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世纪数学家普易卡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数与形的表象美,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维方法的奇异美……等等诸多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数学的这些美呢?在我进行“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研究的第一次调查问卷中了解到:80%的学生没有感到数学的美,少数学生还感到枯燥,难学;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的学生也很少。美的事物才能使人向往、使人追求。这个调查情况的暴露,使我感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也许会燃起学生对数学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美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审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其实数学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形式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所以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3.
数学美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审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其实数学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形式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所以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懂数学美、爱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一、培养学生懂美。古希腊数学家波罗克拉斯认为 :“哪里有数学 ,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从数学的内容来看 ,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等 ;从数学的方法来看 ,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等 ;从狭义美学意义来看 ,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数学美虽然是一种真实的、客观的美 ,但它…  相似文献   

5.
数学美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性、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洁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  相似文献   

6.
王晔 《广西教育》2013,(25):31-32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其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美的因素。数学教学虽然重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但也不可忽视美的渗透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意志品质,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学会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和创造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智、体、美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 ,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我们在数学教学的同时 ,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将数学中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 ,而且还受到美的熏陶”〔1〕。古希腊数学家普罗克拉说过 :“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数学中的逻辑美、抽象美 ,数学图形的简洁美、对称美等都蕴含着美的知识、美的内容。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似乎给人以高度抽象、枯燥单调之感。其实不然 ,“数学家在创造活动中总有情感、意志、信念、希冀等审美因素 ,因此在数学的数字和公式中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审美内容。”[1]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断言 :“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 :“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Aristole认为 :“秩序和对称是美的重要因素。”哲学与数学先辈们对数学美的赞誉不胜枚举 ,贯穿于整个数学科学之中 ,数学美究其形式有 :对称美、简洁美、一致美、奇异美、和谐美 ;华东师大张奠宙…  相似文献   

9.
罗乾忠 《教师》2012,(33):82-82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指出:…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下面就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感觉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美的特性与奇妙。一、数学美的几种体现1.数学的结构美它是一种内在的美,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季仲彬 《广西教育》2013,(29):75-75
谈到美育,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优美的诗歌,动人的舞姿,欢快的节奏,鲜艳的色彩。至于数学中的美育,则一直受到忽视。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小学数学教学虽然重在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但也不可忽视美的渗透与教育。一、巧妙展现——感知数学美美到处都存在,数学中同样处处蕴含着美的因素,如数字美、形体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等。这些美不像美术作品那样外显,小学生较难感受和意识到,这  相似文献   

11.
美在数学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数学美从表现形式上看包括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在数学教学中体现这些美 ,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责任。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 ,将数学美的观念引入课堂教学中 ,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审美能力等方面是一种很好的尝试。1.用简洁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数学的简洁美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简单而是指数学的表达形式和数学理论体系的结构简洁。莱布尼兹用“∫f(x)dx”这一简洁的符号表达了积分概念体系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将数学的简洁美展示给学生 ,如将数学发展变迁过程适时…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汇》2012,(10):10-11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思维之美、理性之美,曾令无数科学家倾倒。在人类历史上,数学不仅促进了人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飞跃。“数学奥林匹克”,一直被认为是数学“思维的体操”。世界上不少国家开设了奥数教育和举行奥数竞赛,其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启智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是什么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有其确定的客观内容.数学美是数学理论的特征之一,在学习数学的概念和解题的活动中,如果发掘其中美的因素,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然而,“数学美”究竟美在哪里呢?数学美反映在对简单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的追求上.高中数学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数学美的资源.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能力,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数学素养,使人变得更富有知识、  相似文献   

15.
“那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代哲学家对数学美的一个高度评价.确实,数学中美学因素极为丰富,它所表现出来的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整体性、奇异性等,都是客观世界中美的特征.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美学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在解答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中,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 ,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内容。从古到今 ,曾有无数位数学家、科学家、哲学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过数学美。数学美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奇异性等。小学数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 ,但几乎具有所有数学美的特征。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美的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追求数学美来发现数学规律 ,找到巧妙的解题方法 ,即可以“以美启真”而达到问题的解决。审美因素和数学思维的艺术性对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重视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数学知识的掌握都有…  相似文献   

17.
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在学习中会得到优美、愉快的享受,能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罗素曾讲道:“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刻一样。”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数学美的基本特征,有直观性、简洁性、统一性和奇异性。数学美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概念、公式、符号、思维、方法之中。  相似文献   

18.
美的事物具有形象性、愉悦性、感染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的情趣,能激活心智,开拓思维,起到“以美激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学以其严谨、雅致、含蓄表现着美的特质,数学课中“美育”教学是展示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形式。用数学语言美阐释对称图形等数学美的因素,须锤炼教师素质,把握“以美启真”的思维性策略,方能点拨蕴涵于数学教学活动中美的因素和方法,夯实数学课中的“美育”教学。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主要表现为它所特有的逻辑美、科学美。数学概念判断之准确,推理之严谨,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之紧密与精妙,解题思路之丰富与简洁,数学语言之精炼,及数学材料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序性、结构性……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数学美的各种意境,为美的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科学与美是一对孪生姐妹,数学美总是溶美与真为一体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无论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还是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将发生深刻积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教育呢?我以为要——一、挖掘美的实体,感知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