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资源,可在提升城市宜居性、增强居民福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GIS技术,采用最小距离法及考虑地形的行进成本法,分析2007—2017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乌鲁木齐公园绿地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征;2)2007—2017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和时间可达性均提升较大,截至2017年,93.14%的居民点能够在5 min内到达距其最近的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呈现出从中心向外围逐级递减的“圈层”式分布特征,而时间可达性呈现出从中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T”字型分布特征;3)路网密度、公园绿地面积、形状指数及距居民点空间距离对公园绿地可达性决定力显著,路网密度和公园绿地距居民点距离是关键因素;4)绿地布局变化是东西方向公园绿地可达性提升的主要原因,道路网络改善对南北方向公园绿地可达性有积极作用,且两者分别对5 min内和5~30 min可达区域的面积增加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新疆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特点,选择城市人口、公路里程、城市建成区面积及相关经济数据,借助ArcGIS等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分形理论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城市等级体系规模分布中首位度过大,大城市缺失,城市体系结构不完整;新疆城市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沿交通干线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优化布局建议:加快发展大城市,培育新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体系,推进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化质量;通过改善边远地区的交通状况来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州市中心城区主要公园的休闲使用群体进行调查和深入访谈,在对公园休闲使用群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利用方差分析、单样本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卡方统计等SPSS分析方法进行了休闲动机、休闲活动的人口特征需求差异的分析,发现城市公园休闲动机和休闲活动的选择在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最后,针对城市居民公园休闲行为特征的分析,对公园休闲功能的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以现代人本主义的观念,经营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是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以盐城经济开发区河东区中心公园景观设计为案例,分析城市公园设计的原则与理念,公园设计的特色及当地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探求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形理论对贵州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发现:贵州城市规模分布比较分散,人口分布差异大,首位城市垄断作用强;大城市缺失,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出现严重断层;城市主要分布于交通线两侧,交通指向性明显;城市空间布局不平衡,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类型属于集聚型.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未来贵州城市体系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阐述公园绿地过渡空间的概念。从人的行为心理和环境行为两个方面,研究居民对公园绿地的需求,并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人文精神归属感的诉求。总结目前我国公园绿地过渡空间在植物、地形、水体、园林建筑、小品等组成要素处理方式,为现代公园绿地过渡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网络分析法,在GIS平台下对深圳市福田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在可达性计算中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力等因素,结合潜能模型计算可达性度量值。结果表明:南园街道和园岭街道以及沙头街道东部的空间可达性最好,可达性度量值最高,处在213到262之间;梅林街道、华富街道和香蜜湖以及沙头街道西部区域的空间可达性较差,平均只有130左右,与其他几个街道差距很大。人口密度、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以及交通发达程度是影响可达性度量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学区化办学是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举措.基于上海市普陀区教育统计数据,借助GIS软件对全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区内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教师负担整体较轻且东部轻于西部;现有学区服务范围较为局限,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积并未最大化;区内小学资源质量较低且规模偏小,初中资源质量偏低但规模较大.应综合考虑各校教育资源配置及空间分布,对学区服务范围进行优化.为完善学区运行,应基于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学区范围;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提升学区整体水平;强化区县政府角色,保障学区有序运行;突出学区自主管理,形成品牌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9.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公共服务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交通、住宅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从主城区人口集中指数、人口集聚度指数、不同圈层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单中心与多中心人口密度分布模拟及主城区人口密度空间重构角度探讨1982-2010年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如下。1)近30年来主城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一直在增加,人口分布的向心性较强,人口郊区化现象不明显。人口分布集中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82-200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为低速增加阶段。从人口集聚度指数来看,人口分布集聚特性明显且人口集聚沿主要交通走廊呈条带状特征。2)各年份人口密度随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趋于减小,人口密度在0~3 km最大,在3~6 km处出现快速下降趋势;高人口密度街道分布有渐趋内移之势,低人口密度街道有渐趋外移趋势。3)单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主城区4个年份的人口密度分布模型不尽相同,1982年与2000年反函数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而1990年和2010年三次函数模型模拟更优。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2010年主城区双中心结构初露端倪,主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次中心在集聚人口能力方面较弱。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环境调节和社会服务功能。然而,人口剧增和快速城市化使湿地面积急剧减少,这大大削弱了城市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保护与恢复城市湿地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城市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若干策略,为保护、恢复和利用城市湿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箭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而完善射箭动作技术理论,对箭进行了水洞和风洞实验.综合实验结果分析得到:箭保持附着流状态在(-6°-6°)攻角;安装螺旋塑胶羽片比平直塑胶羽片的流态要好;在实验攻角范围内,升力系数Cy随着攻角的增大而增大;俯仰力矩系数Mz随着攻角的增大而减小.箭具有纵向静稳定性;有无箭羽对箭体模型的升力Y和俯仰力矩Mz影响很大;箭羽滚转一定角度对升力系数Cy也有一定影响;箭羽是产生升力Y的主要部件,更是使箭体有较大静稳定性的部件.  相似文献   

12.
保罗.弗莱雷是巴西著名的、当今课程批判取向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批判取向的课程理论与传统的课程理论背道而驰,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价值,主张运用对话和批判性思维解决课程问题,强调反思性实践和生成主题在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简称为OSS),意思是源代码开放的软件,即源代码可以被公众使用的软件,并且此软件的使用、修改和发行也不受许可证的限制。本文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和开源软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着重论述了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应用开源软件课程建设模式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并以应用实践说明该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预算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懂实务操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文章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学生民主观的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思想动态中的主流和问题,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了拥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拥护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观念,也更加明确坚持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辅助教学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使教师、学生借助多媒体构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极大的丰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涵与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影视和旅游的融合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作为新兴事物的影视旅游具有双重价值。在理清影视和旅游融合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影视与旅游之间的双向效应进而提出影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挫折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于青春中期,正是人生“暴风雨时期”,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从而使其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时产生了诸多不适应,导致心理受挫,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应该以认知教育与耐挫力训练同步进行,避免不良应对,在了解其挫折心理形成原因的同时,利用心理防卫机制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和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以MIT-BIH作为ECG分析样本,基于LabVIEW设计程序并输出了不同条件下ECG的相图,再通过与周期及随机信号相比较,展现了ECG高度的混沌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冬奥背景下冰上舞龙的呈现以及推广策略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冰上舞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多彩绚烂的展示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提出了借助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影响,加大冰上舞龙的展示、宣传力度;依托冬奥平台,奠定冰上舞龙的群众基础;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推动冰上舞龙赛事化、国际化发展等推广策略。通过研究,以期为冰上舞龙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