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常人们练习站桩、试力、发力,最容易忽视身体内在五脏六腑各部的同时训练,而试声则是意拳身体内外同时配合练习的一项专门训练课程,其目的之一就是弥补发力之不足。意拳的试声练习要求做到声力并发,意到、力到、声到,虽然本意不在威吓,但应使闻者猝起惊恐之感。试声练习可以先求有声,然后再过渡到无声的试声。  相似文献   

2.
棍,是意拳使用器械进行格斗、实战的一门功法。拳谚日“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意拳没有固定的招法和套路,只讲究在实战中随机随势,应感而发。通过意拳站桩、试力等各项基本功严格的训练,掌握了拳术的浑圆力后,就可以进行棍法的训练了。所以说意拳棍法的训练,其内涵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的争力,完全与意拳的原则原理相同。意拳名家姚承光先生曾讲,  相似文献   

3.
经常进行武术骰练的人都知道,“劲”从拳术术语上讲称“拳劲”“爆发力”。所谓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走步,发拳等训练都是为发力做准备的。所以,我们练习发力,确保有力可发,就必须要通过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训练,待有一定基础后,才能专门从事发力的练习。发力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的综合体现。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把力发好是不容易的。意拳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性,要系统地按照意拳的训练方法训练。例如“站桩”既能培养浑元力又是拳术的基本功;“试力”就是把站桩所求出的力量,通过放大和移动进行强化,把力试出;“走步”是意拳的实战步法,要求身法、手法、步  相似文献   

4.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集众家拳术之精华,创立了意拳。实践证明,意拳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是优秀的现代实战拳术。 意拳可谓健身与技击双重并举,它的训练主要包括站桩、试力、走步、试声、发力、推手、散手等内容。 凡学习意拳者都要先从站桩开始。练习站桩应当明确三点:1.站桩应该掌握“意念”的运用;2.在意念的诱导下,统帅周身,自身各部建立“争力”,进而与外界建立“争力”;3.培养拳术力量(统称“浑元力”)。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通过意念诱导,…  相似文献   

5.
意拳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由王芗斋先生创立,其创立对中国传统武术是次重大改革。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过程中的重要性。意拳的训练包括:站桩、试力(包括试声)、发力、走步、推手、散手等,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人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促  相似文献   

6.
谢永广 《武当》2009,(12):20-21
意拳“摸劲”,是指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以舒适、协调意力饱满为原则,运用不同程度的意念诱导,结合合理的姿势问架,放松、缓慢、均匀的揣摩和体会站桩中松,紧转换的力量。总的来说,意拳的桩和试力都是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之下,运用整体摸劲的运动形式,进行神经肌肉松紧转换的训练,以求得全身上下、左右、前后和四面八方意力在矛盾相争中所达到的平衡、均整、协调,浑然一体的力量。即所谓的“浑圆力”。  相似文献   

7.
陈新 《武当》2000,(12):26-26
意拳平步分合试力,是意拳在实践中,当双方手臂交错接触时的情况下,所做出分合试力的表现形式。在实战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形势都是可能发生的,有时一手在对方手的上面,另一手却在对方手的下面,分合试力正是此时的攻防练习。  相似文献   

8.
意拳入门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意拳(大成拳)的锻炼内容有了了解.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推手、散手、试声等。但是有一部分意拳爱好者在练习时不得要领,不知如何入门。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意拳,大家就会不由想起了站桩,意拳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功法组成,它在健身、技击、寻理趣三个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它没有套路及固定的招式,只讲求随机随势应感而发,这是意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樊爱民 《武当》2014,(6):23-25
意拳桩法是意拳训练的入手之法,也是意拳训练的核心内容,意拳桩法训练的正确与否,关乎意拳训练的成败。武术功力也有人称之为武术内力,意拳内行称武术功力为“东西”,  相似文献   

11.
一、意拳拳法击打沙袋概述意拳拳法击打沙袋训练是意拳散手的辅助训练,它不但是身法、步法、拳法等各项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还是提高肌肉爆发力、体能素质和手指腕部承受巨大撞击能力的训练。当然如果我们只用打沙袋来代替意拳各项基本功训练,那可就与练习意拳背道而驰了。意拳强调以精神假借,意念诱  相似文献   

12.
拳术的力量,不同于本力和机械性用力。拳术力量的培养是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强化训练,才能获得意拳以站桩为基础,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的训练方式,获得拳劲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所谓真髓是指“拳劲”而言。意拳站桩所培养出的“劲”称浑元力。我认为“浑元力”是指人体全身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浑元一体的力。我们通过训练获得浑元力,其关键在于怎样运用精神假借,使身体各部建立矛盾争力,进而使周身与外界建立争力,最终达到一动无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13.
大成拳试力     
王红宇 《武当》2003,(12):34-35
“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  相似文献   

14.
推手是意拳实战对抗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站桩、试力、走步、发力等内容的综合体现。通过推手训练,可以弥补散手的不足,既能达到切磋交流的目的,又能把对抗的危险程度降低到最小。 推手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单推手(分左、右侧二是双推手。双推手又有几种措手形式──方双手在上,一方双手在下;或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或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等。 要想掌握好推手技术,就必须在实战对抗中训练。通常应注意两个方面:一、以站桩为基础,加强意拳各种试力的练习,并在推手对抗中应用;二、在推手时避免无谓的打轮转圈,注意每一动作是否…  相似文献   

15.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3,(2):56-57
本期出场名:家意拳名家姚承荣、形意拳名家宋光华、八卦掌名家张全亮 北京顺义区读者王强问: 我初学意拳,是照看书学的,有一些问题想请教一下专家。 1.意拳为什么又叫太成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意拳站桩为什么能健身? 3.意拳训练有没有力量训练,比如打沙  相似文献   

16.
谢永广 《中华武术》2007,(10):60-62
1、扎实的基本功是意拳散手训练的有力保障练好散手,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意拳散手本身就是意拳各项基本功的综合体现。意拳的基本功在散手中的主要体现是发力。主要包括各种拳法、腿法、身法(身体瞬间的移动)及步法(脚蹬地时瞬间的用力)的发力。关于意拳散手各项基本功发力训练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步。  相似文献   

17.
意拳推手     
我们在进行实战搏击时,主要就是考虑如何在肢体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攻防。意拳推手就是在实战中与对方肢体相接触时来体察对方力量的虚实、强弱,并善于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控制对方施以有效的打击。可以说意拳推手是对平时站桩、试力、走步、发力等各项基本功的综合检验,也就是在双方肢体接触的实际对抗中,来继续摸索、培养并运用浑圆力。  相似文献   

18.
意拳试声不仅仅是恐吓对手,更主要的是在对抗中弥补发力之不足,起到声、力并发之作用。试声就是用声波来鼓荡腹、胸、腰、背等各部肌肉,在试声的猝然一振之时,发出弹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飞速发展,世界各体育强国都在普遍重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如何有效地挖掘运动员的内在潜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传统体育——意拳则是一种独特的、将心理训练与运动训练密切结合的拳术,是一种能够挖掘人体内在潜力的训练方法。近些年来,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已经开始重视对意拳的研究,重大体育科研项目《篮球运动科学化训练初探》就把意拳对消除运动员的疲劳与紧张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从北京体育科研所的候郅华在运动员身上应用意拳站桩实验所取得的结果上看,进一步印证了意拳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以作为我国现代运动训练中一个具有独特风格、效果良好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意拳训练时接受振动刺激对下肢肌肉及其神经支配的影响。方法 48位健康大学生分为3组:意拳振动组(YQV)、意拳组(YQ)以及控制组(CON),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的训练。训练前后以Biodex System 4等速训练系统、Biopac多导生理记录仪及AMTI三维测力台,测试下肢最大等长肌力、等速肌力、肌电反应及静态平衡。统计分析以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结果意拳组的60°/s等速向心肌力显著进步11.8%(P<0.05);静态平衡时,足底压力中心移动面积显著减少15.3%(P<0.05),并明显少于控制组(P<0.05);意拳组在静态平衡的进步率(9.3%)显著优于控制组(P<0.05),其余测试项则无差异;控制组在各因变量中无显著变化。结论意拳结合振动刺激进行训练能有效增进膝伸肌等速肌力与下肢静态平衡的表现,可作为促进下肢肌肉及神经支配表现的新式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