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数学,美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教育问题。在我们的一次学情调研中,84%的学生给出了"数学不美"的回答。然而,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却以其亲身体验表明"数学的美妙不可言"。古希腊的普洛克鲁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意大利的伽利略说:"美是自然,数学作为书写宇宙的文字,反映着自然,数学中当然存在着美。"我国的华罗庚说:"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显然,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如果无法让学生看到和体会到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2.
如果要问:数学有没有味道?肯定有人说没有味道。如果再问:数学美不美?肯定更有人感到茫然,认为似乎数学无美可言。觉得数学没有味道无美可言的人,是不会对数学有情感的。如果数学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有味道有美感,以至于对数学有很深的感情,那么这样的数学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成功。从事数学教学的人自然都希望取得这样的一个极大的成功,因此深入探讨数学之美就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数学之美是确实存在的。数学家普洛克拉斯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庞卡莱也说过:“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  相似文献   

3.
美是人类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劳动实践中所获得的自由。让受教育者获得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那么,数学教育之中的美在哪里?如何在美的怀抱中进行数学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产生了广泛的数学美.可是,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误区,就是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数学美了.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为此,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示、渗透、挖掘、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滕梅 《教育文汇》2013,(23):33-35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是一门富有美和魅力的学科,数学教师理应成为“魅力教师”,其魅力就体现在数学课堂里。但实际上,我们的数学课堂却给学生以抽象、晦涩、深奥的灰色形象和负面回忆,最终使数学与学生保持庄严、冷峻和遥远的距离,并禁锢了好奇心的张扬,压抑了创造力的萌生。笔者常常在思索: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数学作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科学,除了具有严密的逻辑眭、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之外,还具有其本身特有的美——数学美。小学数学虽较简单浅显,但它并不缺少美,正所谓:“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数学家普易卡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数与形的表象美,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维方法的奇异美……等等诸多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数学的这些美呢?在我进行“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研究的第一次调查问卷中了解到:80%的学生没有感到数学的美,少数学生还感到枯燥,难学;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的学生也很少。美的事物才能使人向往、使人追求。这个调查情况的暴露,使我感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也许会燃起学生对数学学…  相似文献   

8.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然而,“数学美”究竟美在哪里呢?数学美反映在对简单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的追求上.高中数学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数学美的资源.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能力,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数学素养,使人变得更富有知识、  相似文献   

9.
陈钰轩 《师道》2005,(7):22-22
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然而,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抑或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这些艺术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后里面,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其实,数学并不枯燥,而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不能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老师应该把数学的美丽还给学生。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享受数学的美丽。  相似文献   

10.
谢娟 《学周刊C版》2014,(8):60-61
美的事物.总是给人醉心的感受。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人、花、环境的自然美,或者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等艺术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宫里面.却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景象。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哪里有美.哪里就有数。”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隆菲尔德说:“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的美真正达到了简约而不简单。  相似文献   

12.
苏春连 《广西教育》2007,(7B):38-38
我发现每届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智商不低却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究其原因,我认为一个字,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懒”字。那么造成学生学习数学“懒”的原因在哪里?应该如何疏导,让学生“勤快”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让数学课堂成为智障学生幸福的乐园?怎样把被动的数学学习.变成自主而快乐的享受数学?如何让智障学生快乐地学好数学呢?  相似文献   

14.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猜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结着水晶铃。”学生猜出是葡萄后,我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就引出了课题。我让学生先看课本上的插图,凭借插图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然后,我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第一自然段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去葡萄沟看看吧,葡萄沟在哪里?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呢?让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我用灯片指导学生弄清“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通过…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多次美的信息的传递,会使学生的认识产生飞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因此,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是数学教学中必须研究的问题。 1.数学的抽象性,体现了它特有的宏大美数学的抽象性,使它能容纳万事万物。大到整个宇宙,小到生物细胞的分子结构,无一不以某种“数学形式”存在着。早在公元五世纪,数学家普罗克拉斯就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不断感受到这一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概念,看作是童话王国里的有生命的东西。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自然数“1”时,学生从身边的1支笔、1盒笔说开去:1滴水、1条河,1棵树,1片森林……学生慢慢地感受到“1”是多么奇妙,数是多么奇妙,它可以表示一切事物的多少。又如学生  相似文献   

16.
罗乾忠 《教师》2012,(33):82-82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指出:…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下面就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感觉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美的特性与奇妙。一、数学美的几种体现1.数学的结构美它是一种内在的美,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曾艳 《今日教育》2008,(12):54-55
作为一名曾教过五年语文的数学老师,曾经非常留念和羡慕语文老师丰富的拥有:能与学生一起徜徉在文学的殿堂里,具有人文背景的词句可以使孩子们创造出梦想的诗篇。而数学呢?也许很多数学老师自己都很难表述数学的“美”到底在哪里,除了“数”,就是“算式”,有“美”存在吗?哲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也努力实践着这一点——把美融入数学教学,使教学过程充满美感.使学生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经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诱人的美。"一堂堂设计合理的数学课、一道道构思精巧的数学题、一个个充满理性的数学规律等,都为展示这种美提供了舞台。用美丽的数学文化浸润的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它能让学生个性飞扬。一、收集信息,让学生感悟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刘文贵 《中学理科》2006,(7):4-4,19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学无关的。”数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门艺术,自古以来就有“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的说法,有人则称数学为理性的音乐。事实上,数学美是客观的、实实在在存在着,也实实在在地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我们不少的学生。但是,对数学美的认识、鉴赏、体验以至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需要教者去指导、帮助、培育的。现实中,不少教者忽视了数学教育中的美育功能,也忽视、怠慢了数学本身存在的美,轻视了它在数学学习上的激励机制。那么多美的东西——数、式、方程、函数、图像、变换等等常常因不适当地反复进行着固定程式的操练而显得毫无生气,以至使人感到窒息、枯燥乏味、缺乏灵活性。对此,在数学中,教者要经常不失根本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内容作为审美对象,因人制宜地展示数学内容中的美,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经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从而激起学习数学持久不衰的热情,追求至真至美的解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兹就解几教学中的美学意识略陈管见,以期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