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解题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解题教学中通过典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1反思题目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解题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基本形式,一般学生都比较重视,但学生对题目往往不加选择,拿来就做,而不善于探索解题思路,不善于总结解题规律.据此,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并引导他们去探索,对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能力十分有益.下面谈谈本人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解题匆匆,就题论题,解完题目就算“大功告成”的不良倾向,结果在考试中许多题目“似曾相识”,却又“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只重视解题的数量和结果,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忽视了解题后再思考。为此,我们建立了解题“病例卡”,引导学生对错误解法进行反思与探究、收集与整理,将其进行分类,分析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教学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1 建立“病例卡”的原则1.1 典型性原则选择的错题要有代表性,能反映出对教材中重、  相似文献   

4.
臧秀程 《考试周刊》2011,(65):89-90
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好多数学题目不仅讲了,而且讲了好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不见得改进。也常听见学生这样说:这些题目做了好多遍,解题能力却得不到提高。这种现象确实应该引起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反思。  相似文献   

5.
有反思的练习才是有效的。反思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学习素养之一。要培养学生主动反思的思维习惯,通过具体解题,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反思数学学习中的生活体验,反思题目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反思解题思路、途径,反思题目特征、结论,把培养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贯穿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解题教学是巩固、深化、理解数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六大意识,通过实例阐述笔者的一些体会.1.审题意识审题是发现解法的前提,只有在认真审题、充分理解题意,把握题目本质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题目中比较隐蔽的条件,预见解题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比较忽略审题方法指导,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时不重视审题,题意还不清,就盲目求解,出现套熟悉的解题模式、凑数字等现象。个别学生一旦碰到较难的题目感觉无从下手,就干脆不做。审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教师应切实加强审题方法自乞指导。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应着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此举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解数学题之的归纳总结和反思:(1)反思解题中的失误;(2)反思解题方法,寻找最佳解题途径;(3)反思解数学题思维过程;(4)反思数学题目的变形、引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9.
审题正确是解题的基础.题目未审清就仓促解题,必然抓不住要领、费时,甚至答非所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审题——把握解题的金钥匙,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审题目条件1.审查题设条件全面审查题目的条件,分清主次,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是解题成败的关键.例1设t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习题训练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习题训练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后进行反思能提高习题训练的有效性,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能够在接触到类似问题有很好的思维方法.而学生往往难以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样学生的技能、思维能力就难以提高.习题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解题的必要途径,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应是习题教学的重要步骤.所以,我们在解题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特别要多做"懈题"后的反思.下面就解题后的反思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就要求教师能把学生从题海中领出来,为此,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做好审清题意、制定解题计划、实现解题计划等工作之外,解题后的反思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谓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在解决了数学问题后,通过对题目特征、解题思路、解题途径、题目结论的反思来进一步暴露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开发学习者的解题智慧,以达到事半功倍,培养学习者思维品质的目的.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做法和看法.一、反思题目特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能透过表面…  相似文献   

12.
孙小龙 《中学教研》2014,(11):40-4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质疑的深化.高中数学教学中,当解完一道题后,教师应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反思解题过程的方方面面.反思过程中不对学生的反思作任何限制,充分保护学生反思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从解题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考,从成败中品味数学的苦与乐.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会形成反思的好习惯,也会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反思方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解题训练与反省(或反思)认知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迁移效果.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表中给出了解答数学问题的4个阶段: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其中“回顾”就是对解题的反思,它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深化和提高,通过反思有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高层次的认知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前三阶段更为重要.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解完一道题之后,就觉得万事大吉,接着再寻找其他的题来解.波利亚曾指出:“即使是相当优秀的学生,在得到了题目的解答,并将整个论证简洁地写下来之后,就会合上书,去找别的事做”…….”事实上,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是优化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解题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题意理解、解题方法解题过程和解题规律的反思,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简单题或多次演练过的题目一看就会,没有遇到过的题目一看就懵,这是解题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审视原因,是因为教学过程缺少反思,缺乏体验,缺失感悟.注重过程和反思,凸显思维和方法的解题教学,能让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经历",积累解题的经验,感悟数学的魅力,从而提升解题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明确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根据近几年高考数学的特点是突出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们认为解题后引导学生对题目及解答进行反思、领悟是很好的方法。所谓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在解决了数学问题后,通过对题目特征、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失误等方面的反思.进一步暴露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找出新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悟性”,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解题智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农村高中学生在学习及解题中往往只重视了学与做,却忽略了回顾反思的过程,结果是出现课堂上学生都听得懂,教师讲过的题目也会做,但是只要题目稍微作一些变化,学生就不会解答了.产生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在解题后进行反思的行为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提出《培养高中学生解题后反思习惯的研究》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在解题后对解题答案、解题思路、解题过程、题目的变式推广以及错题的反思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深人的研究,使学生解题后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习惯,并在反思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一般性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出错后进行反思.在完成一类解题教学后,要引导学生归纳习题的解题模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所解过的题目进行概速.引导学生对典型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特征分析.引导学生反思出题意图,进而尝试改编题目.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生热衷于做大量题目,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也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教学思想的概括,这是导致获得的知识的系统性减弱、结构性差的原因.通过解题后改进解题过程、知识迁移、知识整合、探究规律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解题后继续飞翔,“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这是解题过程中更高一级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部分学生(特别是进入高三后)做了很多题目,但碰到一些曾经做过的题目还是不能完全做对,达不到"考后100分",因此学习成绩也就一般,可以说付出与回报很不成比例,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是学生缺乏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所以一错再错。  相似文献   

20.
审题就是从题目本身去寻找“怎样解这道题”的钥匙,也叫做弄清问题或理解题意.笔者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学生在解题上的不成功常常可以追溯到“题意未审清或审不清”的解题起点上,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是:出示题目之后立即就讨论解法,获得解法之后就迅速进入下一道题.其实,学生在“如何理解题意、怎样寻找思路”上是“想知道很多而又有很多不知道”,至于“对初步思路的反思”,则十有八九都被“解题教学的现实”给砍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