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文学的发生一直是诸多学者无法纾解的心理情结。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作为五四文学的亲历者,由于他们的文化立场不同,解读五四文学发生的视角不同,于是众说纷纭。尽管后人对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的自我言说有所涉猎,但对五四文学的发生研究一直没有形成热点。直到20世纪80年代黄子平等人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后,五四文学的发生论研究才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从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发生的互动关系来解读五四文学的发生,一直是一个盲区。事实上,是新式教育促成了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现代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也正是新式教育,促成了五四文学接受主体现代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沈雁冰以“人”为思维中心,围绕着“人属于文学”的现代观念,从创作主体、对象主体和读者主体三维视角来建构他的“人的文学”的现代理论,充实丰富了“五四”“人的文学”观念的内涵,是对“五四”“人的文学”观念的一种补充,一个突进。  相似文献   

3.
深化五四“人的文学”的研究,弘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人文精神,这一研究课题受到当前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新近出版的文学研究著作《五四小说与人的文学》(黄健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对这一重大学术研究课题作出了新的探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是近年来五四文学研究中的一大收获。  相似文献   

4.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许地山在五四新文学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着为人生的理想,借助宗教救苦救难的羽翼,使其成为五四时期比较另类的作家。他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抒写女性苦难的,本文便是以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视角,从中探讨其艺术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6.
林小叶 《语文知识》2013,(2):100-101
乡土小说自其产生以来,一直交织着作者的乡情与理性。在题材选择、民俗风情的描写等方面,"五四"乡土小说和京派乡土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学观,作家即使处理相同的故乡题材,他们的作品中对故乡的抒写也有较大的差异。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两种不同的文学追求,决定了"五四"乡土小说与京派作家不同的文学视角,不同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7.
许地山在五四新文学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着为人生的理想,借助宗教救苦救难的羽翼,使其成为五四时期比较另类的作家。他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抒写女性苦难的,本文便是以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视角,从中探讨其艺术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一书以界定五四译诗的时代特质为切入点,不仅将翻译诗歌研究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和技巧层面上,还从翻译对诗歌文本的选择、传播、接受和影响等重要问题上进行了探讨,创新性地提出了“潜译诗”的概念及与其时新诗创作的互动关系。其书的特色是主题明确、立意高远、文风简洁、考据充实。此外该著作专门谈论了五四前后译诗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为文学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空间。  相似文献   

9.
庐隐以"女性"的视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陷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而破灭,追求个性解放而被传统束缚,探索出路而无路可走的矛盾之中的中国"五四"时期的知识女性。这种矛盾体的女性形象,成为庐隐的一种文学理想,使其在"五四"文坛上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一 回溯新时期20年来的老舍研 究,反观新时期20年来的现代文学 研究,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诸多的成就,但我们也面临着新的发展与开拓。 中国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与欧风美丽的吹拂滋润密切相关的,这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带着一种“文化偏至”的姿态,批判反对中国的一切文化传统、文学传统,翻译介绍众多的西方文化、文学著作,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化与文学,因此有人认为“五四”时期构成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断层。 “五四“时期,鲁迅以“拿来主义”的姿态阅读果戈理、显克微支、夏日漱石、森…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以来涌现了大批“儿童视角”小说,本文试在文本研读的基础上,研究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作家文化心理的相同之处,并挖掘出内在的深层文学底蕴。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比较是张东荪文化思想的重心,他本人不但参与了五四东西文化论争,而且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反思和批判了这场论争。通过梳理张东荪五四后相关文化观点,考察他对五四东西文化比较的整体认知,旨在借助这一特殊历史人物的视角,窥见这场思潮的概貌。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上所说的“五四”时期,一般指文学革命发轫的1917年及其之后的五六年时间。“五四”文学是在接纳世界新潮、实行中西两种文化大交流和我国新旧两种文化大冲撞的历史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变革时代的文学。“五四”文学接受外国文学影响,打破封建旧套,使我国文学发生“质”的变化,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篇是光辉的一页,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历史借鉴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五四以来涌现了大批"儿童视角"小说,本文试在文本研读的基础上,研究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作家文化心理的相同之处,并挖掘出内在的深层文学底蕴.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34-139
作家审察生活的方式包括艺术视角和分析生活的方法两个方面,从"五四"新文学开始,历经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工农兵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虽然有着多次不同艺术视角和分析生活方法的转换,但除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期之外,最重要的是从阶级视角向文化视角,以及从理论性、模式化的阶级分析方法到文化化的阶级分析方法的转换,这是文学的文化性本质的回归。社会视角,生活视角,阶级视角都可以产生好的作品,但是,最为深邃的还是文化视角;社会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都可以作为作家分析生活的方法,但是文化分析方法,则是最为深刻的分析方法。在阶级分析方法之中,文化化的阶级分析方法是最具有穿透力的。作家对审察生活的方式的选择,当然最后由作家个人所决定,但在选择的过程中,尚有重要的时代与社会的因由。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赵树理研究中,有的学者由于过分看重赵树理的"农民作家"身份,过分强调赵树理对"五四"文学的反思,忽略了赵树理创作在反封建精神上与"五四"文学的联系.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赵树理创作中表现出自觉的反封建意识:赵树理在小说中涉及了反对封建思想的诸多领域;他将"五四"新文学的本质特点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反封建的重大背景上表现农民的生活;分析赵树理在观察视角、作品的基调、思考方式上,与"五四"作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中国文学史》一书,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有很大贡献。其中《中国文学的特色》一章,将中国文学同西方文学和日本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国文学的七大特色: 一、文学传统的悠久和持续性 首先,中国文学传统的悠久性,是任何文学所无可比的。从公元前八九世纪,直至“五四”运动,几乎三千年的文学史,对外国人来讲,不能不算是奇迹。欧洲文学里,虽然古希腊和中国文学几乎同时发生,但英、法、德、西等国基本上都晚于中国一两千年,  相似文献   

19.
颓废主义进入中国以后,批评界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到文革前,颓废的研究受制于社会学批评的强大影响,颓废是作为一种负面的文学现象看待的。第二阶段从新时期开始,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取得了新的成果,主要是超越社会学批评,开始从审美的视角看颓废主义,揭示了颓废主义的美学特征。颓废研究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就是坚持审美的研究立场,并将颓废主义视作一种独立的文学思潮批判地分析,才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黄鹂》一文运用象征手法,用黄鹂来象征文学乃至文艺,言近旨远,寓意深刻,几乎成了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其深刻反思录。现在,就让我们从文学史的视角来对其进行一番解读。众所周知,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是以1917年的“五四”新文学运动为开端的。孙犁生于1913年,12岁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所以文章开篇即写道:“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他十分喜欢鸟———文学,却“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美丽的黄鹂———新文学。“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之“新”就“新”在它大大扩大和强化了文学同现实生活的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