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67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576篇
教育   88115篇
科学研究   10242篇
各国文化   279篇
体育   3806篇
综合类   4389篇
文化理论   778篇
信息传播   12758篇
  2024年   642篇
  2023年   2404篇
  2022年   1350篇
  2021年   1794篇
  2020年   1777篇
  2019年   1746篇
  2018年   999篇
  2017年   1622篇
  2016年   2391篇
  2015年   4214篇
  2014年   9088篇
  2013年   7069篇
  2012年   8512篇
  2011年   9189篇
  2010年   7971篇
  2009年   8292篇
  2008年   10172篇
  2007年   7860篇
  2006年   5513篇
  2005年   5406篇
  2004年   4519篇
  2003年   4065篇
  2002年   3685篇
  2001年   3362篇
  2000年   2447篇
  1999年   980篇
  1998年   642篇
  1997年   525篇
  1996年   447篇
  1995年   340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245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人格特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介绍人格特质理论的因素分析方法 ,其代表人物是卡特尔和艾森克。在对其人格特质理论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文章着重讨论了因素分析方法在人格特质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2.
在评价体育实践课时,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练习密度(运动密度),以衡量一堂体育课的好坏。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围绕“如何使一堂课的练习密度符合规定要求”而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程序。然而,体育课练习密度这一指标真有那么重要吗?在评价体育课时,是否这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呢?特别是在当前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情况下,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笔在教学实践中发展,作为体育课评价的指标之一的体育课的密度特别  相似文献   
83.
随着心理学家对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有意义学习理论,其重要性日渐凸显。以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为代表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要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实质性(substantive)和非人为性(nonarbitrary)的联系。他认为学习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有理解和机械之别,存在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异。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其特点是学习者身心的投入,身体的、心理的、认识的、情感的、逻辑的、直觉的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知能力的…  相似文献   
84.
新课改实施近一学期。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感触最深的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用孩子们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与行为,在音乐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例如,在歌曲教学中,以往都是让学生先学歌谱,再学歌词,而现在,我却让学生在完整感受乐曲中先学歌词,然后再来学歌谱。又如,在一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本人力求从培养学生的兴  相似文献   
85.
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差,招生困难,其“瓶颈”在于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效指导、“末流教育”的高职形象以及终结性教育的教育体制,本在深入分析这三因素的同时,对冲破“瓶颈”的制约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6.
雨中的记忆     
她和妈妈刚在沃尔玛购完物。这个天真的小女孩应该6岁大了,头发是美丽的棕色,脸上有雀斑。外面下着倾盆大雨。雨水溢满了檐槽,来不及排走,就迫不及待地涌向了大地。  相似文献   
87.
迄今,学术界对于技术的争论一直持久不衰。在这种“百家争鸣”中,许多有识之士都从不同的侧面,对技术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但是,对于技术与社会和文化关系的研究,至今还处于不系统的探讨之中。陈凡、张明国两位教授合著的《解析技术:“技术—社会—文化”的互动》一书,显示了与以往同类研究不  相似文献   
88.
符建湘在《传媒观察》2004年第3期发表综述文章,对2003年新闻理念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9.
汉语言是丰富的、多彩的。语文课不要讲得过透,必须为学生留下个性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