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为中国武术的一种特殊身体认知方式,“悟”在武术教育与传承中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其身心一统、知行合一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内在一致性,是中国古代身体智慧的集中体现。基于身体认知理论,在澄明和阐释“悟”的义理基础上,探究中国武术“悟”的运行逻辑与价值取向。中国武术“悟”的运行逻辑主要包含符号表征、隐喻映射、意会认知与行为转化四个层次,符号表征是“悟”的前提条件,隐喻映射是“悟”的逻辑起点,意会认知是“悟”的运行方式,行为转化是“悟”的实践指向,它们统一于“悟”中。这种运行逻辑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悟统身心的终极指向、悟合知行的实践进路、悟以体道的内在超越三个方面。中国武术教育与传承中要科学认识和有效运用“悟”的运行逻辑,客观看待和正确引导“悟”的价值取向,让这种中国式的文化传统和实践智慧在现代社会语境下也能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学视角,从事件-过程的系统性考察和行动主体视角出发对北京冬奥会后期效应与东北冰雪产业振兴逻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1)北京冬奥会期间,基于国家的政策制定、组织实践与个体的政策认知、文化表达和价值认同的高度一致性,民众实现了在认知、行为和意义层面上的冰雪文化启蒙。后冬奥时代,兴趣与动机激励是实现从具身体验到惯习行为的关键。以冰雪参与旅游为主体的消费阶层的培育和形成,是冰雪文化产业走向成熟、稳定的标志。(2)由媒介营造的奥运喧嚣视觉景观,促使冠军和金牌经历了解码和编码的再生产过程,喧嚣过后,后冬奥时代集体意识与个体认知的秩序将面临重建。平衡集体意识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使“网红”变为“长红”将是赓续冬奥效应的关键。(3)东北所拥有的资源、人才和区域优势为纾解北京冬奥会的后续效应提供了可能,由于冰雪文化的参与存在社会阶层和经济资本等价值属性,因此在个体参与的行为选择上呈现出“选择性亲和”和“选择性疏离”的理论指向。(4)深耕冰雪旅游的内容与产品,实现冰雪旅游产业的优化供给,建立以冰雪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工具的治理模式,实现“旅游+”的发展,是后冬奥时代发展东北冰雪旅游产业的关键。需要我们从本质上构建文化涵养制度、制度决定观念、观念体现价值、价值决定行为的逻辑递进和循环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执行困境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点。该文以修正后的“模糊—冲突”模型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选取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文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每天锻炼一小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学业减负保障学生睡眠”四个子政策作为案例分析。根据政策属性的模糊性和冲突性划分出不同的政策执行类别,并对影响四类政策执行的支配性要素进行模型解释,最终归结出导致政策执行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体质健康资源、完善政策监督机制、优化条块管理模式、引领社会舆论导向等提升政策执行效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相关的若干争议、热点予以辨析,审视其深层、结构性问题,厘清有关认识和理论,并就“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介入的困境及再定位进行探讨,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和推行、“双减”政策在体育相关方面的落实及体教融合提供理论资源。认为:(1)体育“应试教育”及其改革取向指向地位考试、素质素养教育、体育锻炼及“良性负担”“对冲”说,均存在认识误区或偏差。其中,体育中高考改革难以促成“减负”,这也提示特定“体育锻炼”效应介入“双减”面临理论困境。(2)体育中高考改革的调适和定位应置于当下社会-价值视域及“双减”背景之下:其一,体育中高考改革应谨防在某种舆论压力与“既定目标”下的推行,谨防非必需或极限-竞技化的运动能力作为教育及人才评价的核心指标,以及谨防改革的有限效应对社会伦理价值的僭越和碾压;其二,在“双减”背景下对体育中考改革予以定位,需谨防体育在中考改革压力下成为一种新的负担,以及谨防“双减”背景与体育中考导向下学校体育的矮化和生物化。提出:“双减”或“减负”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应超越体育升学考试的导向和限制,体现学校体育的实质和育人价值,这也是对“体教融合”及“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的切合和呼应;应防止在体育中高考与“双减”或不当“减负”观双重作用下催生和助长学校体育“生物体育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法学研究存在明显的“重权利,轻义务”问题。为了推进体育权的实现,在研究范式上应从“权利思维”转向“义务思维”。体育权的实现依靠的是国家义务而非国家权力,国家义务是实现体育权的直接保障与根本保障,且是一种法定义务。在内容体系上,体育权实现的国家义务包含了尊重、保护与给付三个层次。尊重义务要求国家不得妨害公民体育自由权行使;给付义务要求国家应在物质、服务与制度方面为公民体育权的实现创造条件;保护义务则要求当非国家以外的第三人侵害公民体育权时,国家应及时制止并排除妨害。国家违反体育权实现义务应当具有可诉性,其中,违反尊重义务具有完全可诉性,违反保护义务具有部分可诉性,违反给付义务只具备最低限度可诉性。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特别是如何激发文化持有者参与保护传承的内生动力,是当前学界面临的重要议题。基于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汝城香火龙”活动为田野个案,探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乡村精英的话语权生成问题。研究认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村落社会“面子与文化资本的赚取”是乡村精英追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话语权的主要动力。村落(宗族)龙灯理事会是乡村精英为组织、开展“汝城香火龙”活动而组建的自组织,该组织通过内部动员与外部联络的方式进行运作。配合地方政府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依托文化学者构建“非遗”学术话语以及借助“全媒体”立体化渲染发展图景,是“汝城香火龙”保护传承中乡村精英话语权生成的行动策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乡村精英的话语权拥有,有利于激发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共治保护传承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价值转向、现实困境、运行模式和推进策略。研究显示:“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在管理维度由教育部门向体育部门转变、时间维度由学科培训向体育培训转向、空间维度由学科培训场域向体育场馆场域转向、经济维度由教育培训业向体育培训业转向、社会维度由成绩资本向健康资本转向;现实困境表现在行政壁垒阻碍相关政策执行效率、监管主体缺失导致市场监管乏力、标准缺失阻滞体育培训规范化运营、师资薄弱遏制体育培训供给服务质量、坪效不高降低体育培训运营效率五个方面;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创新可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中高考体育培训、体育+学校结合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校内+校外结合的社会体育组织进校园、教育+体育结合的购买第三方服务、体育+社会结合的体育培训公益配送、社区+体育结合的社区公益培训、学校+体校结合的体教融合等多种运行模式;提出了围绕体育场馆为中心开展注册普查、赋权体育单项协会出台评价体系、授权体育部门成立培训市场监管处、建立培训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家校社培训共同体、赋能体育培训业数字化转型等六项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系统分析体育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理论路径。研究认为,激发体育消费活力能够筑牢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能够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育与科技深度融合能够促进更高水平自立自强,强化体育文化交流能够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体育共享发展能够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上述五点构成了新时代体育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五条脉络,是未来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功能,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民俗体育传承人关系,直接影响到国家与民俗体育传承人各自的角色定位,影响着传承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国家社会动员能力的提升,事关“非遗”保护的实效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分析了传承人对其舞狮人身份的认同流变,并透过舞狮传承人对此身份认同的演进、变化,探讨了国家与舞狮传承人关系变迁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传承人对其舞狮人身份的认同是国家建构与其自我反思性建构的动态过程,从传承人对舞狮人身份的初识、搁置、确立再到合法性权威获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传承人对其舞狮人身份的认同由计划性认同、拒斥性认同、认同调适逐渐走向合法性认同的演变;反映了国家和舞狮传承人关系由自主发展到合作共赢发展的流变,国家在其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选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哔哩哔哩“帕梅拉”虚拟健身社区进行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将“帕梅拉”跟练视频参与者划分为五种理想类型,观察她们的身体样态呈现与交往互动内容,以窥见青年女性运动身体与互联网科技的互动生成,并讨论青年女性在社会网络空间中如何通过身体体现实现自我身体认同,进而揭示其运动身体在生活世界的感知内容及表达形式。研究认为:(1)运动身体由“缺席”到“在场”是身体与技术互动生成的标志且身体与世界的互相感知表现为相互作用力的粘连;(2)弹幕仪式互动将身体体现的即时表达转化为强烈的身份认同并试图与他人产生对话;(3)青年女性“反抗的身体”与“属自己”的运动是破除男性对于“女性化”压制以及“自我女性化”示弱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以新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制度困境,提出了草根体育组织发展路径选择。研究表明,我国草根体育组织面临着诸多制度困境:管制性制度不完善,导致其身份尴尬,缺乏归属感;规范性制度缺失,导致其发展无序,内部运行紊乱;文化-认知制度薄弱,导致其价值迷失,公信力偏低。因此,应以体制改革增强其发展活力,以制度创新促进其规范化发展,以文化认同优化其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制度环境是大型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关键性支撑,从制度环境角度推动大型滑雪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更科学、有效。通过文献分析、制度分析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大型滑雪旅游度假区的内涵、特征、现状、困境及需求趋势与导向进行了判断。研究得出,大型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制度环境是聚焦于大型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运营密切相关的基本制度而形成的,这种制度环境要求有效性,呈现出与运营主体、特定区域及自身适应性的特征;现有制度环境虽然日益完善,但仍然形成了制度环境滞后、制度组成单一及各参与主体缺乏有机融合的困境。正式制度的需求导向指向大型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引导和规范两个层面,非正式制度的需求导向指向了冬季体育文化、冬季运动价值观念,冬季体育传统及相关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性障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闵健  柳伯力  胡艳  刘利 《体育科学》2006,26(9):6-12,39
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体育改革的大背景,主要采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主要功能、公益性和经营性关系,提出解决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性障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典型案例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借鉴Preker-Harding模型理论对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模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事业单位场馆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可总结为体制内部改革模式、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模式、企事业并轨改革模式、BCO改革模式、"事转企"改革模式、事业单位委托管理模式6种。结合Preker-Harding 模型设计了评价的8个纬度。分析认为,体制内部改革模式、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模式属于事业单位自主化运营模式,企事业并轨改革模式、BCO改革模式属于管理机构法人化模式,"事转企"改革模式属于企业法人模式,事业单位委托管理模式属于委托法人化模式。4种模式在政府作为所有者和监管者方面的职能不同,未来我国事业场馆改革目标和思路是分类改革,改革方向的近期目标是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中期发展目标是借鉴BCO管理改革模式,长期发展目标是完善委托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篮球协会是我国单项体育协会中较早进行脱钩改革的协会之一,梳理其改革的经验与不足,对于促进中国篮球协会自身发展,带动其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篮球协会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总结了“后脱钩时代”中国篮球协会面临的法律法规更新缓慢、人才培养后劲乏力、内外监管有待提升等困境。将协同治理理论引入中国篮球协会改革发展路径的探讨中,阐释了协同治理的内涵及其运用于中国篮球协会改革的必要性,在协同治理视角下提出了深化中国篮球协会改革的实施路径,包括健全法律体系,协调各方诉求;促进人才培养,加强战略合作;创新监管机制,协同多元主体等。  相似文献   

16.
龚波 《体育学刊》2012,(1):25-30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动因在于市场经济下巨大外部利润的形成、固有制度的非均衡性与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改革经历了甲A阶段和中超阶段,前一个阶段主要表现为制度变迁的帕累托改进,市场得到开拓,各方总收益良好;后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制度变迁的非帕累托改进,原因在于利益主体非一致化,制度变迁遇到瓶颈,奥运战略下的路径依赖制约了足球改革进一步深化。由此提出: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要与社会的诱致变迁相互协调;渐进改革与强制变迁要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制度非中性不可忽视,要进行规制引导,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异性应进行及时的研判与调适。  相似文献   

17.
我国职业体育政府职能作用的逻辑起点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前我国职业体育中政府职能问题研究的市场失灵论切入点存在偏颇,应回归市场缺失论的逻辑起点。所谓市场缺失主要指我国职业体育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存在市场运行机制缺陷和制度体系缺失,市场未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的转型特殊状态。市场缺失论引导下,要求政府职能发挥其主导作用,并引领我国职业体育的渐进式改革之路。职业体育渐进式改革中的政府职能需遵循先立后破、先退后进、适时机动等规范要求,在健全法规体系的作用下实现。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民法典》中非营利法人的规范文本,对体育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的学理内涵做出推演。借助“场域”结构框架分析体育行业协会法人治理问题。“组织域”维度,体育行业协会内部章程及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功能失调、“会企关系”有待完善。疏解策略包括加强体育行业协会规章制度建设,推进制度资源积累的良性发展;健全治理结构,完善组织机构;遵循会员服务逻辑,提升“会企关系”。“社会域”维度,体育行业协会自治与政府干预边界不清、体育行业法律资源稀缺、体育市场监管体系标准化与规范化程度不够。疏解策略包括政府应强化对改革的顶层设计,在切实为协会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边界,完善政府对协会的年检与评估机制;强化法律制度供给,完善体育行业立法,将体育行业立法与体育市场治理现状有效衔接,切实赋予协会在体育行业自治领域的立法权、执法权与监管权;发挥体育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借助技术赋能,完善体育行业监管机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建设,提升体育行业协会的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与路径进行研究。鼓励社会力量支持与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有赖于培育一大批具有强烈的内部动力、强劲的执行力和强大的公信力的体育社会力量,有赖于良好的制度环境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还面临着认识的局限性、制度空间的约束性和实际运作能力不足等诸多障碍,限制了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建议从释放制度空间,加强能力建设,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与路径进行研究。鼓励社会力量支持与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有赖于培育一大批具有强烈的内部动力、强劲的执行力和强大的公信力的体育社会力量,有赖于良好的制度环境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还面临着认识的局限性、制度空间的约束性和实际运作能力不足等诸多障碍,限制了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建议从释放制度空间,加强能力建设,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