者呢?笔者带领一个数学教研团队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数学的美     
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然而,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这些艺术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后里面,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6.
数学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相反,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数学之美有三大特征:简单、和谐、奇异。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美。为了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因,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正美的事物,总是给人醉心的感受。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人、花、环境的自然美,或者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等艺术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宫里面,却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景象。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哪里有美,哪里就有数。"但事与愿违,在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课程,伴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漠,有些甚至开始厌恶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现象,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是否对学生有过审美教育,帮助他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数学家普易卡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数与形的表象美,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维方法的奇异美……等等诸多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数学的这些美呢?在我进行“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研究的第一次调查问卷中了解到:80%的学生没有感到数学的美,少数学生还感到枯燥,难学;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的学生也很少。美的事物才能使人向往、使人追求。这个调查情况的暴露,使我感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也许会燃起学生对数学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门美感性很强的学科,正像人们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华罗庚教授也曾指出:“就数学本身来说,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数学的美不同于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主要表现为艺术美。数学的美主要表现为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知识系统的结构美,数学图形的对称美、奇异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课堂教学的和谐美,教学方法的技巧美、创造美,数学知识的作用美等。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美的教育,无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抓知识系统,发展认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结构美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也就成了中学数学课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大量事实表明,不少教学趋向以“题海战术”的极端,学生记概念、背结论,使得火热的思考变成了冰冷的枯燥的形式化技巧.正如制定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位教授所说:“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不能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要把数学的美丽还给他们.  相似文献   

11.
顾勤丰 《学苑教育》2012,(24):52-53
让数学课堂成为美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学习数学不再枯燥,在美的意境中受到感染、熏陶,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公鸡错在吃饱了饭不做事”;“美丽的公鸡错在外表美”;“美丽的公鸡错在比外表美”……针对教师提出的“美丽的公鸡究竟错在哪里”的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学生把公鸡外表美本身也说成是错误的,说明他们并没有理解老马说的话.针对这个问题,教师板书两个词语让学生比较.具体作法是,用“光看外表美”对比“不光看外表美”  相似文献   

13.
5世纪的希腊数学家罗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13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指出,“数学还是关于美的科学”。美籍华人数学家邱成桐在华作数学演讲时,一再指出数学是“伟大而美丽的真理”。  相似文献   

14.
史宏燕 《成才之路》2012,(27):25-25
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个性表现出来,思维活跃出来,手脚解放出来。当今,中学生由于处在青春发育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这些都是学生在被动地学习,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趣。实质上,是我们把数学教枯燥了,让学生学得痛苦了。因此,数学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享受数学的快乐与美丽,使学生  相似文献   

15.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经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诱人的美。"一堂堂设计合理的数学课、一道道构思精巧的数学题、一个个充满理性的数学规律等,都为展示这种美提供了舞台。用美丽的数学文化浸润的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它能让学生个性飞扬。一、收集信息,让学生感悟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误区1:数学课或劳技课?
  曾经的数学课,计算教学总是那样单调、枯燥,几何图形知识的教学也常常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在如今的数学活动公开课(如“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教师先用美丽的图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可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剪剪拼拼:先剪两个三角形、拼这两个三角形-一剪飞机、拼飞机-一剪双喜,剪蝴蝶……整节课学生都在那里剪、拼、贴.剪剪拼拼贯穿着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在上劳技课,而不是在上数学课.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理念哪里去了?数学味去了哪里?没数学味的课难道还能称为数学实践教学吗?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它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的特征,数学又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更进一步而言,对实施素质教育也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在数学家眼中,数学就像一位恋人…数学家大会上,一位数学大师用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数学.数学真的有那么美吗?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现在,多数中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一位参与制定新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授认为:“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不能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要把数学的美丽还给他们.”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产生了广泛的数学美.可是,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误区,就是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数学美了.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为此,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示、渗透、挖掘、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美无处不在。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数学虽然枯燥,但数学的美却蕴藏在数学内容、教学过程及学习中。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挖掘数学美,用数学之美来解答数学问题,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美、感受数学美、体悟数学美、享受数学美,从而让枯燥的数学彰显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