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集众家拳术之精华,创立了意拳。实践证明,意拳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是优秀的现代实战拳术。 意拳可谓健身与技击双重并举,它的训练主要包括站桩、试力、走步、试声、发力、推手、散手等内容。 凡学习意拳者都要先从站桩开始。练习站桩应当明确三点:1.站桩应该掌握“意念”的运用;2.在意念的诱导下,统帅周身,自身各部建立“争力”,进而与外界建立“争力”;3.培养拳术力量(统称“浑元力”)。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通过意念诱导,…  相似文献   

2.
意拳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由王芗斋先生创立,其创立对中国传统武术是次重大改革。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过程中的重要性。意拳的训练包括:站桩、试力(包括试声)、发力、走步、推手、散手等,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人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促  相似文献   

3.
拳术的力量,不同于本力和机械性用力。拳术力量的培养是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强化训练,才能获得意拳以站桩为基础,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的训练方式,获得拳劲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所谓真髓是指“拳劲”而言。意拳站桩所培养出的“劲”称浑元力。我认为“浑元力”是指人体全身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浑元一体的力。我们通过训练获得浑元力,其关键在于怎样运用精神假借,使身体各部建立矛盾争力,进而使周身与外界建立争力,最终达到一动无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4.
意拳入门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意拳(大成拳)的锻炼内容有了了解.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推手、散手、试声等。但是有一部分意拳爱好者在练习时不得要领,不知如何入门。  相似文献   

5.
棍,是意拳使用器械进行格斗、实战的一门功法。拳谚日“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意拳没有固定的招法和套路,只讲究在实战中随机随势,应感而发。通过意拳站桩、试力等各项基本功严格的训练,掌握了拳术的浑圆力后,就可以进行棍法的训练了。所以说意拳棍法的训练,其内涵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的争力,完全与意拳的原则原理相同。意拳名家姚承光先生曾讲,  相似文献   

6.
推手是意拳实战对抗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站桩、试力、走步、发力等内容的综合体现。通过推手训练,可以弥补散手的不足,既能达到切磋交流的目的,又能把对抗的危险程度降低到最小。 推手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单推手(分左、右侧二是双推手。双推手又有几种措手形式──方双手在上,一方双手在下;或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或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等。 要想掌握好推手技术,就必须在实战对抗中训练。通常应注意两个方面:一、以站桩为基础,加强意拳各种试力的练习,并在推手对抗中应用;二、在推手时避免无谓的打轮转圈,注意每一动作是否…  相似文献   

7.
大成拳试力     
王红宇 《武当》2003,(12):34-35
“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  相似文献   

8.
谢永广 《武当》2009,(12):20-21
意拳“摸劲”,是指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以舒适、协调意力饱满为原则,运用不同程度的意念诱导,结合合理的姿势问架,放松、缓慢、均匀的揣摩和体会站桩中松,紧转换的力量。总的来说,意拳的桩和试力都是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之下,运用整体摸劲的运动形式,进行神经肌肉松紧转换的训练,以求得全身上下、左右、前后和四面八方意力在矛盾相争中所达到的平衡、均整、协调,浑然一体的力量。即所谓的“浑圆力”。  相似文献   

9.
通常人们练习站桩、试力、发力,最容易忽视身体内在五脏六腑各部的同时训练,而试声则是意拳身体内外同时配合练习的一项专门训练课程,其目的之一就是弥补发力之不足。意拳的试声练习要求做到声力并发,意到、力到、声到,虽然本意不在威吓,但应使闻者猝起惊恐之感。试声练习可以先求有声,然后再过渡到无声的试声。  相似文献   

10.
意拳推手     
我们在进行实战搏击时,主要就是考虑如何在肢体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攻防。意拳推手就是在实战中与对方肢体相接触时来体察对方力量的虚实、强弱,并善于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控制对方施以有效的打击。可以说意拳推手是对平时站桩、试力、走步、发力等各项基本功的综合检验,也就是在双方肢体接触的实际对抗中,来继续摸索、培养并运用浑圆力。  相似文献   

11.
意拳试力     
一、意拳试力概述站桩是基础,试力是关键,它的范围最广,难度最广,在意拳的整个训练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技击能力的强弱和试力训练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学习意拳要给予试力以足够的重视。试力者,试为尝试,摸索、探索之意;力指拳术的力量。试力为得力之源,即通过一番尝试与探索之后,去伪存真,去粗取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意拳,大家就会不由想起了站桩,意拳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功法组成,它在健身、技击、寻理趣三个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它没有套路及固定的招式,只讲求随机随势应感而发,这是意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孙宏建  李照山 《武当》2006,(7):24-25
王芗斋先生强调: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大成拳之所以把桩功放在首位,就是因为站桩能获取技击所需要的力量体系,尤其是站技击桩,则可达到培养锻炼“内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贾新建 《武当》2013,(2):29-30
大成拳包含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七步功法,简称为大成拳的"奇妙法门"。"奇妙法门"中的站桩是重要的基础功法。站桩分养生桩和技击桩。其中,技击桩的第一重要桩法是"矛盾桩"。矛盾桩不但以培养锻炼"内劲"为见长,而且还具有独到的技击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哈达 《中华武术》2006,(10):29-29
我认为谈大成拳的技击实战方法,就应该围绕大成拳(意拳)的功法,也就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功法展开,而不能够脱离他们而独立练习。这样有可能背离我们练习大成拳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王红宇  悟道子 《武当》2014,(7):33-34
“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是练拳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部分之一。”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项训练。在此所指的力,主要指筋骨之力,从生理学的角度讲,筋骨主要起着连接和支撑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主要靠筋骨的力量才得以站立和行走,四肢才能屈伸。  相似文献   

17.
当前拳术界有两种现象,一种只强调站桩,认为走架是对实战技击的束缚;另一种是走架中热衷于一招一式,桩功不认真去站,忽视了整劲的锻炼。下面依据个人体会谈谈拳术习武中站桩及走架两者缺一不可的重要性。 站桩即在松静自然的前提下,通过调形、调气、调意,去拙力以求得整劲。调形要做到头似顶非顶、沉肩  相似文献   

18.
人们通过健身桩的锻炼,逐步对站桩中运用意念活动统帅周身有了一定的认识,下一步就要从事技击桩锻炼。技击桩是学习技击的基本功。它是在健身桩的基础上运用意念活动使全身建立争力,进而使身体与外界建立争力,求取拳劲——“浑元力”。传统意义上讲,“浑元力”是指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的意力达到平衡均整的状态。求得“浑元力”的桩法叫技击桩。  相似文献   

19.
王涛 《精武》2008,(1):27-27
大成拳训练本无捷径可走,七步功法(桩功、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需扎扎实实、步步到位。然而大成拳前辈要求后学者绝不要墨守成规、画地为牢,所谓“尚精神,不重形式”,从训练模式之规范到作拳风格之养成,学者均可独自探悟,只要合乎拳理、顺乎生理,一切好的方法、好的思路,何尝不可帮助学者节省精力,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20.
谢永广 《中华武术》2007,(10):60-62
1、扎实的基本功是意拳散手训练的有力保障练好散手,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意拳散手本身就是意拳各项基本功的综合体现。意拳的基本功在散手中的主要体现是发力。主要包括各种拳法、腿法、身法(身体瞬间的移动)及步法(脚蹬地时瞬间的用力)的发力。关于意拳散手各项基本功发力训练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